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出发,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1 / 1)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愉快、幸福,关键就在于他优秀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工作态度。西班牙一家咨询公司采访了5000名经理人员,并对他们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这些人年龄大不相同、专业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之处:从总体上来说,凡是那些事业有成就的企业经理,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人类和其他动物是不同的,也可以这样说人类是实行计划生活的动物。人和动物的最大不同点,就是人有目标、能订计划,并运用思考。思考可以使人生美好,换言之,为了使人生更美好,必须要有计划。人生没有计划和目标,便会觉得很无趣,像风吹的浮萍一般,随波逐流。为了成功,你必须及早订立明确的目标,同时,努力地实现它。

报纸杂志常常刊登21世纪热门职业的排序,许多专家学者也指导大家应该如何准备,如何面对未来的世界,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当然要受到影响,紧跟在这些传播媒介、著名人士后面学习。但是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句?“未来”并非完全可测,哪一种行业比较热门,哪一门职业比较跟得上时代都没有绝对性。因此,我们需要有一种心理准备,不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应该能努力使自己适应社会,都要能愉快地生活下去,都能在工作中不断发展、提高自己,这就是每个企业家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一生,总有大大小小的期望。期望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任何追求,他就很难愉快地生活下去。”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仔细想一下,你每天都有自己的追求。人的一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小到完成一篇文章、攒钱买一台电脑、拿下自学考试文凭,大到成立自己的公司等等。一般说来,最好是建立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工作的不同阶段,要对形势发展进行分析,确定下一步方案。将计划进程的详细步骤列出来,可帮助你有效地对付工作或者环境等条件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你的同事、朋友、上司和家人共同探讨、努力,争取实现每一阶段的目标,或者改进计划,使之更加切实可行。订立了目标之后,无论目标是什么,都必须有必须实现的决心,才能称之为“目标”。订立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就要尽快地达成,这是成为一个杰出企业家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规划未来并不能保证将来摆在面前的一切困难和问题都得到解决或变得容易,也没有可以套用的现成公式。但是它有利于你及早发现和较好解决新难题,例如你是否需要通过培训来增加某方面的知识,是否考虑调换一下工作岗位或职业等问题。规划未来有助于提高你解决问题和调整心理的能力;当你想成就一项事业时,它会告诉你在每一步该干些什么,怎么干。虽然无法预见将来社会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也不能预见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但是,按照对未来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在工作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目的。企业家如何规划未来?目标定得太低,就无法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目标定得太高,就无法实现。必须衡量自己的能力,稍微高于自己能力可做到的程度,那才是好目标。在规划未来中必须注意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我的目的是什么?(意图)

(2)对于我自己以及影响目的的一切事物,我有何了解?(第一手资料)

(3)我拥有什么样的物质条件来适合我的目的?(物力)

(4)我怎样计划运用这些第一手资料和物力来实现我的目标?(方法)

(5)怎样使计划好的方法付诸于行动?(贯彻)美中国际创造力开发中心总裁吴甘霖在深入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之道的基础上,为有志成功的未来企业家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向杰出人士请教对许多青年来说,确定一生应该做什么,往往并非易事。那么就可主动向杰出人士请教。害怕受到拒绝是最容易产生的心理。对此,请看一下罗曼·罗兰如何为大家树立榜样。罗曼·罗兰年青时,总觉得自己富有文学艺术的素质,倾向于选择文学事业,可是照世俗的理解,文学事业又有什么用处呢?他决定给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写封信,以求指点。在写这封信时,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做好了收不到回信的准备。没想到几个星期之后,他收到托尔斯泰长达38页的亲笔回信。在信中,托尔斯泰向这位从没见过面的异国青年,谈了选择个人道路的原则。这封信使罗曼·罗兰下定决心从事文学事业,终于成为世界著名作家,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根据自己的长处决定终身职业当你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对自己的兴趣,以及思维、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长短处有所认识后,就不妨扬长避短,按长项来进行“生涯定位”。如爱因斯坦的思考方式偏向直觉,他就没有选择数学,而是选择更需要直觉的理论物理,作为事业的主攻方向。

(3)到创造前沿去“淘金”

选择理想的职业还要结合外在的需求来考虑。最容易出成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到创造前沿去“淘金”。在前沿地带,往往汇集了最优秀人士的思想精华和创新成果,同时也能够暴露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此时,你若能发现那些重要但别人忽略或者研究不透的问题,并把解决它们作为突破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次,美籍华人李政道很偶然地得知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叫孤子的解。他找来所有关于孤子的资料仔细分析,专门挑剔别人有哪些弱点。果然有一大发现:所有文献都是研究一维空间的孤子。而在物理学中,有广泛意义的是三维空间。于是,他围绕这点研究,仅仅用了几个月,就找到了一种新的孤子理论,用来处理三维空间的亚原子问题。事后,他高兴地说:“在这个领域里,我从一无所知,一下子赶到别人前面去了。”李政道终于成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4)放弃“我不行”的念头青年时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往往有许多潜能却被自己以各种理由忽略和否定。假如一个人能干什么,却总认为“我不行”,那就说明他有一个“心灵之套”,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解除。

让·多塞的父亲是一个出色医生,他认为儿子也能当一个好医生。但是,让·多塞认为自己对行医有心理障碍,根本不是这块料,他为此还挨过父亲一巴掌。但后来,一位叫埃迪的医生常常给他讲有趣的医学知识,讲医学上的科学探索和重大发现,讲医生们怎样救死扶伤,讲自己在病人康复之后感到的快乐。渐渐地,让·多塞对医学从感兴趣发展到了热爱,他逐渐发挥出自己在这方的才能。1980年,他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5)淡化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无论自己有何弱点和缺陷,都要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够取得非凡成就。

罗莎琳·苏斯曼·雅洛在10多岁时,读了《居里夫人传》,便认定居里夫人的路,就是自己要走的路。这一想法,在周围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在她高中毕业时,母亲希望她当小学教师;大学毕业时,父亲希望她去当中学教师。但是她却说:“居里夫人也是女人,她做出了许多男人做不到的事,我相信自己也能像她那样度过一生。”而且,她还保证:自己不仅要成为一个居里夫人那样的大科学家,也要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最终她实现了诺言,不仅成为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而且还是一位有名的贤妻良母。

(6)看准了就要走到底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向黑体辐射问题猛攻,多次失败仍不死心。但他的老师约里却灰心了,劝告他说:“物理学是一门已完成了的科学,因此你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是不会有多大成果的。”虽然普朗克很敬爱老师,但他并不赞同老师的观点。因此,他仍然继续研究。1900年,他发表了用“能量子”概念导出黑体辐射的公式的论文。1918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杰出的企业家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规划,使自己的理想之舟沿着这一规划乘风破浪,而不致于偏离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