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摄生者”密码(1 / 1)

老子密码 古敏 950 字 1个月前

《老子》在50章说:“盖闻善摄生者,……”(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

在上一篇里,没有具体地讲到同一章中老子所说的“盖闻善摄生者”的问题,现在,这里要作专门剖析。

赤松子

赤松子,传为神农时雨师。服水玉以教神农,练神服气,能入水不濡,入火不焚。至昆仑山,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四川松潘志》载,治城东南隅,赤松子栖真于此。

血气是人的精华,是天地之气凝成。血气积聚于体内而不向外翻腾,就会胸腹充实,而嗜欲寡少。嗜欲寡少,就会耳聪目明。所以圣人持守内心,存养天理,而不失外形。对他,祸患无从降临,邪气不能袭身。天地运行而相通,身心总合而致知。

《黄帝经》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古代讲究养生的人,比如彭祖,孔子、老子等,他们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养生、长寿的主要原则,古人对这点非常重视。荀子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这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要注意精、气、神的物质补充;二是强调不可滥耗“三宝”。

1.精、气、神、人生三宝

(1)精

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

合阴阳图(2)气

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一般有两个含义,其一,是运行于人体内的微小难见的物质;其二,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内经》所说的气,是既有物质性,也有功能性的。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完成。正因为如此,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归纳了许多养气的经验和方法,如少语言,养气血;戒色欲,养精气;薄滋味,养血气;咽津液,养脏气;莫嗔怒,养肝气;美饮食,养胃气;少思虑,养心气等。

(3)神

古人认为,“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比如说一个人目光炯炯有神,就是一个人“神”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内经》的观点认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为古代方士、道士房中节欲、养生保气之术。(汉书.艺文志)谓“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雨损性命”。此二图意为**的阴阳**,旨在说明男女**生活中.注意阴阳动静结合之理。

2.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黄帝经》称摄生者为人,并将其分为与道同生的真人、通达于道的至人、顺从于道的圣人、符合于道的贤人。

“真人”的养生境界古人认为,普通的人要以学做圣贤为起步功夫,必先完成圣贤修养,达成圣贤境界,再谈修真修道,而进入最后真入境界,以完成人生最高境界之目的。所以,如果要成为圣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就是从超凡下手,以心性修养与道德修养,已超凡进入圣人境界。《内经》把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为养生长寿之人分为四等,以真人为养生最高水平之代表。其中“尊道贵德”的思想颇为突出。古代之圣人、贤人皆为道德高尚之人的尊称。那到底具备了什么人才能有此称谓呢?

(1)真人:他们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们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们修道养生的结果。这种人可以归属于真人之列。

(2)至人:他们具有醇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调和于阴阳四时的变化,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集中精神,使其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守持于八方之外,这是他们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可以归属至人的行列。

(3)圣人:他们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普通,举动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们不使形体因为事物而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们的形体不益衰惫,精神不益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这种人可以归属于圣人之列。

(4)贤人:他们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这种人可以归属于贤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