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直面人生(1 / 1)

觉醒 刘洋 著 7654 字 1个月前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每个人都想拥有完美的人生,但社会生活却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境和挫折。面对困难,你是怨天尤人,还是勇敢面对?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觉醒的意识。

逆境是人生的炼金石

一个有所追求的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打击。而这些挫折并不是白白经历的,它不仅能使你的人生绽放出最美丽的成功之花,而且还能使你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是迈向成功的踏脚石。

许多年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大臣,让他们编一本《古今智慧录》,留传给子孙。这些大臣工作很长时间,完成了一套12卷的巨作。国王说太厚,需要浓缩。这些大臣又经过长期的努力,变成了一卷书。然而,国王还嫌太长。于是,这些人又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再缩为一页,再变为一段,最后变成了一句。聪明的国王看了这句话,显得很得意。他说:“这是古今智慧的结晶。全国各地的人一旦知道这个真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句话就是:“挫折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在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同的是:前者将挫折和困难当做锻炼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的砥石;而后者则为之吓倒,一蹶不振,从而彻底失败。

在人类社会里,挑战挫折、挑战困境、挑战失败,是成功人生无法回避的考验。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根本不可能面对这一考验的。一般而言,失败和挫折是指人在实现某个重大目标过程中,意外地遭遇到来自人为的或自然的阻挡、打击、破坏性因素的干扰,使原定目标暂时或永久无法实现的一种情景或外部表现形式。

经历失败或挫折后,通常人的意志倾向和心理设想在现实中会因为不能预期实现而产生心理反应。这种反应的主观感觉一般是痛苦、烦恼、压抑、抑郁、消沉等心理特征。

挫折使人陷入逆境,给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挫折带来的社会反应是批评、轻视、嘲讽乃至误解。挫折营造的社会氛围绝不会是愉快和轻松,而是热情下降,支持率降低,直至人心离散,冷嘲热讽。

人之所以会变得坚强,就是因为在人生的奋斗之旅中充满着困难。那些最坚强的人,从来是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的人,是在与艰难困苦的较量中磨炼出坚强性格的人。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勇敢的航海家辛伯达,他每次总是去寻求那种与大自然抗争、与海盗搏斗的惊险航行。而恰恰是这些经历使他应付危机的能力大大增强,使他一次次大难不死,平安抵达目的地。

挫折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事业遭挫是其中比较突出并且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一种。不论是伟人还是凡人,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上,都会遇到不同的挫折与挑战。而伟人所遇到的挫折可能会更多。

既然挫折和困难不可避免,那么,不妨昂起头来,迎接挑战,正好借挫折和失败,锤炼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我们的意志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理想,大家都渴望成功。然而,挫折却像凛冽的寒风一样,摧枯拉朽,残酷无情。若想使春天的幼苗不被寒风刮折、吹死,就得拥有抵御寒风的措施。而对于干事业而言,要想在无数次挫折中取得成功,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努力提高自己抵御挫折的能力,这便是永不屈服、永远奋斗的挑战精神,而其中很重要的便是培养自己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这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困难就会成为磨炼我们坚强性格的一块磨刀石。中国有句老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的环境,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才干,对人的性格有着特殊的锻炼价值。对于困难我们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把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

总之,一方面挫折带来的不是荣誉,而是耻辱;不是喜悦,而是沮丧;不是振奋,而是消沉。另一方面,挫折又是走向顺利和成功的必要付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正像自然界中没有阴即没有阳一样,人类社会中没有挫折就没有挑战,也就没有成功。

所以,我们要在逆境中培养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越遇到挫折就要越坚强,坚强的意志就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把斩除荆棘的利剑。

直面现实才能走出困境

生存,首先就是要接受现实,不管你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你都要承认这就是你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实事求是地想办法去走出困境。

世界上有幸运,也就会有不幸。当不幸来临时,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要大惊小怪或者自暴自弃,而是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真正的成功者不论他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懂得利用现在的处境来作为提升自我身价的跳板。他们勇敢地面对现状:“这就是我今日的处境,我唯一得以解救的就是在目前环境中展开活动。”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智慧,而是因为他们面对事情的艰难而没有了做下去的勇气,他们自认为已陷入绝境,所剩下的只有悲观失望。这就是由于人们只在同一角度停留所造成的,如果能换一换视角,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那么你就会发现,情况其实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

《庄子》中有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上天赋予了子舆很多缺陷:驼背、隆肩、脖颈朝天。朋友问他:“你很讨厌自己的样子吧?”他回答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自己呢?

