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发散性思维(1 / 1)

人不但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扩展思考的范围,开阔思路,扩展思维,才会更好地、更大限度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在善于思考时,还要扩展思维,突破局限,敢于思考更多更美好的与成功有关的事情。

人的大脑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大脑很适合多元化的思考。然而,过去我们所受的教育,都使我们习惯于“直线式的思考”。直线,或许可以说是以A—B—C—D—E的依次顺序并列排下的逻辑。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思维方式,相比较而言发散性思维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要迅速和有效得多。

我们只要把直线式的思考方式,改换成人类一向最擅长的“视觉思考”、“空间思考”即可。

中国著名企业家祝凤扬就是一个善于进行“视觉思考”的人,著名IT评论人姜奇平在一篇文章中将祝凤扬称为“惟一对网络股的制度创新效果具有理性认识的企业家”。他将祝凤扬的观点归结为:企业制度应当为现在尚无名分的“知本”提供制度保障,用期权肯定企业家的知本财产。这样才能抓住当前资本市场上的有利机遇,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走出困境。这是中国企业改革的真正突破口。

祝凤扬从裕兴公司的上市经历中,对目前全球资本重组浪潮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而且可以说是十分的独特。他把这叫做“新圈地运动”。和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圈地运动一样,新圈地运动的实质是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中,资本的再分配。“中国要是错过当前的历史机遇,就要错过一个时代。”祝凤扬认为,在资本的产业重组阶段,如果你没有获得资本而别人获得了,就等于百米赛跑中人家已经起步,而你仍在起跑线上犹豫。别人都把资本投在产业结构高端,你却被挤在低端,未来几十年,你可能会翻不过身来,只能够是别人赚大钱,你赚小钱,甚至不赚钱。所以“微软要垄断PC业界标准,我非要争信息家电业界标准不可!”

所以祝凤扬说裕兴要做香港股市的微软。

“虚实结合”,祝凤扬一再说。“自从有了知识经济后,虚拟经济已经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新兴企业带着巨大的泡沫吃掉没有泡沫的企业。比如AOL吞并时代华纳。裕兴现在一手拿着港元,一手拿着期权,也可以吃了,而且吃得比别人更利索。———拿着股市上的钱去收购企业,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企业形态:泡沫越大,收购企业的水平越高,也更方便。“光泡沫行吗?不行!光啤酒没泡沫行吗?也不行!所以裕兴要做啤酒也要打泡沫!”祝凤扬可谓言语犀利,一语中的。而这透彻的见解自然是从他对市场全面性观察思考后才能够获得的。

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时间都是直线思考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头脑的构造,本来并不是直线型的,而且,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也不是直线的,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甚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称得上是直线的。

没有人规定我们看一件东西或观察一件事物,要先从哪儿看起,再看到哪里,最后在哪儿终结。我们常常是从自己想看的部分、自己有兴趣的部分看起,或者是以一种在瞬间掌握整体的方式,来运用我们的视觉。

其实,人的大脑天生就有适宜于进行非直线的“视觉观察”的特质,但是,由于我们的努力,花费极长的时间,来培育这种适于进行非直线式思考的大脑,去进行直线式的思考与观察,因而在思考过程中经常有阻碍产生,甚至有许多人始终无法适应,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们却认为那种思考无法直线化的人,是不合乎时代潮流的被淘汰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片面导致的错误推论。直线式思考是与创造性的思考最无缘的。因为直线会束缚我们天马行空的灵感,使我们的思考被定型、局限。对一件事情我们应当是有各个角度的不同看法。然而因固有的知识,使我们将自己的观察角度,局限在一点上,从而就失去了其他角度考证事物获得独特感受与认识的能力和机会。

要跳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困扰,要发现任何新的事物,首先要学会“观察”。经过全面的观察,可使事物逐渐清晰、明朗。但此时观察所有的工具,必须要以非直线化的工具为前提。因而有不少成功人士都指出:成功者必须要具备散射性的思维能力与习惯。扩展你的思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许多成功人士能够把这个世界变成更理想的乐园,全靠发散性思维。盖茨博士是美国大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一生中在各种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中做出了许多发明,有许多发现。

盖茨博士的个人生活证实,他锻炼脑力和体力的方法可以培养健康的身体并促进心智的灵活。他思考问题十分全面。拿破仑·希尔曾经带着介绍信前往盖茨博士的实验室去见他。当希尔到达时,盖茨博士的秘书告诉他说:“很抱歉,……这时候我不能打扰盖茨博士。”

“要过多久才能见到他呢?”希尔问。

“我不知道,恐怕要3小时。”她回答。

那么你能告诉我原因吗?

