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连心,手势最能表达心声(1 / 1)

洞察力 金文 2693 字 1个月前

双手托腮爱幻想

在体态中,手势是很突出的。演讲、教学、谈判、辩论乃至日常交谈,都离不开手势,所以行为学家曾形象地比喻说:“手势是人的第二张唇舌。”人们的种种心理通过千姿百态的手势体现出来,而且手势往往比言语更能传达说话者的心意。

以手托腮的动作,是一种替代的行为。用自己的手,代替母亲或是情人的手,来拥抱自己或安慰自己。

在精神抖擞毫无烦恼的人身上,不会经常看见这样的行为,只有在心中不满、心事重重时,才会托着腮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中,借此填补心中的空虚与烦恼。

如果你眼前的人,正用手托腮听你说话,那就表示他觉得话题很无聊,你的谈话内容无法吸引他;或者他正在思考自己的事,希望你听他说话。如果你的恋人出现这样的举动,也许他正厌倦于沉闷的聊天,希望你给他一个热情的拥抱!

倘若平日就习惯以手托腮的话,表示此人经常心不在焉,对现实生活感到不满、空虚,期待新鲜的事物,梦想着在某处找到幸福。

如果想抓住幸福的话,不能只是用手托着腮幻想而什么都不做。有这种个性的人在谈恋爱时,会强烈渴望被爱,总是祈求得到更多的爱,很难得到满足,一直处于不满足的状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人因为觉得日常生活了无创意,而惯于沉浸在自己编织的世界中,偏离了现实世界,脑中净是浪漫的情怀,与之交谈,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有趣话题。

这种人就像一个爱撒娇的孩子一样,随时需要呵护,但太过于溺爱也不是好事。拿捏好尺度,适当地满足他的需求才是上策。而经常做出托腮动作的人,除了要自我检讨这种行为是否是因内心空虚产生的反射动作外,也应尽量充实自己,减轻内心的痛苦,试着通过心态的调整,改善表露在外的肢体动作。

戒备心理强的人,大多数在幼儿时期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的爱,例如:母亲没有亲自喂母乳、总是被寄放在托儿所、缺乏一些温暖的身体接触。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特别容易表现出此种习惯。

著名的日本演员田村正和,在电视剧中常摆出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姿势,因此他给观众的感觉,绝不是亲切坦率的邻家大哥,而是高不可攀的绅士。他不是那种会把感情投入对方所说的话题中,陪着流泪或开怀大笑的类型。他心中似乎永远都藏着心事,在自己与别人之间筑起一道看不见的屏障。这种形象和他习惯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姿势,似乎非常符合。

个性直率的人通常肢体语言也较为自然、放得开。当父母对孩子说“到这儿来”,想给孩子一个拥抱时,一定会张开双臂,拥他入怀。试试看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对孩子说“到这儿来”,孩子们绝不会认为你想要拥抱他,而是担心自己是否惹你生气,要挨骂了。

观察一下对方,是习惯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还是自然地放于两旁呢?自然放于两旁的人,较为友善易于亲近,并且可以很快和自己成为好朋友。不过,若你有不想告诉他人的秘密,又想找人商量时,请选择习惯将双臂抱于胸前的人。因为太过直率的人守不住秘密,而习惯于双臂抱胸的人会将你的秘密守口如瓶。但是,要和这种人成为亲密的朋友,可能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

跷大拇指是对他人的称赞

在大家的意识中,跷起大拇指,表示“好”“第一”“高人一筹”“独占鳌头”等意思。在手相术中,大拇指说明个性和自我力量。使用大拇指的手势是辅助性的,常与其他非语言信号配合使用。

跷大拇指,在生活中更多是表示“赞赏”的意思。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跷起大拇指,渲染说话的气氛。

例如,周恩来同志一生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关于他的幽默故事也流传下来很多。在红军转战西南的艰苦岁月里,有一天深夜,他带领部队来到了一个小山村。由于部队人多房子少,周恩来就和十几个同志一起睡在一个小房间里。房东看到这种情形觉得很对不起周恩来同志,于是忐忑不安地说:“这房间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周恩来紧随着大嫂的语调回答:“只怪咱们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实在对不住您了。”周恩来说着,又跷起大拇指说:“很好!很好了!”周恩来话没说完,大家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一下子就把房东的紧张心情给化解了。

但是,在一些特定场合,用拇指指人的手势如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讥笑或贬低他人的效果。比如,某丈夫斜着将大拇指指向妻子,侧身对其朋友说:“你知道,女人嘛,都那样!”虽然话里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是这个不尊重人的手势却很有可能会引起夫妻间的一场口角。用大拇指斜着指人的动作,是会引起别人不满的,最好不要用。

倘若是真诚地赞赏和称赞他人时,应该面带微笑,将拇指上扬,才能表现谦虚乃至尊重的态度。

手势上扬彰显十足的个性

手势上扬,代表着号召、鼓舞、赞同、满意的意思,有时候也用以打招呼。朋友相见,远远地扬起手:“Hi!”“Hello!”演讲或说话时手势上扬,最能体现个人风格。这种人大多性格开朗、豪迈、不拘于形式。手势上扬,无形之中还给人一种振奋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采用上扬的手势,有时还可表现一个人的幽默风格。

陈毅元帅幽默风趣、谈吐机敏,尤其在担任外交部部长时,时常语惊四座。

1965年9月29日,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阐述我国的内外政策,回答记者们的提问。简短的开场白后,陈毅话锋一转,手势向上一扬,笑道:“你们可要警惕,到中国来,要当心被‘洗脑筋’啊!”顿时,哄堂大笑,一片活跃的气氛。

