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
真正享受人生,不在于心想灿烂,而在于品味日子。有些人太容易忽略好日子,只想到将来如何如何。这种不实际常会导致一个人陷入痴迷和发疯的状态,自然不能享受人生美食。
智者为人的心境
吃饭就要吃爽,不要怕麻烦,越精细越好。精细不是繁琐,所谓“精细”,有时就是简单。越简单就越精细,因为这样会把重点放在咀嚼过程中,而不是放在观赏上。只有本能地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人生如盛宴,应细细品味,不可贪多。
孔子是个美食家与养生家,一方面尽情享受美食,一方面又能节制,不像苏东坡那样暴饮暴食。
苏东坡也是个美食家,川菜名菜“东坡肉”相传就是他发明的。苏东坡也有一副孔子一样的大胡子,乍看有点像孔子。但苏东坡修养比孔子差远了,一向贪吃美食,被贬到海南时一听到朝廷赦免了他的罪,高兴坏了,就大开吃戒,结果把肚子吃坏了,没回到京城,更没回到老家就死在了路上。
我们的诗圣杜甫也是个暴饮暴食的人。杜甫晚年飘泊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又穷又饿,没有饭吃,只好学老鼠啃书皮聊以充饥。当地县令听说诗圣驾到,马上慕名前来拜访,见诗圣无食,马上赠以佳肴。杜甫狼吞虎咽吃得太饱,结果因为不消化,生了大病,死在了客途。杜甫的死与杜甫的诗一样,都充满了惊心触目的现实主义。
我十六岁那年,一个人偷偷地揣着学费从家里流浪到北京,结果自然是大困而归,一路饿得要死。我妈心疼我,给我煮了一大碗鸡蛋面。当时我本来已经吃饱了,但想起挨饿的日子,报仇似的又把鸡蛋面吃进了肚子。结果刚吃完就不得了了,肚子要爆炸,我满头大汗跑到河边呕吐了一个多小时,才活过命来。
人难免有挨饿的时候,但一般来说总不至于饿死。那么,当我们面对食物时,是选择暴饮暴食呢?还是选择适可而止?
当然是适可而止。我妈告诉我:
“宁肯少吃一口,不要多吃一口。”
我把这话奉作至理名言。
七八分饱要好于十分饱。
明白这个吃饭的基本常识,我才可以谈美食,品尝尝食。
美食首先是拿来吃的,其次才是是来看的。
对于一个非常饥饿的人来说一切食物都是美食。如果不是那么穷,不妨稍为讲究一下。当然,太讲究了就适得其反。慈禧一百零八道菜开饭,贾母几十道菜开饭,都纯属摆排场,花样多了绝不能品尝美食之美。
美食不在多,在于精美。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人生就像吃饭,不是吃别人,而是自己吃自己。有的人把自己暴饮暴食,当然会暴死。聪明人则会慢慢地吃自己,这样的人生才津津有味。
要像享受美食一样享受人生。要慢,要少,要好,要细嚼慢咽,要与有限的几个人一起进食。独食无味,大锅饭更无味。
一方面我们要求人生的实惠,关键是要有面包。
一方面我们要求人生的完美,重要的是品出滋味。
美食不可缺少,也不可贪多。
人生这顿饭不容易吃好,每个人要自己做自己的人生美食,不可空想嗟来之食。嗟来之食无味,剩食更无味。人要自己做新鲜美食供奉自己,这样才是活泼而快乐的。
鲁迅在《墓碣文》中写道: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答我。否则,离开!……
好一个“痛定之后,徐徐食之”!人生时时有种种悲痛啃噬我们的心,这就是生命暗中被吞噬的感觉。
人注定要被时间的血盆大口吃掉。与其它吃我,不如我吃它。人惟一可以反咬时间一口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充实、快乐起来,让时间之魔找不到我的空虚,从而无处下口。
我们于是以自身为盛宴,一点一点地品味昨日的乳香、今日的腥香、明日的药香。
《圣经.马太福音》里耶稣有个极好的比喻,把人生比作吃麦子,不要吃稗子。耶稣原话是这样的:
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田主的仆人来了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主人说:“这是仇敌作的。”仆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容这两样一起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耶稣这话讲得够明白了。麦子是真正的食物,稗子是假的食物,是垃圾食品。我们不要吃垃圾食品,要吃真正的食品。
耶稣这话启发我们:
一是要吃真正的食品。
二是要吃得精细。
三是要杜绝暴饮暴食。
这样才能品味美食。我们像享受美食一样享受人生,也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做义人。做仁爱的人。爱自己,快乐自己。
二要做事精细,不可鲁莽。
三要慢慢地生活,不要一下子就终结一切。
34
.亲自生活才不枉为人一世
不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所谓亲自生活,听起来别扭,实则与人是否能体验生活的乐趣密切相关。有些人善于吆三喝四,让别人为自己服务,这是让别人替自己分享生活。大家都知道,你亲自吃一口饭和让别人喂你一口饭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前者就叫吃生活,懂得享受,后者则叫被动地接受生活。
智者为人的心境