她迟疑了一下然后说:“他正在静坐冥想。”

希尔忍不住笑了:“那是什么意思啊———静坐冥想?”她笑了一下说:“最好还是请盖茨博士自己来解释吧。我真的不知道要多久,如果你愿意等,我们很欢迎;如果你想以后再来,我可以留意,看看能不能帮您约一个时间。”于是希尔决定留下来,而且事后他发觉这个等待是多么的有价值。下面是希尔所描述的情形:当盖茨博士终于走进房间里时,他的秘书给我们介绍,我开玩笑地把他所说的话告诉他,在他看过介绍信以后高兴地说:“你想不想看看我静坐冥想的地方,并且了解是怎么做的?”于是他领我到一个隔音的房间去,这个房间里惟一的家具是一张简朴的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着几本白纸簿,几支铅笔以及一个可以开关电灯的按钮。

从谈话中我慢慢得知:盖茨博士每次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就走到这个房间来,关上房门坐下,熄灭灯光,让全副心思进入深沉的集中状态之中。他就这样运用“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要求自己的潜意识给他一个解答,不论什么都可以。有时候,灵感似乎迟迟不来;有时候似乎一下子就涌进他的脑海;更有些时候,至少得花上2小时那么长的时间才出现。等整个思路比较清晰明了时,他就会立刻抓紧时间把它记录下来。

埃玛·盖茨博士曾把别的发明家努力过却没有成功的发明重新研究,使它尽善尽美,因而获得了200多种专利权,他就是能够加上那些欠缺的部分———另外的一点东西。

盖茨博士特别安排时间来集中心神思索“另外一点”,他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并立即采取行动,他的发散性思维使他获得了成功。

扩展思维空间,是帮你成功的一只手。要成大事,是需要这只“手”来帮一把的。所以,平时就要养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习惯,也就是思考中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使你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如同韩召善的创业经历一样,谁能保证你就不是第二个韩召善呢?

盼盼集团的前身是营口市金属制品厂,是韩召善背着8.6万元债务,带领十几名工人创办起来的。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奋斗,他们终于将一个只做些零件的小工厂发展成为了有自己品牌的小有名气的企业。当时他们生产的“宫灯牌”档案柜非常畅销。90年代初,工厂已有800多人,年生产产值1700万元,实现利税300多万元,这对镇办小厂来说已是相当可观的,但韩召善却感到铁皮柜市场基本饱和,不会有大作为,商场如同战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研制开发出新的、好的拳头产品。这一年,适逢中国刮起旧城市改造之风,建筑业非常火热,经过一时间的考察,韩召善发现家用防撬门市场前景不错,便提出转产防撬门。但是立即招到了大多数的成员反对。他们认为眼下维持好铁皮柜的生产就可以了,怕再折腾个鸡飞蛋打一场空,弄不好,还把这几年积攒下来的老本儿都得搭上。

企业兴衰成败关键要看企业领导人的战略决策是否正确。韩召善经过自己长期的观察后发现:乡镇企业在走过初期繁荣的一段后,便进入漫长的低谷期,要么衰落,要么勉强维持现状,如不尽快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很快就会满足不了市场越来越高的需求。于是,韩召善对员工们说:“继续坐在老产品上,不思进取,不思开拓,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思想都统一起来了,韩召善终于力排众议,新产品如期上马。韩召善同时也非常重视广告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做广告就像搞储蓄,到头来总会有效益的,投入1元钱会得到3元钱的回报。盼盼集团每年都要拿出的销售额的6%~8%做广告,从1992年到1997年,广告费共支出4700多万元,仅1997年一年的广告费就达到2600万元。他们先后在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几十家新闻媒体为“盼盼”投入大量广告费,果然,广告给集团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与合作。随着广告力度的加大,经济效益也随之大增,就“盼盼”防撬门的专业生产看,正是以每年产值、利润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去年已达到年产50万个的预定目标,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20%,库存量为零。他们的目标是占据防撬门市场份额25%以上,实现年产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

