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性教育: 合作、友好地帮孩子形成正确认知(1 / 1)

从这里可以引出对孩子的性教育问题。近年来,人们把性教育的问题过分夸大了,甚至已经到了丧失理智的程度。有人认为,应该在孩子的各个年龄段都开展性教育,他们把孩子因性无知而带来的危险过分夸大了。但如果我们观察自己以及别人的性教育经历,就会发现他们想象的种种危险并不存在。

从个体心理学上来说,孩子在两周岁的时候就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性别,而且他(她)还要知道自己的性别是不可以改变的——男孩长大后会成为男人,女孩长大后会成为女人。如果孩子能明白这点,即便缺乏其他方面的性知识也不会有太大危险。要让孩子认识到,教育女孩不能像教育男孩那样,同样教育男孩也不能像教育女孩那样,这样他们就能形成固定的性别角色,也就能以正常的方式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做准备。但如果孩子相信,用某一种神奇的方式就能改变自己的性别,那就会产生问题。同样,如果父母总表现出想改变孩子性别的愿望,也会给孩子造成麻烦。在《寂寞之井》一书中,就有一段绝妙的文字描绘这种情况。父母经常把女孩当成男孩来教育,或者把男孩当成女孩来教育。他们让孩子男扮女装或者女扮男装,然后给他们照相。有时候,一个女孩看上去像个男孩,周围的人就会用称呼男孩的方式称呼她。其实,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困扰,我们最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我们还应该避免那些有贬低女性倾向和主张男性优越的性别观念,应该让孩子明白男女是平等的。这一点很重要,这不仅能防止女孩产生自卑情结,也能避免给男孩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男孩们受到男性优越论的教育,那他们就可能会把女孩子视为泄欲的对象。如果我们能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未来应当承担的责任,他们也就不会以鄙陋的目光看待两性关系。

换言之,性教育的关键不仅在于向孩子解释两性的生理知识,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这跟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息息相关。如果孩子的社会适应有所偏颇,就会对性的问题采取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并完全以满足自我的欲望为出发点看待与性有关的事情。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说明我们的文化存在一定缺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男人占据有利位置,女性往往会成为受害者。但男性其实也是受害者,因为他获得的优越感是虚无缥缈的,无法真正感受到人的内在价值。

至于性生理方面的教育,孩子没有必要过早地接受这些问题。父母可以等到孩子对这些事情产生好奇心,想具体了解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假如孩子对这些问题羞于启齿,更关注孩子需要的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告诉孩子这方面的事情;如果孩子把父母当作朋友,他们自然会向他们提问。但我们在解释孩子的问题的时候,要用恰当的方式让他们理解,同时要避免给他们带去不必要的刺激或引发他们产生性冲动。

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孩子有明显的性早熟现象,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实际上,在孩子出生后的几周,就已经开始性发育了。婴儿肯定也能感觉到性的快感,有时他会人为地刺激自己的性敏感区。对于孩子的这些举动,我们无须惊慌失措,但要尽量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孩子发现我们为这些事情过分担忧,他就会故意继续这样做,以引起我们对他的注意。不要误以为孩子这样做是有性冲动,孩子其实只是利用他的习惯炫耀自己罢了。一般来说,大部分儿童都喜欢通过玩弄自己的性器官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因为他们知道这是父母所害怕的事情。这和小孩子装病的心理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生病以后,就能够得到大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父母应该避免频繁地和孩子亲吻和拥抱,因为这会给他带来身体上的刺激。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样做非常不好。父母也不要太多地和小孩谈论关于性的话题,以免给他造成这方面的精神刺激。孩子一般会在父亲的书房里看到一些具有性挑逗意味的图片,我们在心理诊所经常碰到这样的例子。实际上,父母不应该让孩子接触那些超越他们年龄理解水平的关于性的东西,也不应该带孩子观看那些有关性方面的电影。

如果能避免孩子过早受到各种性刺激,那我们就不必担心了。我们只需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们简单的解答,而且解答的方式一定要真实,而不是去刺激孩子的身体或性意识。重要的是,如果不想失去孩子的信任,就千万不要欺骗孩子。如果父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他就会相信父母所说的话,从而不会轻易相信同伴在性方面的回答——大约有90%的人获得的性知识是来自同龄人的。和使用种种托词敷衍孩子的行为相比,父母和孩子那种朋友式的相互信赖和合作的关系更为重要。

如果孩子有过多或者过早的性经历,他们后来就会对性失去兴趣。这就是不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原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孩子也最好不要和父母同住一个房间里,当然更不应该睡在同一张**。同样,兄弟和姐妹也最好不要住在同一个房间里。父母还应该留意孩子的行为是否得宜,也要注意到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上述讨论了性教育这一问题的几个要点。性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样,关键是要在家里形成一种合作、友好的精神。有了家庭合作的基础,孩子从小就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和男女平等有正确认识,这样,他就能做好准备来面对日后会遇到的各种危险。重要的是,他已准备好以健康的态度迎接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