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葫芦(1 / 1)

你知道吗?水葫芦最初是20世纪50年代作为价廉物美的饲料引入我国的,谁也没料到50年后水葫芦居然变成人人喊打的“绿魔”。

图4-1 水葫芦

据统计,目前水葫芦(图4-1)在我国18个省市肆虐,华北、华南、华东、华中的河湖水道都有水葫芦泛滥成灾。疯长的水葫芦不仅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还阻塞航道,影响渔业生产,给当地的旅游业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上海是水葫芦危害较重的地区,每年秋冬季节,水葫芦从上游河道进入黄浦江、苏州河,造成河道淤塞,妨碍通航,使河道水域生态链失衡。2002年,上海开始大规模打捞水葫芦,每年的打捞量在60000~70000t。

水葫芦又名凤眼蓝、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由于在原产地有200多种天敌昆虫的制约,所以水葫芦仅是水体中的一种零星分布的观赏性物种,并不造成生态灾难。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园,不比荷花逊色。

水葫芦为什么能泛滥成灾呢?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它生命力旺盛,不择水质,适应能力很强,在很多生态环境中都可生长。水库、湖泊、池塘、渠道、流速缓慢的河道等是其最为适宜的生态环境,在稻田中它也能快速生长而成为害草。在15℃~40℃气温下,只要将其扔到水中就会疯狂繁殖。水葫芦每个茎秆上都可以分出许多匍匐茎,匍匐茎上再分化出新个体。这样,1株水葫芦10天后就可以变成9株,90天后就可以变成25万株。此外,水葫芦还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它的一株花穗可以产生300多粒种子,种子很小,枣核状,黄褐色。种子落在水中难以清除,沉积到水下的污泥里可以存活20年。

那么,水葫芦有没有实际用途?虽然水葫芦已经泛滥多年,但它的实际用途真的没有多少。曾有人尝试把它切碎后作为饲料喂猪,但它的养分太低,猪吃了饿不着,但也不爱长肉。这对养殖户来说是得不偿失的,所以这种应用没能推广下去。在实在找不到用途的情况下,人们只好将打捞上来的水葫芦作为垃圾扔掉,但每年的打捞、运输、填埋需要大量费用。从2002年开始,我国投入千万元的启动资金,研究水葫芦的科学控制方案和资源化综合利用问题。目前,已经研究出了抑制水葫芦无性繁殖的方法,以减少打捞、运输和填埋的花费。还有人尝试将打捞上来的水葫芦制沤制成有机肥,不过距离大规模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正像人们说的: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物。相信随着对水葫芦的开发利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会变成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