盼盼集团将过去过于杂乱的CI设计统一起来,很快就被市场接受。与国际流行设计接轨,并将集团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不久,盼盼集团在同行业中率先推出了品牌形象。这主要是为了树立一种名牌意识。一个知名企业不应光盯着眼前这一点。名牌意识往往要在几代人的身上体现。例如可口可乐,现在无论大人、小孩都对它十分熟悉。因此,盼盼希望自己的品牌也能够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售后服务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手段,是商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的质量再怎么好,也总不会绝对地满足客户的需要。防撬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安全,给“盼盼”上保险会彻底清除消费者的顾虑,盼盼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协议,给每个防撬门交纳有关保险费,在保险期内,因产品质量原因被撬,或者明显盗窃痕迹,致使用户遭受家财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3000元限额内按实际损失负责赔偿。投保后的“盼盼”胸戴PICC标志,身携“产品质量保险卡”,进而销量大增。

正是由于韩召善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盼盼形象已深入人心。“盼盼”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韩召善不拘于一点的散射式思维帮了大忙。假如当初只固守铁皮柜市场,不迅速转入防撬门市场。也许今日的“盼盼”还是乡镇小厂,或许早就被挤垮了。

我们既要认识到这一点,也要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同时更要从成功者的身上学习他们的优良之处为我所用。成功创业者,一定要有从全局观察,从大处着眼的气度与能力,绝不能拘于小范围或者局部。

扩展思维,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活力,对于个人来说,是走向成功的动力与方向。对于成大事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习惯。

杰出的企业家必须要具有散射性的思维能力与习惯,这种扩展性的思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独立思考,有创造性独立的思索引导成功: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也定会是个成功的人。要成功就应该有着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在风风雨雨的事业之路上独创天下。

成功人士都具有一项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基本的心理品质———独立思考。

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是美国社会最有影响的10大企业家之一。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所有各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

麦当劳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着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有着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划脚,把很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克罗克苦苦思考这个问题,并想出一个创造性的“奇招”,将所有的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并立即照办。开始很多人骂克罗克是个疯子,不久大家开始悟出了他的一番“苦心”。他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走动管理”。及时了解情况,到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转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条道理: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所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欲成大业者必备的条件之一。

但创造构想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有大量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创造构想的思维就越活跃。有丰富经验的医学家对疾病的判断能力强,有经验的飞行员能根据发动机微小的变化来判断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创造构想需要以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为基础,但并不是说只有等知识经验积累到自认为十分丰富的地步才能开始创造。例如,过河需要桥或船,如果发现了桥,何必还要去造船呢?为了准备“攀登”,必要的基础知识是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总是怕东西不够用,样样东西都去学,到什么时候才算学到头呢?知识无限,而人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在短暂的一生中,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只有早日进入创造,带着创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补充自己所缺的知识,无疑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创造性思维构想的产物有时如同火花闪现一样,稍纵即逝。这种稍纵即逝的思维的火花就是灵感。所以说所有的灵感都源于直觉。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每一种假说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产物,而想象力又是通过直觉发挥作用的,但直觉时常变成一个很不可靠的同盟者,不管它在假说时是如何不可缺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善于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把它迅速而准确地记录下来,进行思维加工与实践检验,可能获得创造性活动的很有价值的成果。

要想成为有创造性的人,首先需要对这种人的特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下面一些发现和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对要成大事的人很有帮助。

(1)具有创造性的人与众不同,而且自己并不介意与众不同,具有创造性的人应当认识并接受这一点。

(2)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都有乐观、开朗的性格,从不把任何事情看得过于严重,即使是很严肃的事情也是这样。

(3)具有创造性的人从不循规蹈矩,对一些简单的工作总是不屑一顾。他们往往**不羁,喜欢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爱以新的方法去干老的工作。

(4)具有创造性的人崇尚冒险精神,特别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与工作,喜好探索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们的内心世界。

(5)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很难做到准确、准时和恰到好处,因为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

(6)具有创造性的人富有幽默感,喜欢在工作的时候开玩笑,因此他们一般都与同事朋友相处得比较快乐和谐。

(7)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对待事情的发展上喜欢顺其自然,不需要事先勾画草图。他们从每天所干的工作和所发生的事件当中寻找前进方向,他们偏爱对实际事件产生反应而不是按某个人所立下的标准干活。

(8)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有时也好独处,他们往往与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而且往往对自己的信念充满信心,并坚持着继续下去。

(9)具有创造性的人对于艺术和美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看法。他们对艺术和笑的理解超出了艺术和美本身的涵义,在他们眼里美已不仅仅是一朵花的形状和颜色,而是一部设计良好的机器的完善功能,是一个政治体系的和谐的工作或者一种思想的完美境界。