不知道生命的价值,怎么知道死亡的真谛?我们要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不要被代理,不要被兼并购买,要亲自生活。有爱作支撑,必会成功快乐。
人没有不死的。自从有人类以来,死亡的阴影就时时刻刻地笼罩每个时代的每个人。人们因此生活在死亡的种种猜想中,并因死亡的必然悟出生存的偶然,因死亡的不可转移悟出生存的必然终结。就这样,人还没死就把生命交给了死亡,成了死神的奴隶。
圣人看到这种情况,把世人从死亡边缘拉回。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圣人对死神的应战。
人没有不死的,但可以不怕死。
怎样才能不怕死?活得好就不怕死。
有的人活得越好越怕死,这就说明他活得并不是真正的好。他怕失去。真正的好是一种纯粹自然的快乐状态,他只拥有,他不失去。圣人如婴儿一样快乐,完全不知生死,无知无欲,无为无求,而又无所不有,真的很快乐。我们都是从小孩长大的,知道做小孩的快乐。现在我们有了爱心,得了大道,可以更快乐。
我们可以做圣人吗?
可以。
怎样才能做圣人?
只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就是圣人。
真正的自我在哪里?
在你心里。只要唤回本能,你就是你自己。
你要亲自生活,不要让别人代理。
一个“代理人”的命运就是不断为他人作嫁,最后被无情抛弃。
我们要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不要被代理,不要被兼并购买。
世界是个大卖场,暗中进行各种花色的买卖。这些买卖有的是大买卖,豪赌吞天,供那些贪婪的屠夫大嚼;有些是小买卖,只想买走一个指头或一个耳朵,供那些有闲情逸致的雅人当瓜子吃。
总之,人很容易被买走,稍有不慎就会被洗脑、换妆,然后改换身份,成为某种附庸,最终被吃掉。
我们不要被谁买走。
我们也不自我出卖,尤其不可贱卖。
我们要做自己。
要真实地生活。
要亲自生活。
有的人认为这个问题很荒唐,会很惊讶地反问我:
“谁不是在亲自生活呢?”
“是的”,我会告诉他(她):“您极有可能没在亲自生活。您的生活被狗吃了,被人出卖了,被自己贱卖了。”
请扪心自问:
你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人吗?
你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吗?
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或者是勉强的,那么就足以证明您确实被人利用了,没有亲自生活。
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软弱,次要原因是对手的强大。
我们用爱来壮大自己。
我们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对付强大的对手。正如顾城所言: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古希腊智者安提司泰尼曾被人引去参加一种神秘宗教的神秘仪式,祭司说参加这种祭祀的人死后能享受许多好东西,安提司泰尼当即反问:“那你现在为什么不就去死呢?”
《韩非子》上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个方士献给楚王一颗不死药,结果被侍卫偷吃了。楚王要杀侍卫,侍卫说:“如果您杀我,那么这就是让人死的药,怎么是不死药呢?这是假药。我为了让大王您不上当,所以把它吃了。”楚王想想是这个道理,杀方士而重赏侍卫。
世上哪有什么不死药?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生命的惟一意义是活好。真实地活好,快乐地活好。
是到揭穿谎言与骗局的时候了,一切心中有爱的人应联盟起来向虚伪发起总反攻,这样才不会全军覆没于撒旦的魔瓜。
心中有爱就能成功,心中有爱就会快乐,这就是孔子仁义道。
附录 孔子做人绝学活用
1.自卑者难以成大事
自卑者不管身处何方,命运只有一种结果,即失败。为什么失败这样难以从自卑者的身边赶走呢?关键是自己的底气不足。一个人底气不足,能成大事吗?弱者需要打败的第一个“敌人”是自卑。因为自卑“残害”了不知多少人。
2.挫折是成功之始
挫折随时可能包围在你的身边,并不因为你害怕挫折,挫折就会离你远去。挫折常常欺负的是弱者。凡是能成大事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抗压术:磨砺自己刚毅的品性,坚定自己办事的信念,强化自己的抵抗实力,从而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决不退缩半步,自己去挑大梁。的确,挫折是成功之始,没有挫折的成功都是脆弱的。
3.把人生视为一场大挑战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让自己挺身成为强者,二是让自己趴下成为弱者。在我们的周围,到底是前者多还是后者多呢?这个问题只能由自己去回答。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都不可否认,人生就是一场大挑战、大决斗,既要挑战别人,也要与自己决斗,这就是全部生活的意义。
4.只有自己才能改变命运