假如上天使我的左臂变成一只鸡,我就用它在凌晨来报晓;假如上天使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去打斑鸠烤了吃;假如上天使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精神变成了马,我便乘着它遨游世界。上天赋予我的一切,我都可以充分使用,没有理由要讨厌它!‘得’是时机;‘失’是顺应。安于时机而顺应变化,所以哀怨不会侵到我心中。”

子舆是多么坦然、喜悦地去接受、欣赏自己,毫不自暴自弃,而且顺应客观,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潜能,化劣势为优势。古人何其通达!然而,现实中有些人的优势比子舆高出百倍,也有才有智,却经受不住别人的“言语轰炸”,最后在自怨自艾中迷失了自我。

曾经,有位学者在外国进修期间,有家公司以每年十万美元的薪金聘他为工程师,他婉言谢绝。回国后,他月薪只有百余元仍夜以继日地工作。后来,他感到无尽地伤心,因为关于他的流言飞语太多,他穿西装,人家说他“崇洋媚外”;他蹲书店,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说话直来直去,有人说他“骄傲、不谦恭”;还有人说他妄图夺老校长的“交椅”……后来,他甚至连论文也不敢发表了,以免人家说他“捞外快”、“谋私利”。

由于摆脱不了自怨自艾的困境,进也不成,退也不是,因此他最终一事无成。

事实上,社会各个阶层都不乏游手好闲、喜欢指责、耍弄有实干能力者的小人,尤其在“权”和“利”面前,使绊子的多,诽谤的多,穿小鞋的多……这就是社会,社会现实是复杂的、险恶的,不尽如人意的,不凑巧的事、倒霉的事、煞风景的事,构成了生活中不和谐的经纬线,不要把社会生活理想化,承认现实生活的丑陋与不足,正确认识环境所造成的困境,你才能有办法去超越。

现代人生活在紧张的竞争氛围中,生活在不良的环境里,应首先学会超脱,学会寻找快乐,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愉快地生活。

古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之后,得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结论。但我们应该相信,一个人命运的好坏,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幸运,也不可能永远被厄运纠缠。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难题,我们既要接受这种现实,同时又要超越这种现实,不要抱怨,而要以通达的态度去面对,要相信:命运由我们自己创造,命运掌握在我们每个人手中。

“面对现实”好像总是说给一些陷入困境的人的,其实,现实也未必是苦涩的,现实只是那种平平常常的样子。觉得苦涩的,只是无奈又不得不面对的心态。面对现实、承认现实,这是改变的基础。在离弃现实的时候,现实是苦涩的;当直面现实的时候,现实就会显出本来的样子。在渐渐的变化中,现实不再那么僵硬和冰冷,开始现出光明的色彩。

原来现实并没有叫人顺从和灰心,只是需要承认和尊重,进而才能跨越。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做事情不能仰头向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在你的一生中,诚实和勤奋应该成为你永不背叛的益友。人们往往把希望要做的事业看得过于高远。其实最伟大的事业只要从最简单的工作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便能达到事业的顶峰。

所谓优良的计划,就是自行设定每个月的配额或清单。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一点一点的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也许大家都听过三只钟表的故事。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秒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一步一步走下去”的成功学意义在于:决心获得成功的人都知道,进步是一点一滴不断地努力得来的,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工作中更需要这样。阿春在一家五金商店工作,每月只能赚五百元。他刚一进商店时,老板就对他说:“你必须对这个生意的所有细节熟门熟路,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对我们有用的人。”