(10)具有创造性的人热情高涨、富有理想并且责任心强,他们相信高涨的热情能使一切成为可能。

(11)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雄心壮志,他们愿意同充满信心、洞察力强、顽强执着的人一道工作。他们区别于一般人,能够迅速意识到某一件工作的实质和重要性,他们不受自身想法的约束,愿意检验自己的想法,愿意看到别人的挑战。事实上,人人都可以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就看你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性。

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认识并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你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并且在所进行的创造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要成为一个杰出的企业家,首先要做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充分利用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你就能在拼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创新能“救活”自己的异常思维和才智,从而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投石问路者,或难或易、或明或暗,或悲或喜,仿佛不停地挣扎在一个个“陷阱”之中,因此用有效的创新点击人生火花,成为突击生存的梦想和手段。谁要抓住创新的思想,谁就会成为赢家;谁要拒绝创新的习惯,谁就会平庸!这就是说,一个有着思考创新习惯的人,绝对拥有闪亮的人生!

资深教授邹衡在告诫我们时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能拯救自己,始终陷入一种痛苦的挣扎中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却无健康的大脑,没有认真思考的能力,就不能根据自身条件和时机寻找一条有创意的道路。创新思考是你在百般无奈时、沉思默想时意外的发现,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是一种才智的爆发!”

“工作惟有改变才能创新人生。这就是说,现代人试图改变人生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创新中,力戒一种工作适合于己的观点。用不同的工作挑战自我,就是最大的创新!”而这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我们应该开动大脑,思考自己的未来,才会有所突破。你的企业人生才会多姿多彩,避免烦恼。

邹衡教授在回忆他的大学时代学校提倡创新思考的习惯时,说当他第一次参加学术讨论会,看到老师们针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问题各抒己见,甚至针锋相对,争得面红耳赤。对于看惯了千篇一律、上下一致的邹衡来说,这无疑点燃了他脑海中久被禁锢的思想火花。他深深地记得,不止一位老师说过:“考试的时候,你们把我讲的内容全部复述出来,最多也只能得‘良’,我要的是你们自己的思想。”这种学术上的包容不仅开拓了他的思维,影响到他的学生时代,而且对他今天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是一种启迪、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

企业家应该知道思考创新的重要性,它是撞击成功迸发出来的火花,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对于企业家来说,是成大事的导火线。

历史的成就是渊远流长而且伟大的,这需要大家用心来学习。但我们在学习前人的成就的同时,也为自己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前人固有的思想的一张网。这张网给了我们学习中的很多知识,但有时候也网住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你应该不停地思考,要用创新思考的习惯,突破前人的束缚,突破这张网。只有勇敢地否定前人,冲破这张网,才能够创造新的东西,得到新的发展。

有一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的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他在公司做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

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工作每天如此,反反复复。没几天,他便开始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他想在这项工作中有所突破,因此,他更集中精神观察这焊接工作。

很快,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一次,他突然想: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够节省成本?

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实用。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十分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

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替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名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王———约翰·D·A·洛克菲勒。

要善于思考,要敢于否定前人,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创造的机制是:由于知识具有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一些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会开始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冲动,因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创新而向历史发出挑战,或许人们已经把他们的容貌淡忘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却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人们,我们应把“创新”作为治学之精神,不仅仅是能够成为创新的代表,而且更应当用思考创新的习惯,为自己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杰出的企业家应该有着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在风风雨雨的事业之路中独创天下。

珍惜时间的习惯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惟一有所作为的时间。

自古以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时间,当他活着一天,总是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如果说我们生活的这一客观世界现存许多不公平的话,但至少有一点是绝对公平的———一天24小时。不管你富有还是贫穷;不管你身居高位,还是出身低微,不管你一生成就大业,还是碌碌无为……,我们每天所拥有的时间都是一个定值———24小时。对于那些成功者来说,他们的第一个共性就是:珍惜时间的价值。他们从不虚度光阴,更懂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让我们看看成功者是怎样珍惜和利用时间的吧!有些人总是感叹时光飞逝,瞬间即逝的人啊,请记住这世界!

