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没用的人也可以让他为我服务。
经理不嫌员工笨,只嫌他不听话。孔子多次批评子路粗野,却又很喜欢他。子路后来打仗死了,孔子伤心。
子路认识孔子后,一直为老师服务,孔子却没能把子路带好,因此孔子很悔恨,进而反思自己的中庸之道有重大欠缺。
孔子放任子路去打仗,过分强调了“做事到极限”的中庸之道,却忽略了应该“即此即彼”的中庸之道。“即此即彼”就无仗可打了。
孔子一生“打仗”,执政时杀少政卯,搞外交时杀齐国舞者,周游列国时与追杀他的人打斗,最后又戒杀了,中庸之道得以完美。
而这完美是以牺牲为代价的。尤其是以他人的牺牲为代价的。2005年4月10日,我去香山参加段卫洲的生日聚会,我趁着酒劲竟说:“一定要把幸福建立在他人不幸的基础上。”唉,此言过矣。醉后我满山乱跑,寒意彻骨,第二日始知狂放之害,从此戒酒。
不要那完美,不再视自我为他人,好不?与其让人为我,不如我为我,如此真正完美。孔子无求于子路,则孔子之道大矣。
2.任何时候都要拥抱众人。
孔子曾是孤儿,因此他对“人”的渴望贯穿终生。
孔子成年后,做事、流浪、回家写书,无论在哪个时期,都与众人在一起。
孔子说“吾从众”,这话的深刻寓意为:作为人,要与人在一起。当大家都还不是人的时候,大家走在一起就成了人。强盗不是人,是野兽,但强盗与强盗在一起也称兄道弟,讲仁义礼智信,也是人了。孔子一生最擅长与强盗打交道,最擅长与野兽打交道。他视天下人为自己人。因为他明白,人说到底都不是野兽,只是软弱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