“一个月五百元的工作,还值得认真去做?”与阿春一同进公司的年轻同事不屑地说。

然而,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作,阿春却干得非常用心。经过几个星期的仔细观察,年轻的阿春注意到,每次老板总要认真检查那些进口的外国商品的账单。由于那些账单使用的都是英文和韩文,于是,他开始学习英文和韩文,并开始仔细研究那些账单。一天,他的老板在检查账单时突然觉得特别劳累和厌倦,看到这种情况后,阿春主动要求帮助老板检查账单。由于他干得实在是太出色了,以后的账单自然就由阿春接管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他被叫到一间办公室。老板对他说:“阿春,公司打算让你来主管外贸。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我们需要能胜任的人来主持这项工作。目前,在我们公司有二十多名与你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只有你看到了这个机会,并凭你自己的努力,用实力抓住了它。我在这一行已经干了近四十年,你是我亲眼见过的三位能从工作琐事中发现机遇并紧紧抓住它的年轻人之一。其他两个人,现在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并且小有建树。”

阿春的薪水很快就涨到每月两千元。一年后,他的薪水达到了每月七千元,并经常被派驻韩国。他的老板评价他时说:“阿春很有可能在30岁之前成为我们公司的股东。他已经从平凡的外贸主管的工作中看到了这个机遇,并尽量使自己有能力抓住这个机遇,虽然做出了一些牺牲,但这是值得的。”

能够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机遇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机遇所带来的近期回报可能很少,甚至微不足道,但是,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应当看到“我们能够得到这个机遇”本身的价值。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不会像阿春那样愿意接受每月几百元的工作,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远远大于所得到的这区区几百元。但事实上,正是这份每月几百元的工作为阿春每月七千元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人们往往对离自己最近的地方熟视无睹,也往往看不出日复一日的工作琐事中有什么值得挖掘的机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很容易将机会与运气混为一谈,其实,机会与运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运气,不需要做任何准备,只要碰上了,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够财运亨通或直上青云。运气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任何人都不能拿自己的一生去赌。而机会,则常常把自己打扮成挑战或挫折,只有那些在平凡工作中善于用心并敢于接受挑战的人,才能发现并抓住机会。然而,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的时候,我们却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看见它。

上天就是这样捉弄人,你越希望即刻如愿的,越难以即刻如愿。成功,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成功,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缓慢的学习过程。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没有一下子就能跃上山顶取得成功的。

再试一次又何妨

当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做父母的都会面向孩子伸出双手,迎接着还不敢大胆迈步的孩子。当孩子摔倒在地时,父母会鼓励孩子说:“爬起来,再试一次!”

这样,一次次的“再试一次”,终于使孩子学会了走路。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多少类似的事情发生,也需要一次次“再试一次”的勇气。再试一次,或许便阳光明媚。

有个科学家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将一群跳蚤放入实验用的大量杯里,上面盖上一片透明的玻璃片。跳蚤的习性就是爱跳,于是许多跳蚤都撞上了玻璃,不断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过了一阵子,动物学家将玻璃片拿开,竟然发现所有的跳蚤依然在跳,只是已将跳的高度保持在接近玻璃片的水平上,以避免撞到头,结果竟没有跳蚤能跳出去。它们的能力不是跳不出来,而是在屡受挫折后已经丧失了再试一次的勇气。

也许我们会嘲笑跳蚤的愚蠢,可遗憾的是当失败打击接踵而至时,我们不也曾像跳蚤那样放弃所有的努力而听任命运的安排吗?

失败了不要气馁,只要有“再试一次”的勇气和信心,你就能获得成功;在取得了已有的成功之后,不要安于现状,只有抱着“再试一次”的信念,才能不断超越自己,攀上新的成功高峰。

有一个年轻人,家庭生活极其贫困,全靠他一人养家糊口。别的那些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正在校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时,他已经为了生活而奔波操劳了。他必须去找工作。于是,他来到一家电器工厂,想找一份工作。他对负责人说,他只想要一份能给他们一家人带来固定收入的工作,哪怕是最低下的他也做。负责人微微地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衣着不整,又瘦又小,负责人觉得很不理想。碍于面子,免得伤他自尊心,便没有直接说,找了一个借口说:“厂里暂时不需要人,你过一个月再来吧。”

对于一般人来说,应该都明白了负责人的言外之意,这一个月根本就是虚幻的,根本就用不着等。但是,一个月后,那年轻人却真的来了!负责人无奈之下,只好推迟说:“再过些天吧。”

