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都市的成长与农民(1 / 1)

都市与农村 柳田国男 441 字 1个月前

一 日本与外国的差别

打算仅凭书本从事学问研究之人,若无十分的仔细小心,极易沦为概念的俘虏。尤其是我们常民①的先祖,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种种尝试,不惜痛楚,但并未凭借自己之笔记录下这些历史。现今留存的有关他们生活的记录,大都基于外部观察者的推测。是否这些记录确与各地的实情一致呢?其答案不同,议论的价值则有天壤之别。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仍缺乏深入的思考,我们已经吃了大亏。很多时候,热心读书的人反而会去宣扬与自己人生境遇毫无关联的学说。都市与农村将来应有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实际问题。若非广泛地把握个体的立场,便无法决定国家的政策。因此,在判断新的意见是否正确之前,首先需要提高我们手中事实的精确度。

比如,我们在此要讨论的,当然是“日本的都市”。去中国旅行,处处能够见到以高墙隔断内外、开设城门以供出入的商业地区,但这样的“都市”日本自古就不存在。以“都市”这一汉语新近翻译的西洋的城市,与中国的城市更为近似,指的是与农村对立的城内的生活。进入近代以后,各地都人口膨胀,溢出城外,如今甚至反而觉得城墙颇为碍事,可都市依然与渔猎耕作等事务毫无直接联系,居住于都市的所谓市民,其心境也与农民全然不同。都市的历史,也就是市民的历史。由于特殊利益关系的累积,为了其利益,都市有时也不得不与村落相抗争。

“市民”这一词,作为都市居民这一单纯的意思,也为我们所使用。但作为孤立都市利益中心的“市民”,是否在我国也存在过呢?这是首要的问题。比如江户,三百年前不过是海边的一块荒地。后来为了便于匆忙从各处聚集而来的城下之民的自治,指定了若干被称为“年寄”“乙名”的指导者,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大阪也大约在同一时期产生了城市中的组织,希望让拥有资金、才能之人能够尽早获得市民的心境。而这两大都市中,所谓“重立众”①之家渐渐式微,能够顶替他们之人如今也几乎不存。市民中的一小部分,是仅仅两三代前迁入者的子女,而其他的多数,则只不过是居住在都市的村民而已。因此,在思考他们与其故乡的关系之时,对于那些以外国都市为例的做法,虽不至于要坚决制止,但亦须极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