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过自己想要的生活(1 / 1)

【原文】子曰:“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大意】孔子说:“在家闲居的时候,仪态要舒展自如,神色要和乐喜悦。”

一肩挑尽古今愁,忧国忧民忧天下的孔子在家闲居时却仪态舒展自如,神色和乐喜悦,过着无忧无虑的个人生活,完全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副愁眉苦脸,严肃庄重的样子。这是因为他虽然忧国忧民忧天下,但却不忧个人生活,在个人生活上抱着以平淡为乐的旷达态度,所以始终能保持爽朗的胸襟,舒展自如的心情。说到底,就是他很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精神。而不像我们今天的人,急急如律令,东奔西窜,疲于奔命。电话有了要传呼,传呼有了要手机,生怕失去了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却又逢人便感叹:“唉,活得真累”难道这累不是你自找的吗?更何况,你累什么呢?不外乎是累财累名累地位,累一己之得失、个人的利益,其结果是连“燕居”的时间都没有了,更不用说什么“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与其如此,倒不如向圣人学习,看开个人名利之累,退而闲居,保持舒展和乐的心态,平平淡淡,轻轻松松过一生。

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得到的结果颇令人泄气,竟然有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工作不快乐,而他们之所以继续呆在原来的位置,并非完全是受制于经济因素,而是不知道自己还“想”做些什么?即使他们“想”为自己活,却找不到“着力点”。

美国心理专家歇尔女士经过观察后认为,尽管很多人生涯发展的步调快速,却愈来愈失落,因为这些人未找到正确的生活轨道,所以常常会感到焦躁不安。歇尔比喻:“这就好像是在高速公路上往错误的方向加速前进,但又不见回转道。”

歇尔同时发现,很多人都犯了相同错误:误以为“能力”等于“快乐”。但是,一人“能”做的事,并不一定就是他“想”做的事。譬如说:一个“能”赚两百万年薪的人,他“想”做的也许只是陪心爱的小女儿游戏。

为了别人而活,使得多数人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过着不快乐的生活,做着不合志趣的事,即使是他们当中不乏外表看起来功成名就的人,但是,心中隐隐然老是有一种想“冲破现状”的欲望。

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纵使职位愈爬愈高,薪水也节节上涨,不过,这并不是你真正想过的日子,尽管人人羡慕你,但其实这些表象只不过是生活无趣的“安慰品”罢了,你心里想的很可能只是散散步、种种花、饲养动物、看几本好书、和好友把酒言欢,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而已。

朋友们都说:“黄小姐是一个活得很精彩的人。”

目前,黄小姐自己经营一家小型的行销顾问公司,同时也担任业余的舞蹈教练。此外,她热爱骑马、登山、游泳、运动,即使工作再忙,每年她总会抽出八到十天的空当专程飞到纽约,想办法用最廉价的方式去观赏歌剧,或者上几堂舞蹈课。

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黄小姐非常乐在其中。几年前,当黄小姐还在一家外商电脑公司工作的时候,看到很多的工作伙伴依循着一种传统固定的模式——对于生活没有太多的想法,仿佛很认命地只想到继续往上爬。当时她就意识到: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只知道工作、硬邦邦的电脑人。

后来,她离开了那家公司,自行创业,却听到周围很多反对的声音:“女孩子创什么业?你为什么不干脆去找一个男人嫁掉算了!”结果,黄小姐并没有去嫁人,她告诉那些人:“我很想试试看!”因为,她想走自己的路。

其实,刚开始她连创业的资金都没有,仅有的财产是一张办公桌以及一台向朋友借钱分期付款买来的电脑,但是,她从来不担心会饿肚子,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去做就对了!”

有一天,临时需要一笔钱周转,她把身上最后的八千元都垫下去了,结果,就在当天下午,她接到生平第一张客户寄给她的支票,她说:“接到那笔酬劳时,我真的很兴奋,那种感觉跟以前拿到公司付给你的薪水很不一样!”

黄小姐说,她一直追求“既单纯又丰富”的生活,她从没想过要把事业做到多成功,规模要发展到多大,她只是忠于自己的感觉,很专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一阵子,她发现自己不太开心,于是她就回头去想,小时候做过什么事让自己快乐的;她猛然想起了念中学的时候曾经熬夜完成的一幅图画,让她产生莫大的喜悦。她做了一个结论:“我想,这就是专注,惟有发自内心做事的时候,才能持续激发对人生的热情。”

要找出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其实不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你的心中寻找线索。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在过去的经验里,有哪些嗜好曾经令你振奋?如果说,维持基本的物质需求无虞,你会把剩余的时间、精力用在哪里?你是不是花了太多的力气去追逐身外之物,或者为了满足别人,而把自己内心的真爱丢弃不顾?

想为自己活,就是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穷毕生之力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谈何容易“为自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