过些天后,那年轻人真的又来了。如此反复,负责人终于亮出了底牌:“你衣着太脏了,不够资格进我们工厂。”于是,年轻人回去了。

第二天,负责人见那年轻人衣冠楚楚出现在面前。“先生,这是昨天借钱买的。觉得怎么样,现在我应该可以了吧?”年轻人笑了笑。

“还不行,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几乎一窍不通。”负责人苦笑着摇了摇头。

几个月后,年轻人再一次来到这家企业,找到负责人,说,“先生,我抓紧时间学了一些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不符合贵工厂的用人标准,我一项一项再弥补。

听着年轻人那句话,负责人望了他好半天,终于说话了:“我干这一行已经好几十年了,第一次碰见你这么有耐心的人!好,年轻人,明天来上班吧!”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享誉全球的“企业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他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举登上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宝座。他就是这样不怕失败,一次又一次地与失败抗衡,一步比一步接近成功。

当上总裁的松下幸之助,对新近员工的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次,松下公司招聘一批推销人员,考试是笔试和面试相结合。这次招聘的人数总共就10名,可是报考的达到几百人,竞争非常激烈。经过一个星期的筛选工作,公司从这几百人中选择了十名优胜者。

松下幸之助亲自过目了一下这些入选者的名字,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面试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神田三郎并不在其中。于是,马上吩咐下属去复查考试分数的统计情况。

经过复查,下属发现神田三郎的综合成绩相当不错,在几百人中名列第二。由于计算机出了毛病,把分数和名称排错了,才使神田三郎的成绩没有进入前十名。松下幸之助听后,立即让下属改正错误,尽快给神田三郎发录取通知书。

第二天,负责办理这件事情的下属向松下幸之助报告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由于没有接到松下公司的录取通知书,神田三郎竟然跳楼自杀了,当录取通知书送到时,他已经死了。这位下属自言自语地说:“太可惜了,这位有才华的年轻人,我们没有录取他。”

松下幸之助听了,摇摇头说:“不!幸亏我们公司没有录取他,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一个没有勇气面对失败的人又如何去做销售!”

真正的成功人士,没有一个是知难而退的;而是迎难而上,愈挫愈勇,永不言弃。

2008年10月,在一个国际大型饮料订货会上,很多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家蜂拥而至。

刚成立不久的新新奶茶厂也想占一席之地。但由于场面之大远超出厂长的预测,该厂的产品和参展人员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

虽然新新奶茶是运用传统结合现代工艺精心研制的新产品,但从包装外观和广告宣传上都很难得到经销商的认可。再加上大厂家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推销,使小厂家根本无计可施。

当订货会将近尾声的时候,许多厂家欢声笑语,准备满载而归。然而,新新奶茶厂的产品仍旧无人问津,新新奶茶厂的销售员为此一筹莫展。

这时厂长突然发现了大厂家忽略的一点,他对员工们说:“让我最后来试一次。”只见厂长取过两瓶奶茶装在一个网兜里就往大厅中心走去,厂长的这一举动使得大家莫名其妙。

只见厂长走到大厅中央人员稠密的地方,突然“一不小心”,将两瓶奶茶丢在地上,瓶子当场碎了,顿时大厅内香味四溢。可以想见,参加这个订货会的都是些饮料专家,很多人就从这飘散的奶茶中得出了定论——这肯定是一种品质上乘的新饮料。于是凭借这香味,很多客户对新新奶茶厂的产品产生了兴趣,奶茶在一个多小时内被订购一空。

从此,新新奶茶厂一举成名,产品供不应求。若不是在订货会上厂长英勇的“再试一次”,哪来日后的成功。当时如果以正常的方式去如林强手中抢占一块市场,谈何容易!

但是,这位厂长的超常之举就把这个无名企业推上浪峰,功成名就。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有“再试一次”的勇气和决心。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失败,并不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而是自己败下阵来,不愿再去尝试。也就是说,是自己打败了自己。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鼓起勇气,再试一次,就会成功!

