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擒鳌拜(1 / 1)

康熙大帝传 徐苑琳 1060 字 1个月前

康熙亲政后,很快,索尼也去世了,苏克萨哈被杀,四大辅臣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按照班次,在朝堂上,应该是鳌拜在遏必隆左边,而遏必隆在鳌拜右边,但在一次上朝时,遏必隆特意后退,低头哈腰地向鳌拜谦让说:“我怎好上座?”鳌拜听完后,大为得意,随即也不推辞就上座了。鳌拜的党羽在上奏列名时,更是直接将鳌拜放在遏必隆前面,鳌拜的爵位也不断提升。康熙六年时,鳌拜受封通火一等功,康熙七年时,更是直接擢升为太师。直到清朝灭亡,也只有鳌拜和遏必隆有这一称号。

慢慢地,鳌拜越发嚣张了,他的势力遍布朝廷内外,所有的政事,都要先在他的家庭内部商讨过后,再进行实施,对于朝廷官员的任命,完全按照鳌拜的喜好来。比如,有史料记载,康熙曾任命了马希纳为户部尚书,但是鳌拜坚决将自己的侄子玛尔迩赛补任,这就造成了一个职位两个官员的情况,后来,他的侄子更是连户部大权也抓住了。

最让康熙看不过去的是,鳌拜经常在朝堂上当着康熙的面大声训斥下面的官员,俨然一副自己才是天子的模样,康熙意识到,如果不铲除鳌拜,将对自己的政权有巨大的威胁。

事实上,在康熙已经亲政时,鳌拜就不想归政于他。当时在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但要达成目的,还需要一个完善、周全的计划,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而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这时康熙皇帝早已布好六连环计策,意在生擒鳌拜。

六连环计策:

一连环:康熙和孝庄太皇太后联同爱新觉罗家族、赫舍里氏家族、钮钴禄氏家族。三大家族合并,共同对付鳌拜。

二连环:索尼之子索额图奉命调任康熙侍卫,当天索额图在门外站岗,缴了鳌拜的武器。

三连环:鳌拜所坐的椅子,右上角的腿是锯断又简单黏合的。因为他面圣,身子要朝皇帝那方倾斜,因此这折了的腿不会用上力。

四连环:十几个布库少年中,最厉害的两个,一个在椅子后面服侍;另一个则端上在开水中煮了一个多时辰的茶杯,给鳌拜送茶。

五连环:将生擒鳌拜的地点选在宽阔的武英殿。

六连环:将训练好的十几名布库少年藏于武英殿内。

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一群小毛孩子,其实他们连鳌拜是谁都不知道。

擒拿鳌拜当天,鳌拜受皇帝召见,进入武英殿。在门外,索额图让他交出武器。鳌拜大意了,心想:就算交出去他们也奈何不了我,再说一个小皇帝能把我满洲第一勇士怎么样呢?于是交出了随身佩剑。鳌拜来到武英殿之上,康熙一声令下:赐座!鳌拜就坐在了那经过改装的椅子上。鳌拜身体向着皇帝,下面都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功夫第二好的布库少年乔装成太监给鳌拜送茶,鳌拜接过茶杯,拿盖子的时候,觉得非常烫,要把茶杯摔了。但他不敢冲皇帝,因为那样是大不敬。身子就靠向了那条残废的椅子腿,这时,椅子后面的布库少年用力一推椅子,使鳌拜整个身子连同茶杯都摔在了地上。布库少年大喊:快来救鳌少保!这时早已埋伏好的十几个布库少年一拥而上。鳌拜还天真的以为他们是来扶自己的,哪想到他们竟是要擒拿自己!当把鳌拜弄得不能动弹了,康熙突然起身,读起鳌拜的三十大罪状来。当念到“凌迟处死”时,鳌拜挣脱了这十几个孩子。脱下上衣,露出了满身的伤痕。指着康熙皇帝:“我鳌拜一辈子,哪一天不是为了你们爱新觉罗打天下!你们却如此对我!”康熙原定的凌迟处死鳌拜,已经不能实现了。后来经各大臣的建议,改为了终身监禁。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当鳌拜在监狱中度过的第一个月,就是他一生经历的两起两落的最低谷。他天天在想为什么,越想越生气,越生气越想,最后于1669年被自己活活气死在监狱之中。

鳌拜被擒后,其党羽也被迅速控制起来。智擒鳌拜这一年,康熙刚满16岁。

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说,鳌拜在辅政期间,还是有不少功劳的,况且,他也没有篡位谋利,也没有贪污受贿,对于清廷来说,他也是有功之人,康熙五十二年,当康熙已到晚年时,他仍然提到鳌拜:“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

这些话的背后透露着康熙对鳌拜一生功劳的肯定,也表现了他当时擒拿鳌拜的无奈,也正因为此,康熙才没有立即处死他。雍正帝登基后,“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并于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

就这样,康熙终于从真正意义上开始亲政了,虽然大权在握,但少年天子的他也知道,前面的路并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