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孩子说话、走路都是在父母的鼓励下才学会的。学说话时,没有不说错话的,学走路时,没有不摔跤的。没有一个父母因为孩子说错话、摔了跤,而不让他们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么,我们父母为什么不能将这种鼓励和宽容持续下去呢?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赞扬就是给孩子以积极的期望。做父母的应该而且必须赏识你的孩子,要把赏识当成孩子生命中的一种需要。有了赏识的心态,父母就会把孩子当作天才来看待。
苏比是个普通的6岁小男孩,他最近越来越不愿意去奶奶家,每次都拖延半天,不停地问妈妈:“可不可以去外婆家代替?”
妈妈很是奇怪,她说服苏比,先去外婆家,然后再去奶奶家。
到了外婆家,外婆一开门就对苏比赞不绝口:“苏比这么好的小孩子真是难得,小小年纪就懂礼貌,还知道吃东西的时候要分一份给外婆!”外婆总是这么夸他,于是,越夸越好,苏比在外婆家显得伶俐懂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孩子。
可到奶奶家却是另一番景象了。一进门奶奶就开始数落:“像你这么调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难找,要多捣蛋有多捣蛋,还整天搞恶作剧。”再看看苏比,帽子歪戴着,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奶奶老是训斥他,越骂越糟,在奶奶家,他就是坏孩子。
欣赏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这是每一个父母和老师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还很幼稚,他们心灵最强烈的需求,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赏识。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特别是父母的鼓励。一个孩子如果在童年时代缺少赏识,会直接影响到他个性的发展,甚至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
在管理学理论上有一条“二八定律”,它包含的意思是:促使一个人进步,应该给他20%的压力和80%的动力。20%的压力来自批评和惩罚,80%的动力来自赞扬和奖励。通常情况下,赞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惩罚更容易使人建立自信心,更容易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不少家长认为,只有不断指出孩子的缺点才是培养他们成材的最有效方式,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赞扬,对孩子的爱是要放在心里的;还有些父母认为,由于非常熟悉,孩子对自己可以心领神会,觉得语言是多余的,当孩子做对某件事情时,家长会觉得理所当然,无须表扬和赞赏;也有的父母虚荣,总觉得自家的孩子比不过别人家的,因为没能为自己争光而数落孩子。
可是没有儿女不盼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欣赏的,中国台湾的著名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散文《一生的战役》,说:“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是她的父亲。
有一天,父亲读了三毛一篇文章,给她留条:“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枝小草而骄傲”。三毛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对于这件事,三毛写道:“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