成败只有一步之遥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并不能代表渴望成功就一定能顺利成功,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片坦途,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有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磨砺意志,正确地总结得失,最终才能赢得成功。成功需要很多先决条件,其中包括你所拥有的资金、经验、能力以及你对成功的不懈追求。因此,渴望一次努力就成功的愿望是不现实的。那些一旦失败了便开始怨天尤人、患得患失的人就是性格极其脆弱以及对失败没有正确认识的人。

其实,失败是人生一笔十分重要的财富。善待失败的人,他们不是消极地接受失败的结果,而是把对失败的总结体会作为一种财富来享有,他们善于从失败的教训中得到启发,冷静地处理失败得失,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避免下一次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面对人生中的失败,要做到理智和冷静,同时还要能够做到坚持。在失败的时候,需要理智冷静。“坚持就是胜利”,只有做到坚持,才能够逐步接近乃至取得成功,所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也是不可缺少的。

如今的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生存空间在外来重荷下逐渐缩小,心灵所能承受的只有成功,哪怕成功的花环上点缀了少许的失败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失败的时候追悔自己,成功时苛求自己,最后使自己身心疲惫。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头老驴,掉到了一个废弃的陷阱里,很深,根本爬不上来,主人看它是老驴,也就懒得去救它了,让它在那里自生自灭。那头驴一开始也放弃了求生的希望,每天还不断地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按理说老驴应该很生气,应该天天去抱怨,自己倒霉掉到了陷阱里,它的主人不要它,就算死也不让它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它旁边。可是有一天,它决定改变它的生存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从垃圾中找到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从来就没有被垃圾淹没的感觉,后来终于有一天,它踩着不断加高的垃圾堆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不难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经历一些挫折与不快,关键是你怎样看待和面对这些挫折和不快,就像故事中的老驴一样,在好端端的时候却突然遭遇掉进陷阱的灾难,存在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可它最终还是排除万难,战胜了饥饿,战胜了耻辱,走出了陷阱。对于这头老驴来说,它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挫折甚至可以说是失败,虽然驴一开始也曾犹豫放弃求生的希望,可它最终还是改变了态度,从而找到了求生之道。

如何对待失败挫折,不同的人往往存在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善于利用失败的人,往往就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将失败改变成一笔对自己有用的财富,从而在日后的工作当中趋利避害,赢得各方面的成功;而另一些人,对失败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失败对他们来说犹如一记闷棍,失败了从此便一蹶不振。

将失败看做一种伤害的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常常会出现如下行为:他们经常牢骚满腹,抱怨上天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学校不好,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自己的老爸没有本事,抱怨自己的工作条件差而收入水平低,抱怨自己没有碰到好运气……面对失败,他们往往不能冷静地处理,找出失败的原因,经历一次两次失败的打击,他们就觉得天要塌了,变得心灰意懒,整天消沉于失败的阴影之中,致使所面临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要经常对失败进行总结。

失败了难道就让它这样失败了?对待失败我们应该有泰然处之的态度,及时总结失败得失,吸取经验教训,针对失败的原因,做有效的补救措施,只要做到经常总结,亡羊补牢还是十分有效的。

在人生和事业中遭遇了失败,在一个地方跌倒之后,不少人往往会做出这种选择:迅速逃离失败,换一个领域、环境从头再来。其实,跌倒的地方也有风景,我们不必急于走开。

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稳靠的踏脚石。“失败是成功之母”,多少次的失败才孕育出了一次伟大的成功。正是因为如此,可见失败与成功之间的那丝连接是多么的重要啊!

失败是什么?成功又是什么?只不过隔了一步之遥而已!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只要渡过了这个难关,成功将离我们不远。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学校,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打击,每一次损失,都蕴藏着成功的萌芽。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与成功如影随形,谁都无法逃避,关键是如何把握。只有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成功时不忘自警,失败时不失勇气,及时反思,成功才会永远伴随着你。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失败,有时只需稍微调整一下思路,失败就有可能向成功转化。失败和成功之间有时只有半步的距离。只要我们在跌倒的地方向前跨出了那正确的半步,成功就唾手可得。

要记住的是,跌倒的地方有风景,关键是要爬起来才能看得见。

信心是成功的起点

成功是需要信心的。没有信心,一个小小的风浪也会将人淹没,一次小小的失意也会使人不能重新站起。而成功者必定是有胆有识、有勇气、有魄力、有信心的人。

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却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只要不失去那个叫自信的支点,在困难艰险的环境里,我们同样可以活得很好;只要我们拥有信心,我们就可以用心去书写自己人生的美丽画卷。