什么叫求生?就是人在最艰辛的低层、最悲苦的困境中,渴望能抓住希望之线的那种感觉。例如人走在荒漠中,烈日炎炎,炙热难熬,生命垂危。你连一滴水都没有了,这就是你的艰辛和悲苦。假如此时突然下大雨,那么你就会幸福得浑身发抖。这就叫求生。以此类推,其他求生体验莫不如此。
5.变局是成功之关键
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比如流水、流云都是这样。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常常会发生变化,内外环境也会时常发生嬗变。只有善于察变的人,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找到自己行动的方法,从而把一些关键的棋局做得很精彩、很漂亮。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难以由弱而强。
6.所有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活着需要的是气势——就是要从心底里爆发出求强、求大、求变的勇气。有些人就是因为气势弱小,所以总是走在小沟沟、小道道、小坡坡上,看不见山外的山,人外的人。这是一场人生的悲剧。大凡那些气势高昂的人,都能凭着自己的双脚踏出一条心想事成的人生大道。
7.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古代文人都会面临这样两条道路:是出世还是人世。选择前者能够获得一片轻松之感,与山水为一,听清泉流水,看松鹤翠柏;选择后者则必须有一种兼济天下的大胸怀,谋得位置,为天下做实事。但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往往是先选择后者,最后因为各种原因,又不得不选择前者。这令他们痛苦。回过头来看,文人以外的人,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选择和痛苦。因为他们在选择人生出路的时候,往往会冒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东西,成为他们人生的障碍。对于那些想成大事的人而言,尽管充满艰辛,他们毅然选择的还是后者。
8.不去做想不好的事
想不好就去做,如果斗胆去试一把,有两种结果:一大败,二大胜。但从许多个案中,我们得到的无情事实是:大多数人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在成功之路上,为什么总会碰到一些曲里拐弯的事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一提。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条成功路是由鲜花铺成的,全部充满大壑小沟。这好比你想吃糖果,总是张着大嘴等着,但没有人会主动送上来;假设真有人有意给你送来,恐怕送来的并非是你真正想要的“糖果”。
9.每个人都想比天高
人世间有多少技巧,都是被人重复过的,尽管这样,却屡见功效。这一点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却又在情理之中,令人深思。人们在确定人生大方向的时候,心情都是激动的,似乎一下就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甚至整个身心已经融入其中。但当面对一道道坎坷的时候,却又容易打退堂鼓,似乎迈不动半点脚步。其实,这正是考验人生的关键时刻。
10.计划自己的事业
没有计划的人生大多是如同苍蝇撞玻璃一般,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计划在一个人成功的一生中起到开端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决定行动的方向,另一方面能够决定人生的进度。对善成大事者而言,他心里始终有一种成大事的雄心壮志,他头脑灵活,常常注意锤炼自己的才智,即使有什么闪失,也是他人生中可贵的成功经验。
11.站在人生的门槛上
在任何情况下,机会虽然不是黄金,但却比黄金还重要,因为机会可以被人利用,变成人生的黄金。每个人都应当善于等待机会,去做成自己梦寐以求的大事。天下事不可能唾手可得,需要的是一系列相关的人生战术。毫无疑问,没有战术的人生是苍白乏力的。机会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的成功金碗中,只有自己才能捞到机会。因此,人生中所谓等待时机,不是死等,而是一种主动的等待。每个人一旦面临人生的门槛,心里都不免紧张,因为走错一步,就会走错一生。
12.坚定做大事的信念
在人生的各种关口,机会是最宝贵的东西,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成功,这就是所谓求成的问题。假如机会像黄沙一把、一堆、一片,随处可见,那么机会就变得廉价。这就需要去创造时机,把办不成的事办成,从而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人生局面。这就需要信念。信念是比钢还硬的东西,可以支撑一个人经历风雨。许多人之所以无所建树,问题出在哪儿?就出在缺乏信念。
13.从自我开始做起
