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德才兼备的人难求(1 / 1)

【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大意】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那样美好的资质,只要骄傲吝啬,那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

才能资质属于才的方面,骄傲吝啬属于德的方面。

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圣人连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有德才兼备才是完美的人才。

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德是熊掌,才是鱼,孟子舍鱼而取熊掌,圣人舍才而取德。

今天我们的用人之道,我们选拔和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似乎依然坚持的走这个原则。当然,其德和才的内涵都已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周公本人,不但不骄不吝,而且是谦逊大度的典范,这也是人所共知而毋庸赘言的了。

孔子以智力和性格的标准来评论几个得意门生。他最满意的是颜回的德行。他希望别的学生都能像颜回那样,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但是,孔子对颜回那样品学兼优的弟子反而处于贫困之中,感到深深的惋惜;对子贡不听从命运的安排反而致富,感到很有些不满。

原来,颜回一心向学,谨遵师命,注意品德修养,别无二志,故一直处于“贫困线上”。而子贡却善于经商做买卖,他每于学习之余,还搞点贩卖商品的生意,往往能够赚回些钱,因此就比较富裕。

可见“文人经商”是古已有之的,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下海”做点买卖,可以赚点书本学杂伙食费,使囊中不致过于羞涩。在今天这叫“勤工助学”。当然,你首先得有子贡那样的经商的本领;否则,你宁肯甘于寂寞,以免在“海里”溺水,连爹妈给你的伙食费也赔得精光,那就不光有违初衷,还将更加贫困,且会直接影响到学习了。

看来,孔子是不大同意他的门人“下海”的。

其实,战国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在助越王勾践灭吴兴国后,便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改名换姓,到四海经商。由于他知识广,头脑活,应变能力强,投入经商活动便得心应手,很快成为富豪。后来,他迁居定陶,号为“陶朱公”。范蠡有胆略,有智慧,有应变之学和化虚为实的本领,善于适应形势,辞官之后仍能开创新局面,可谓“文人下海”经商的典范。

当今的知识文化界,许多人原想执著于自己的事业,但靠那基本收入又难耐清贫的境遇。于是,有的人奋起自强,以“投笔从戎”的气概,跳入那惊涛骇浪的商品经济的海洋,冲浪弄潮。然而,搏击于经济领域,总是希望与沮丧同在,成功与失败并存。有的人能扬帆远航,乘风前进;有的人则很难抵住浪涛的拍打,扑腾一阵又退却上岸。

“文人下海”,可说是继往开来和时代变革的一种征兆,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形势逼人。“下海”,既有着豪迈的气势、浪漫的色彩,也就同时开始了触礁沉船的历史。所以,作为青年学生,“下海”需持谨慎态度。更何况青春易逝,时不再来,在校的学生时间更为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