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山山水水,悟一悟人间智慧(1 / 1)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种“小天下”的气度不是王者靠征服所能达到,而是通达自然之道的智者所独享。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爱的人喜欢山。智者是动态的,仁者是静态的。智者是快乐的,仁者是长寿的。

我的家乡四川有个地方叫“乐山”,乐山大佛天下闻名。乐山原来叫嘉州,嘉州改名“乐山”,就是取自孔子这句“仁者乐山”。

仁者为什么会乐山呢?

山是安定的。

山是高大的。

山是丰富的。

山是无忧的。

山的这四大美德合于仁者,所以叫“仁者乐山”。物以类聚,像山一样的仁者当然喜欢像仁者一样的山。

仁者爱人,爱心感化世界,因此是安定的。

仁者无敌于天下,因此是高大的。

仁者与天地相往来,因此是丰富的。

仁者快乐,因此是无忧的。

仁者爱天下,为何独爱一山?这是因为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山对人的视野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有时山起隔离作用,有时起连接作用,有时作界碑,有时作塔标,总的来说,当一座大山巍峨耸立在我们眼前,人除了会有一种本能的对大自然伟力的赞美外,会同时想到另外一些伟大的象征,如上帝、国家、诗人、哲人、圣人等。

孔子曾把圣人比作山,赞叹尧“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而当他亲自登上高山,更觉气壮。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种“小天下”的气度不是王者靠征服所能达到,而是通达自然之道的智者所独享。

山即圣人。

当圣人看见山,就是看到了自己的外化。自己的外化是如此瑰丽,因此“仁者乐山”,这是必然的。

我们要像山一样无忧。

“智者乐水”,道理也相同。

水是流动不息的,即使是一潭死水,它也要上面蒸发,下面渗透,依然遵循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智者如水一样流动,生生不息,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这个意思,请参考拙著《修身读老子》中论“水”的一章。

智者除了像水一样流动外,智者还像水一样多情。圣人是有情的,智者是多情的,他的人生充满喜乐欢欣,因此“智者乐水”是他成为智者后的必然状态。

智者在喜乐自身的同时。亦悲悯世人。他身上肩负播种欢乐的使命。

有人问希腊智者欧里庇得斯:“普通人为什么缺乏智慧?”

欧里庇得斯答道:“智慧是由悲苦换来的,小悲苦换来小智慧,大悲苦换来大智慧,因此我们的智慧里总是充满怜悯。”

儒家说“仁义”,佛家说“慈悲”,道家说“贵生”,墨家说“兼爱”,都充满一种人性关怀。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平等的。

无论是奇花异常,还是普通草木,甚至是毒花毒草,水都一视同仁,都给予滋养,成全它们走完生命全过程。

圣人不仅普施善者,同时也对恶者充满怜悯。佛陀当初舍身饲虎,就是此意。

当我写到这里时,一道金色的阳光从高空照射到了我的书桌上,我的心是如此喜悦与宁静。

太阳也是平等而博爱的。

太阳必须是博爱的,才会成为太阳。

太阳与水,这一阴一阳都共同揭示了如此浩大的自然规律,作为一个忠诚于自然之道的自然之子,他也必是如此。

“智者乐水”,这种水无处不在,不分清浊,都是大地的乳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我在一首诗中写道:

“良乡的庄稼地银光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