罗伯特·波顿说:“信心并不只是心灵拥有的一种想法,而是一种拥有心灵的想法。

”信心就是无需任何确证就相信某种事物的能力,信心的基础是相信自己。

在生活中,你是否提过这样的疑问:我该相信谁的话呢?又是否问过自己,是相信别人重要,还是相信自己重要呢?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不能参与竞争。如果缺乏自信,你就无法体味人生的真谛,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那么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你就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成为一个无用之人。

自信就是要相信和信任自己,从而激发自己去奋斗和拼搏的斗志,自信就是鼓舞和爱护自己,而不是去一味怀疑和否定自己进行“自我消耗”,到后来真的没有勇气去面对竞争了。“充满信心”和“缺乏信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它决定着一个人能不能在竞争中取胜。如果我们对自己够诚实的话,就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有自信心。自信是一种无形的品质,不是你吃些什么就能得到的东西,但它可以被“开发”出来,“开发自信心”是对未来的重要投资,我们可以利用它创建自己的未来。

要时刻敢想敢说敢做,保持一种自信的良好状态,有时则可“不战而胜”。虽然自信心是一种心理表现,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人的潜意识,人如果把自己的潜意识激发出来,那将是多么大的力量啊!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往往就能成功,这是人的意识在起作用。当意识做所有的决定时,潜意识则做好所有的准备。自信心帮助你走向自己的目标,从而作为潜意识挖掘你的能力,所以更要有自信心。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勤奋好学的木匠,一天去给法官修理椅子,他不但干得很认真很仔细,还对法官坐的椅子进行了改装。有人问他其中的原因,他解释说:“我要让这把椅子经久耐用,直到我自己作为法官坐上这把椅子。”心想事成,这位木匠后来果真成了一名法官,坐上了这把椅子。这位木匠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走向了自己的目标,更多的是自信心支持着他,敢想敢说敢做,这不正是潜意识中的自信激励他走向成功的吗?

自信可以使你从平凡走向辉煌。当你满怀信心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够成功。”这时,人生收获的季节离你已不太遥远了。

自信的“信”就是一个人加上言,表示他一直站着,他一直在说:“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

站起来,不趴下,对自己说:“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这,就是自信!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这边风景独好!用心经营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努力攀登下一个目标。自信是成功的首要前提,拥有自信,你将会成功一半。如果连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别人的鼓励又能产生什么作用呢?

自信,就是受到伤害和挫折不会被击垮,咬着牙露出藐视的微笑,尽管眼中闪着泪花!坚持着不倒下,让对方害怕,让困难却步!要常常想想自己的好,并且强化这种优秀的感觉,给自己更多的激励和肯定,把自己当做不断超越的目标,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

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都要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你才能做好。相信自己,遵循内心的梦想努力实践,自身才会充满生命的能量,充满生命的**。请相信自己,不论前途多么崎岖,它注定要为你延伸一条跨越山脉、走向成功之路。只要你勇敢地朝着希望的方向走,你就不会失败!

树挪死,人挪活

人生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而是一种经历,是一种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经历。古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其中有一个道理:读书能丰富人的知识,却不能使人变得成熟,只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使人成熟。

人的一生是一个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快可慢,要想加快这个过程,关键是要见世面,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不断地拓宽视野,不断地从中领悟真理。

但是,人如果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他所接触到的人和事就固定了,这样,他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和心理模式就都固定了。这个框框就好像是一口井,他每天在“井”里的生活只是在做简单的重复。不管这个人的志向有多么的远大,不管他会多么努力,只要他不跳出这口“井”,他追求成功的过程会非常缓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井底之蛙”!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我们所在的那个井口围住的那一片天空而已。只不过在我们当中,有的人的井小一些,有的人的井大一些。

影响人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机遇。新的环境可以给人带来新的机遇,而有些机遇可以抬高人的起点。所以,当已经熟悉了所在的“井”里的环境后,就应该跳出这口“井”,去“井”外的世界看一看。

“树挪死,人挪活”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一种生存智慧来认识。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社会在变化,我们的生存方式也在变化,把自己一生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永远不变化,就会使自己的生命枯萎。

老老实实一辈子依靠一个单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现代社会里,不断变换职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很多人一开始不习惯,但是,只要换一种思维就会明白,这种自由变化实际上增大了个人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你想怎么生活就可以怎么生活。但是,你必须找到你的生活所需的职业。