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这句话人人皆知,但是并不是人人能为。事情之成败,关键就在于看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有人放松自己,有人严格要求自己,结果自然泾渭分明。凡成大事者严于律己,主张经世致用的办事哲学,强调处理大小事情都要符合“严”字的标准,把自律看得比御人更重要。
14.左顾右盼不分神
一个人做事是否收放有序,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办事的精确度和成功率。在成大事者看来,收放结合,提起丢下,才能有章有法,把事情做到尽可能完美的程度。过于收、过于放,过于提起、过于丢下,都是出力不讨好。在任何成功的行动中,都必须善于观察,善于收心,找到一种真正的行之有效的对策。此招,不是教科书上能学到的,而是从经验中得到的。
15.用准人等于成功了一半
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老头说过一句话:“我只懂得欣赏自己身边的苍鹰,而不去管别人有什么金银财宝,因为这只苍鹰能为我带来一天的食物!”这就是说,在这位老头看来,苍鹰就是他最得力的干活的人,是他的“人才”。提到人才,我们都知道他们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讲,比和氏璧还宝贵,比玛瑙还美丽,比钻石还值钱。在许多的成功书籍里面,我们都可以读到关于人才重要性的论述,但大多数是纯理论的探讨;如果用到实际中去,则大多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不会用人,不但办不好事,还会错过许多良好的时机,丢掉胜利的战果。
16.磨炼一套处惊不乱的本事
大千世界,鸟从头上飞过,都有可能把粪拉在你的头上,所以你不必太在意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假如你使尽了全身力气,用绝了脑中的智能,却得不到丰厚的“回报”,证明你的能力还有问题,还不具备驾驭命运的本领,尚需咬定青山不放松,放手继续从多方面努力,找准一个突破点,一脚踏进金碧辉煌的成功殿堂。相反,你一遇到让你不顺心、吓破胆的事,脸色如土,心慌意乱,还谈成什么大业呢?凡成大业者,均有处变不惊的本事,能够在“惊”中脸色沉静,定下心来,想点子,看方向,找出路。
17.敢摸一把对手的脸
对手就好比棋手,你不下败他,他就下败你,所谓的平局,也是双方白天黑夜较量的结果。为人处世,朋友甚多,对手也甚多。朋友能解你燃眉之急,对手能推你于悬崖边。懦弱者的口头禅是:“唉,我不行,谁叫他那么厉害,算了吧!”强者的誓言是:“我一定要摸他一把,战胜他!”两种人,两种不同的态度。你属于哪一种呢?有人避让对手,但对手会一步步逼近你,直到你彻底趴在地上为止;有人敢迎对手,你用刀枪,我用棍棒,你明目张胆,我暗渡陈仓。人生输赢,就是“敢”与“不敢”的问题。你敢,就可以胜人;你不敢,一定是败人。
18.学会忍耐最重要
“忍耐”两字,每个人都聆听过无数次,同样,也知道善忍耐才能谋大事,但事情临到自己头上,往往很难做到。不能在逆境中、在不如人意的时候,把“忍耐”两字刻在心上,性急得像猴似的,立即想分出高下,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所谓“打右脸给左脸”,是民间关于“忍耐”两字最直白最深刻的说法。这种右脸+左脸的战术,看似窝火,是不争气,但人生境界开阔,来日方长,孰是英雄孰是笨熊,孰是豪杰孰是懦夫,不在争一时之得失,而在争最后之得失。有很多人不懂此术,结果因一时冲动而毁灭终身。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笑,此话讲的就是更高一层的“忍耐”之道。
19.把自己的身子骨变成一块钢板
提到“强”字,我们很容易想起重量级拳手在拳台上击倒对手的威猛雄姿,那重如铁、猛如炮的一记记重拳,仿佛电闪雷鸣,狮子扑兽般让对手退缩一角,倒伏在地。看到这种比赛镜头,我们一方面为强者之勇而折服,另一方面又为弱者之怯而惋惜。这就叫较量。在人生的许多场合,强者与弱者的“对打”常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有一点,大家必须明白,这绝非是在演戏,而是在竞争。
20.你掏心,别人就给你真诚
心胸狭小者多半以算计别人为特长,尽可能从别人身上挖利润,这种人常常鬼头鬼脑,信奉着“只要自己捞一把,宁可得罪一大片人”的小人之道。相反,对人具有宽容之心,才能获得最多的人缘,而人缘就是成功的源泉。凡是深懂此道者都明白:你对别人诚心,别人就对你放心。只要大家互相放心,什么事都好办,什么鸡零狗碎的事都可不去绞尽脑汁。
21.到处露脸就会被晒黑
“傲”字当头的人,有一点小本事,就到处摆谱,本可做些小卒的事,就误以为自己有了将帅的身份,还想指挥万千人马。更有甚者,一旦得一点势,就开始腾云驾雾,有蔑视群雄之态。这些人最终都会毁在“傲”字上,让自己浑身散架的。能成大事者皆以戒傲为一生事项,对自己总是千叮咛万嘱托,一定要从心底深处除去“傲”字,以谦和待人,不可张扬自己的派头,更不可张扬自己手上的权势,防止到处露脸被晒黑,所以他始终给自己亮黄牌,生怕有犯规行为,绝不越雷池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