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豚草(1 / 1)

你知道吗?豚草又名破布艾叶草、美洲艾,是菊科豚草属植物。豚草自1930年左右传入我国东北以来,已经散布到我国东北、华北19个省市自治区。豚草是一种世界性毒草,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都有分布。

豚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50cm。茎直立,有棱角,多分枝,茎绿色或略暗紫,披白毛。叶片呈三角形,1~3回羽状深裂。1~5节的叶片对生,上部叶片互生。豚草雌雄同株,单性花,总状花序。倒卵形瘦果,包在坚硬的总苞内。

豚草生长旺盛,代谢能力强,消耗的水分为一般农作物的2倍以上,对氮磷等无机营养的消耗也非常大,所以它的存在会让土地干旱贫瘠。此外,它生长迅速,遮挡阳光,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在草原上,豚草不但影响牧草的生长,被奶牛吃了以后还会使牛奶带有异味,品质变差。所以豚草在农牧地区是令人生厌的害草。

豚草再生能力极强。茎、节、根等部位都能长出不定根,一棵豚草很快就能形成一簇,进而蔓延成一片。铲除、切割之后掉落到地上的根、枝条可以迅速生根形成新的植株,而且种子萌发的时间迁延漫长,从3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呈交错重叠的态势。这种生长特点给除草带来了困难,也使它能危害不同季节的庄稼。

豚草的花粉还是人体的主要变应原(一般也叫过敏原)之一。它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使人患过敏性皮炎,也可以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表现为眼、耳、鼻发痒,流鼻涕,阵发性喷嚏,个别人有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甚至能导致死亡。

豚草的果实很小,常混杂在各种常见的作物种子中,特别是玉米、大豆以及各种谷类作物里,通过粮食调运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豚草是国际检验杂草,公害杂草。

目前,豚草主要靠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这种方法虽然见效很快,但使用除草剂造成的化学残留和其他植被退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目前,也常从北美引进豚草条纹叶甲进行生物防治。这种甲虫只吃普通豚草和多年生豚草,而且生活史与豚草同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还有一种名叫白锈菌的真菌能让豚草的生物量减少1/10左右,种子产量降低95%左右,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

我国已经成立了沈阳、北京、天津、上海、武汉五个豚草繁殖研究中心,希望不久的将来这种毒草能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