经济危机爆发,一些企业相继裁员,这时候敢于跳槽的人确实需要勇气,需要具有特殊的才能。现在,大家都已经认识到“绩效酬薪制”是大势所趋,按能力取酬是不可必免的现实。

那些真正的人才之所以要离开原来的企业和领导,主要是抱着“树挪死,人挪活”的信念:既然在这家企业或这个领导手下得不到重用,或许转到另一家企业或另一个领导手下就会得到重用。

如果你已下定决心换工作,那就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可以求助职业咨询顾问。总之,跳槽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先想好是为了薪金的增长、个人爱好,还是为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然后再决定自己的目标。

不要误认为跳槽便意味着对过去的结束和否定,要积极处理好新旧职场里的各种关系,提炼出积极有用的东西,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本来在一所大学教授英语的方小姐打算换到外企去工作。年前,她便向看好的几家公司投送了简历。果然,春节后上班没几天,就有三家公司通知她去面试。方小姐说,之所以选择在春天跳槽,是想以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开始新的一年,而且春天也有利于新旧工作岗位的交接。面对跳槽季节的**与选择,有的人能够如愿以偿,越跳越高,有的人却闹得人仰马翻,重重摔一跤。如何做到理智跳槽?

职场中,应学会三思而后“跳”。正规公司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资历背景一般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他们不喜欢频繁跳槽的应聘者。某知名企业的人事经理说,很多人的跳槽是盲目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市场中的需求状况也不了解,往往出于义气用事,见异思迁,追求高薪水或定位不准。因此,在人才市场中,大部分人不是越跳越高,而是越跳越糟。

跳槽在今天虽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求职者在确定跳槽之前还是要确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找新工作,三思而后行。弄清楚想换工作是因为性格不合,还是环境因素或人事问题。

什么工作都会有压力,有时我们必须学会应付、适应环境,不妨留在现工作岗位观察一段时间,看它到底是否适合你。

人才专家还建议,跳槽者对于准备加入的行业应做充分的了解,切忌盲目地一哄而上。设计“跳高”的理想目标。跳槽不应只是对高薪或高一级职位的追求,而是对职业生涯进一步发展的追求。越跳越高,高的不仅仅是薪水和职位,更重要的是,使你的职业生涯步入高阶。每一次跳槽,都应该是对自己职业和发展目标的重新设定。

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换一个工作,不妨借此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挑选新的工作岗位。当你对前途感到彷徨的时候,可以求助职业咨询顾问,或者去做一个职业素质测试,了解自己,准确定位。

有变化就有机会

古人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唯随机应变足以弭患济事者也。”要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时机,就要学会随机应变的本领。随机应变不同于看风使舵,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技巧。做人应该有原则,随机应变应该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地改变做事的方法、形式,而不是投机取巧。

时势在变,环境在变,生活在变,事态在变,人们赖以存活的工作更在变。在各种竞争环境变化挑战面前,无论你是何种角色都要有应变的本领,以不变应万变。生命在于变化,有变化又会产生活力,特别是在社会生活发展变化过程中,个人的生存也需要变化发展自己,在变化中发现自己,实现自己。

有句话说:想法改变命运。其实,这个“想法”说白了就是一种“变”。有“变”的想法不仅能改变你的生活现状,而且更能决定你一生工作与事业的成败和命运。孙悟空有七十二变,是改变命运的强者,我们每个人也有“七十二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可作为每一位成功人士的座右铭。这里的变,是一种机变,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与圆融。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或停滞不前的时候,干等改变不了现实。唯一的途径是变,变,变!许多人的好运也是变出来的。环境、思想、行动一变,命运也就会跟着变。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越思考,越觉得没有出路,于是就越悲观绝望。

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往往是自己所抱的态度造成的。所以,如果想改变生活,就必须得先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如果坚持错误的观点,而不愿改变,恐怕再多的努力也是枉然。

下面的寓言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动物园里新来了一只袋鼠,管理员将它关在一片有着一米高的围栏的草地上。第二天一早,管理员发现袋鼠在围栏的树丛里蹦蹦跳跳,管理员立刻将围栏的高度加到两米高,把袋鼠关了进去。第三天早上,管理员还是看到袋鼠在栏外,于是又将围栏的高度加到3米,把袋鼠关了进去。

隔壁兽栏的长颈鹿问袋鼠:“依你看,这围栏到底要加到多高,才能关得住你?”