时间是世人的君王,是他们的父母,也是他们的坟墓;它所给予世人的,只凭着自己的意志,而是按照他们的要求。一位名人说过,昨天是一张过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尚未兑现的支票,只有今天才是可以流通的现金。因此只有今天才是我们惟一可以利用的时间,好好珍惜今日,善加利用吧。

其实,在现代企业,应该按小时给员工付酬更为合适,而不宜采用年薪制。因为按小时取酬的人比起那些按月甚至按年取酬的人来讲,可能更能感觉到时间的分分秒秒的价值。如果你不相信,不妨去请一位精神病医生,让他在上班的时候和一位水暖工谈上一个小时的生活琐事,看他们各自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因此,为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你要时时把自己当成是按小时计酬的人,不论你现在是领取月薪还是年薪。要算出你每小时究竟可以得到多少酬劳,国外有一种计算每小时报酬的办法:用你一年的薪水除以1000,再除以2,那差不多就是你每小时的酬劳。

比如,如果你一年的薪水是16000元,你每小时的酬劳大概就是8元。如果一名同事来拜访你,说完正事后再谈上15分钟的闲话,你失去的时间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就是2元。如果你上班的时候花了半个小时喝杯咖啡,你可能要付1元的咖啡钱,而你占用的时间的价值却要值4元。

当然我们这里并不是说你不应该喝咖啡、休息或者与人闲谈一会儿,它们具有各自的价值,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你也许会说?如果我与人喝杯咖啡,说不定正好谈成了一笔交易,而这笔交易的价值比半小时的时间价值就要大得多。但是,如果你对它们的价值心里有个比较,你会发觉你将能更好地防止自己因安排不当而浪费时间。

杰出的企业家都有珍惜时间的习惯,他们非常珍惜时间的价值,从不虚度有限的光阴。

合理安排挤出来的时间

时间就象海绵里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省下很多时间。你每天至少可以获得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另做它用。那么当你拥有这些额外的时间之后,你该怎么运用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不珍惜时间,你节省下来的大部分时间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浪费,而你又恢复到了原来的习惯。

因此,你要把握好自己所节省下来的时间并合理支配。最好制定一个计划来运用这些时间,并分配一定时间用于娱乐方面,去做一些使你更接近于你个人及职业目标的活动。你只有以相当的毅力才能够赢得这些宝贵的时间,所以一定要运用得当。每天作好计划没有哪一位足球教练不在赛前向队员细致周密地讲解比赛的安排和战术。而且事先的某些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比赛的进行,教练一定会根据赛情作某些调整。但重要的是,开始前一定要作好计划。

你最好为你的每一天和每一周订个计划,否则你就只能被迫按照不时放在你桌上的东西去分配你的时间,也就是说,你完全由别人的行动在决定你办事的优先与轻重次序。这样你将会发觉你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每天只是在应付问题。为你的每一天定出一个大概的工作计划与时间表,尤其要特别重视你当天应该完成的两三项主要工作。其中一项应该是使你更接近你最重要目标之一的行动。在星期四或者星期五,照着这个办法为下个星期作同样的计划。

请记住,没有任何东西比事前的计划能促使你把时间更好地集中运用到有效的活动上来。研究结果证实了一个反比定理:当你做一项工作之时,你花在制定计划上的时间越多,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时间就会越少。不要让一天繁忙的工作把你的计划时间表打乱。

为了更好地实施你的计划,建议你每天保持2种工作表,而且最好在同一张纸上。这样一目了然,也便于比较。在纸的一边或在你的记事本上列出某几段特定时间要做的事情,如开会、约会等等。在纸的另一边列出你“待做”的事项———把你计划要在一天完成的每一件事情都列出来。然后再审视一番,排定优先顺序。表上最重要的事项标上特别记号。因此,你要排出一、二段特定的时间来办理。如果时间允许,再按优先顺序尽量做完其他工作。不要事无巨细地平均支配时间,同时你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来弹性处理突发事项,否则你会因小失大完不成主要工作而泄气。

“待做事项表”有一项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我们通常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来排定。它包括需要立刻加以注意的事项,其中有些事项很重要,有些并不重要。但是它通常不包括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事项,诸如你要完成但没有人催你的长远计划中的事项和重要的改进项目。

因而,在列出每天“待做事项表”时,你一定要花一些时间来审阅你的“目标表”,看看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有利于你要达到主要的目标,是否与其一致。在结束每一天工作的时候,你很可能没有做完“待做事项表”中的事项,但是你不要因此而心烦。如果你已经按照优先次序完成了其中几项主要的工作,那么这正是时间管制所要求的。

不过这里有一项忠告:如果你把一项工作(它可能并不非常重要)从一天的“待做事项表”上移到另一天的工作表上,且不只是一两次,这表明你可能是在拖延此事。这时你要向自己承认,你是在打马虎眼,你就不要再拖延下去了,而应立刻想出处理办法并着手去做。

