第四节 远端学校内涵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1 / 1)

经过十五六年的发展,全日制远程教学取得的成绩,得到了边远、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学校广大师生和校长以及家长的高度认同,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全日制远程教学给远端学校带来较大变化

2002年,全日制远程教学正式开始在边远、民族地区学校运行以来,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调查结果显示,90.3%的普通高中校长认为,全日制远程教学给学校带来显著变化;认为不显著的只有2.4%。(见图6-20)

图6-20 远端校长认为全日制远程教学给学校带来变化的情况

针对同一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4.0%的普通高中教师认为,全日制远程教学给学校带来显著变化;认为变化不太显著或没什么成效的教师只有9.0%。(见图6-21)

图6-21 远端教师认为全日制远程教学给学校带来变化的情况

至于全日制远程教学给远端学校带来了哪些具体成效,普通高中校长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关于学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92.7%);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87.8%);成都七中优秀学生为远端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85.4%)。②关于教师:大幅度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87.8%)。③关于优质教育资源:获得了成都七中优质教育资源(97.6%)。④关于学校发展:引入成都七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带动了学校整体改革与发展(70.7%)。(见表6-11)

表6-11 远端校长认为全日制远程教学给学校带来的成效

续表

对于同一问题,教师与校长的回答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认为主要取得了五个方面成效。①关于学生:成都七中优秀学生为远端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68.9%);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7.1%);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47.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39.6%);增强了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29.7%)。②关于教师:大幅度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48.6%)。③关于优质教育资源:获得了成都七中优质教育资源(83.5%)。④关于学校发展:引入成都七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带动了学校整体改革与发展(42.0%);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吸引到当地更多的生源(20.3%);促进了远端学校文化建设(17.5%);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和设备(9.4%)。

在小学,84.3%的调查对象表示,远程植入式教学给远端学校带来了显著变化;认为不太显著的只有6.1%。(见图6-22)

图6-22 远程植入式教学给远端学校带来变化的情况

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①获得了成都实验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76.8%);②大幅度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69.6%);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68.9%);④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愿意学习了(62.5%);⑤成都实验小学优秀学生为远端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60.4%);⑥引入成都实验小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带动了学校整体改革与发展(49.3%);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42.5%);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42.1%);⑨促进了远端学校文化建设(36.4%);⑩接触到城市主流文化,增强了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34.6%)。(见图6-23)

图6-23 远程植入式教学给远端学校带来变化的情况

对于远程植入式教学给远端学校带来的变化,85.4%的小学受调查者认为,远程植入式教学“开启了贫困地区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梦想的幸福之门”;反对者只有3.6%。

二、全日制远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地教师和干部队伍

教师问题是长期困扰着边远、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目前,我国边远、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在教师问题上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教师来源问题——“下不去”;二是教师安心工作问题——“留不住”;三是教师业务水平提高问题——“教不好”。这些地区不仅难以吸引到教师,甚至一些学校因缺少教师连基本的日常教学工作都难以维系。在没有开展全日制远程教学之前,当地的惯常做法是,好学生家长待孩子初中毕业,就会将他们送到中东部发达地区去学习。有的校长说:“当地学校留不住好学生,于是其他学生和家长就会对学校失去信心和希望,学校也就快办不下去了。”

而全日制远程教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边远、民族地区的教师和干部队伍。调查结果显示,58.5%的校长赞成这一观点;不赞成的只有7.3%。(见图6-24)52.0%的家长赞成这一观点;不赞成的占22.7%。有些家长说:“不开设直播班,我们就把孩子送到城里、送到中东部发达地区上学。”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当地没有开设直播班,35.5%的家长表示,会把孩子送到中东部发达地区去学习。

图6-24 远端校长赞成全日制远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地教师和干部队伍的情况

全日制远程教学的成功实践,稳定了当地学校的办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78.9%的网络教学班学生家长周围的人希望他们的孩子在本地上网校。(见图6-25)这表明,全日制远程教学对于改变边远、民族地区学校办学的社会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6-25 全日制远程教学学生家长周围的人希望他们的孩子上网校的情况

三、全日制远程教学探索出边远、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新路

(一)形成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机制和路径

调查结果显示,89.0%的普通高中远端学生表示赞成全日制远程教学是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的观点;不赞成这一点的只有2.8%。(见图6-26)高达85.7%的普通高中远端教师也表示赞成;不赞成的只有5.8%。(见图6-27)95.2%的普通高中校长也表示高度赞成;不赞成的只有2.4%。

图6-26 远端学生赞成全日制远程教学是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的情况

图6-27 远端教师赞成全日制远程教学是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的情况

在远端小学,90.7%的被调查者认为,远程植入式教学是目前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1.1%的人表示不赞同这一点。(见图6-28)

图6-28 远端小学赞成远程植入式教学是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的情况

(二)找到远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83.9%的普通高中远端教师认为,全日制远程教学是目前边远、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比较现实、经济、有效的途径;不赞成的只有5.2%。(见图6-29)93.7%的普通高中远端校长高度赞成这一观点。在远端小学,高达90%的被调查者高度赞成这一点。

图6-29 远端教师赞成全日制远程教学是远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比较现实、经济、有效的途径的情况

(三)探索出边远、民族地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全日制远程教学使边远、民族地区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负责人介绍:“原来四川省一些民族地区的中学只有文科学生,因为学校开不了理科课程,即便开了课,学生也学不会。而全日制远程教学的开展,彻底改变了这一切。现在这些地区不仅可以开设理科课程,而且当地学生还考上了清华大学,彻底改变了当地的文化面貌。”调查结果显示,76.5%的远端教师表示高度赞成全日制远程教学是边远、民族地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的观点。其中,22.5%的教师表示非常赞成;54.0%的教师表示比较赞成。认为说不好的教师有18.3%;不太赞成的教师只有5.2%。(见图6-30)同时,高达87.8%的校长、89.0%的学生和84.4%的家长表示高度赞成。

全日制远程教学给边远、民族地区教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认可,并得到迅速推广。

图6-30 远端教师认同全日制远程教学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的情况

[1] 郑金洲:《学校内涵发展:意蕴与实施》,载《教育科学研究》,2007(10)。

[2] 于影丽:《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跨文化研究》,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

[3] 刘志友:《解读“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载《新疆经济报》,2011-08-05。

[4] 转引自刘光生:《好脱贫攻坚战须高度重视精神扶贫》,载《河南日报》,2016-01-29。

[5]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政治、市场和学校》,前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144~157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225~226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8]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文版序言,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