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不必要的商业(1 / 1)

都市与农村 柳田国男 474 字 1个月前

古人对都市的想象有些谬误。在各处的海边,有着被称为“由良千轩”“福良千轩”的地方,被认为是过去都市的遗迹,并且一定伴随着有了上千户人家都市就能存活下去的格言。用不着特地将一千户小商人送去离岛做实验,凭借推理就能得知这种事情绝不可能。即使都市中千户人家全是店铺,一片繁华景象,其购买力也一定另有来处。生产出都市人最终需要的东西,这才是贸易的开端。

还是从过去讲起吧。我们绿色的岛国,原本是物产丰富的国度。深山之中有盐井涌出,临海石崖有野鹿出没。需要依靠外部供给的东西极少,市场往来不如说是一种兴趣。今天也有“散财”一词,在有些地方,购物依然被视为旅游的一部分。都市的**,就在人们怀有兴趣、寄托期待之处。曾几何时,就算手执一片树叶、一粒石子兜售于路旁,只要伶牙俐齿,就会有人近前有人购买,这的确让人怀念。但在今日这种世人生计的十之八九都交付于商业的时代,不应该再保持这样的风习。世上有不少人,一面憎恨商贩们到并无需要的人家登门造访巧舌如簧的态度,一面却轻易就接受了其他消费机构的推销。商家不认真研究地方生活的实际需求,而是在时尚流行的名下,先生产出商品,再去刺激人们新的欲望。尤其遗憾的是,形形色色的仿制品、过时品、残次品,在走进农村的名头下,以大幅降价的方式,渗透到村落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听之任之,成为其帮凶往往就会变为村民新的职业。我无意批评奢侈浪费,但很多人明明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却屈从于对自己毫不在乎的外部者的指导,明明居于山间清泉之畔却一定要喝落后于时代的汽水。对于这种情况,还要说什么商业通过运送而创造了价值,又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我们身边充斥着多余的商业、不必的消费、无益的运输。本不该如此。在如此岛国,往返浪费煤炭与人力,即使货主认为合算,就国家整体而言,也是极不经济的。限制所谓大规模交易的利益,推动各地间的短途互通,绝非毫无希望的困难工作。中央市场强大的管理权,主要是以与农村之间的交易商品数量为基础的,而销售机构也只是为他们自己所用。各地如果能够自主地整顿消费,那么他们工作量的一半便不再需要。本不需要的东西,因为有人卖于是有人买,这从生活角度看到底有没有意义?对此不加追问的所谓商业繁荣,不仅是支持这一状态的大都市的失败,也是使之成为可能的农村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