袋鼠回答道:“很难说,也许5米高,也许10米高,甚至可能加到100米高——如果那个管理员老是忘了把围栏的门锁上的话。”

任何时候,不要总是抱怨环境、抱怨周围的人和事,很多时候,我们该反省自己,改变自己做事的态度。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卸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愤愤地想,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事情严重了——卸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卸掉了,没有螺丝有备胎也装不上啊!教授一筹莫展。

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疯子哈哈大笑:“我有办法!”

他从每个轮胎上面拧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教授惊奇、感激之余还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疯子嘻嘻哈哈地笑:“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是“呆子”呢。

有的人遇到困境时不管怎么样,先找一件事情干起来,用行动代替思考。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行动过程中才能遇到改变困境的机会。

请看下面的这则下岗再创业的故事:王玉梅是内蒙古乌达矿务局职工,1996年局里“优化组合”,矿务局考虑到她一家三口,儿子上初中,丈夫是个经受十多年结肠癌折磨的患者,全家人节衣缩食,仍欠债万元,所以没有把她列入一百多名下岗职工的名单。但王玉梅想,矿务局亏损严重,再“瞎马踩住一条路”,死抱着铁饭碗不放,要摆脱家庭困境只能是纸上谈兵,迟下不如早下,不如抓住机遇靠自己的双手,开出一条新路来。于是她主动提出下岗要求。

下岗后,矿务局分给王玉梅五亩林间地,零零碎碎竟有四十多块,王玉梅横下一条心,当年正月十四就冒着严寒开始整地,她每天早出晚归,饿了就舀一瓢凉水,就着大葱吃冷饼。一个多月后,硬是把地里的卵石、清水沙一担担送出去,把好土一担担挑回来重新填平,并把四十多块碎地连成二十多块整地。

地整好该下种了,王玉梅又从外地买回了小麦、玉米良种,因为不会种地,又没钱买农具、雇人帮忙,她就照着农业科技书,用锹、锄,一畦一畦开沟把小麦、玉米和蔬菜种好。她的苦干终于感动了丈夫。有一天,丈夫拖着病弱的身子,特意为她做了烙饼和土豆炖红烧肉,步行近两小时,一路捂着给她送到地里。几个月里,她第一次在田头吃到热饭,百感交集的王玉梅禁不住哭出声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她的小麦、玉米亩产高达550公斤和800多公斤,种的萝卜收了5000多公斤。

初尝胜利的果实,更加坚定了王玉梅的信心。她在种植的基础上又开始搞养殖,买了六只小尾寒羊,养了八头猪。一年下来,种养总收入万元以上。下岗两年,她还清了所有债务,在田边盖起了人称“创业窝棚”的简易住房,今年又建起了能养一百多头猪的砖木结构棚舍,并安装了电话。

“我和我爱人是心劲儿越干越足,思路越干越宽了。”王玉梅满怀**地说。她今年按照种养结合的思路,又承包二亩地,种了二亩小麦,四亩多玉米,一亩多甜菜、蔬菜,还在林间空地上种了七个品种四百多棵果树,准备再养五十多头猪。她自信地说:“收入几万块应该问题不大。”

“她这步路是走对了。如果不知变通,还那么耗着,我家这日子早没法儿过了。”丈夫陈正君快人快语。王玉梅则深有感触地说:“生活要靠自己。要是咱早干几年,那会是什么光景呢?”

看来,只要不等、不靠,顺时而变,就能在开阔的市场中创出一片天来。有很多人,面对生活困境只会抱怨社会不公平,看不上小事情,又干不了大事情,还没有干某件事情就先否定了,最终什么事情都没有干,也就失去了改变困境的机会。

变通并不是要丢弃原则,不可否认的是“变通”有很多时候是带有功利的,为了达到自己要的结果而采取中间策略,这就需要有冷静的头脑、敏锐的判断和丰富的观察能力,每件事情的解决都有很多途径,但是聪明的人就能拨开迷雾找到那条最适合的。当你取舍有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