你最好在每天下班前几分钟拟定第二天的工作日程表。对于那些成功的高级经理人员来讲,这个方法是他们做有效的时间管理计划时最常用的一个。如果拖到第二天上午再列工作计划表,那就容易做得很草率,因为那时又面临新的一天的工作压力。这种情况下排定的工作表上所列的时常只是紧急事务,而漏掉了重要却不一定是最紧急的事项。

帕金森教授说得不错,纷繁的工作会占满所有的时间。避免帕金森定律产生作用的办法似乎很明显:为某一工作定出较短的时间,也就是说,不要将工作战线拉得太长,这样你就能够很快地把它完成。这就是你为什么要定出每日工作计划的目的所在。没有这样的计划,你对待那些困难或者轻松的工作就会产生惰性,因为没有期限或者由于期限较长,你感觉可以以后再说。如果你只从工作而不是从可用的时间上去着想,就会陷入一种过度追求完美的危机之中。你会巨细不分,且又安慰自己已经把某项次要工作做得很完美,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把主要的目标落空。

杰出的企业家有制定计划运用时间的习惯,使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

无效的沟通就是一种浪费时间

无效的沟通常常是造成时间浪费的一个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缺乏清楚、直接、恰当的沟通。

法国17世纪哲学家、戏剧家和历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上天赐予人类语言,是要使他能够隐藏他的真正感觉。”这句话描述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时常发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应该有的情形。比如:

(1)在我们和朋友、同事和下属讲话的时候,常常说一些自己认为应该说的,或认为别人喜欢听的话,而没有表达出真正的意向。

(2)我们不明确表示自己态度,反而称之为说话有分寸。

(3)我们说些模棱两可的话,反而称之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4)当下属把一件工作做得不太令人满意的时候,我们还客气地称赞他,然后把改正工作的事留给自己做,而不愿意明白地说出我们原来期盼的究竟是什么。

对下属过于纵容或对上级不明确表示态度的做法,浪费了每一个相关者的时间。坦诚的沟通对每一个有关的人都有好处,能够使大家都清清楚楚,以免浪费时间绕圈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讲话不要注意分寸、随口乱说。当表达不满意的时候,我们要记着一项基本原则,那就是所谈的话题要对“事”不对“人”。我们不要只是指责一名员工做得不好,而要分析做出来的东西有哪些缺陷,这样才有助益。

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下属明白,他做不好的工作并不是没有人管,因为不这样做就会增加你自己的工作量,就会打乱你科学支配时间的计划。

明白地说出你期望的究竟是什么,这样可以节省相关的每一个人的很多时间。如果一名下属所做的事情在浪费你的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简单、直接地说出来。要让你的下属或上司明白,你很注重更好地支配你的时间,并且需要他们帮忙配合。如果你的下属是由几个成员组成,他们很可能会认为你是他们有效运用时间的一个障碍。也许很多下属的时间安排表中,都有“老板干扰”、“老板交下繁忙的工作”或者“老板犹豫不决”等等。你的下属可能出于礼貌或者是因为胆小而没有把这些情形告诉你,但是你要知道,你确实给你的下属造成了时间运用方面的困难。由于你的成功与他们的表现和士气有密切的关系,你就要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

这种情形之下,如果你稍微谦虚一点,就能够缓解这个问题。你要向你的下属说清楚,你了解他们的工作有时比你的工作更紧急,如果两者有冲突,他们应该做出科学的判断,顶多和你商量一下,而不应当自动地对任何上级的要求都给予最高优先。当下属认为你要求他们去做的事是一种浪费时间或低效率时,鼓励他们向你坦白地说出来。请他们提出能使你更好地运用时间的建议。

还有,鼓励你的下属及时订出一份工作时间表,同时你自己也要有,否则他们就会存在不满,好像你认为你自己是万能的。其实你比你下属更需要有效的时间管理法,因为由于你居于高位,因此你管理时间的效力对整个事情的结果影响会更大。另外,你地位越高,相对来讲就越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就越要做支配时间的计划。

鼓励你的下属去“管理老板”。让他们知道,你已体会到他们的行动是怎样管制你的时间,并且尊重他们的时间,这样他们也会尊重你的。

杰出的企业家都有不被他人浪费自我的时间的习惯,他们很注重更好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并同时也需要他人的帮忙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