当一位记者问到我国核武器的发展情况时,陈毅回答说:“中国已经爆炸了两颗原子弹,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们看公报好了。”陈毅元帅有力地将手向上一扬,记者们也一阵大笑。

手势上扬,能体现出个人性格,可以塑造出一种豪放、大度、有号召力的性格魅力。

双手叉腰表示挑战

孩子与父母争吵、运动员对待自己的项目、拳击手在更衣室等待开战的锣声、两个吵红了眼的冤家……在上述情形中,经常看到的姿势是双手叉在腰间,这是表示抗议、进攻的一种常见动作。有些观察家把这种举动称之为“一切就绪”,但“挑战”才是最确切的含义。

这种姿势还被认为是成功者所特有的站势,它可使人联想到那些雄心勃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这些人在向自己的奋斗目标进发时,都爱采用这种姿势。含有挑战、奋勇向前趋势的男士们也常常在女士面前采用这种姿势,表现他们男性的好战,以及男子汉形象;但女人如果用这一姿势,给人的感觉则是不温柔,有母夜叉的感觉。

在生活中,大家应该多些友爱和阳光,我们可以向困难挑战,可以向远大目标挑战,但不可以向同类挑战,不可以用双手叉腰增添剑拔弩张的气氛。

十指交叉表示意见不同

有一些人在谈话时,常常会将双手在胸前无意识地交叉在一起。最常见的姿势是把交叉着十指的双手放在桌面上,面带微笑地看着对方。这种动作常见于发言人,这个动作出现的时候,常常处于一种平和的氛围中……

通常,这种姿势也被一些女性拿来使用。那么,当一个女子摆出这种姿势的时候,如果能够了解其中所代表的意思,就可以适时而动去接近她。

接下来,我们简单叙述一下女性十指交叉的不同方式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喜欢十指交叉的女性,往往可能是在谈恋爱的时候受过伤害,其内心对别人有一种戒备心理,以避免自己再一次受到伤害,可以说是一种很明显的本能防卫;如果一个女子用双肘支撑着交叉双手,或者把下巴放在交叉的双手上面,那就表明她是一个特别有自信的女性,或者是说她对自己的某些能力相当自信;而把十指相对,将手势摆成尖塔形的女性,则是非常理性的女子,如果她们摆出这种姿势的话,一般表示她只对男子说的话感兴趣,而不是对男子本身感兴趣。

双臂交叉表示防卫

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是一种防御性的姿势,是防御来自眼前人的威胁感,保护自己不产生恐惧。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卫,也表明对眼前人的排斥。

这个动作似乎正传达着“我不赞成你的意见”“嗯……你所说的我完全不懂”“我就是不欣赏你这个人”等含义。当对方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与你谈话时,即使不断点头,其内心可能对你的意见并不表示赞同。

也有一些人在思考事情时,习惯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一般而言,有这种习惯的人,基本上是属于防卫心强的类型。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画下一道防线,不习惯对别人敞开心胸,永远和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冷漠地观察对方。

拍案而起显示威慑力

拍案而起,是形容一件事情重大而令人激动甚至愤怒的一个形容词。这个词现在屡屡见诸报端,一般都是形容一些领导人对某些大事件、突发事件,以及民愤极大又没有得到良好解决的事件的愤怒心情和行为,也体现了这些领导亲民、爱民的胆识、魄力、疾恶如仇的性格。

左宗棠曾三次拍案而起,义正词严,维护中华民族大义,在近代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左宗棠,清代“同治中兴”名臣,一生很有成就。熟悉或研究过左宗棠的人,无不对他的为人处世、为官之道赞不绝口。他在事关中华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三次“拍案而起,挺身而出”的故事,尤为后人称道。

其中之一是,当他还是一个平民百姓时,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得罪了洋人,洋人便用武力相要挟。清政府害怕了,就把责任往林则徐身上推,并撤销了他的职务,启用了投降分子琦善之流。同时,还与英帝国主义签订了中国历史上不平等条约,又是割地又是赔款。此时的左宗棠虽然人微言轻,但依然拍案而起,说:“英夷率数十艇之众竟战胜我,我如卑辞求和,遂使西人具有轻中国之心,相率效尤而起,其将何以应之?须知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他痛斥琦善“坚主和议,将恐国计遂坏伊手”“一二庸臣一念比党阿顺之私,今天下事败至此”。他利用自己的朋友关系,四处联络,推动参劾投降派,让清政府重新启用林则徐。正是在舆论压力之下,朝廷不得不撤掉琦善,重新恢复林则徐的职位。

从上面左宗棠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故事中,我们应该受到启发。当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受到侵犯时,不应该临阵退缩,而应该拍案而起,给敌人以迎头痛击。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一些犯罪团伙以投资为名,在境内干着有损中华民族尊严的事。对这些不法分子,我们更应该拍案而起,绝不轻饶,以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人格,只有这样才会使祖国和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

紧握拳头彰显力量

如果是在演讲或说话时,攥紧拳头对着听众说话,是在向他人表示:“我是有力量的。”但如果是在有矛盾的人面前攥紧拳头,则表示:“我不会怕你,要不要尝尝我拳头的滋味?”

林肯总统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就采用过这种手势。

“有只狮子深深地爱上了一个樵夫的女儿。这位美丽的少女让它去找自己的父亲求婚。狮子向樵夫说要娶他的女儿,樵夫说:‘你的牙齿太长了。’狮子去看医生,把牙齿拔掉了。回过头来樵夫又说:‘不行,你的爪子太长了。’狮子又去找医生,把爪子也拔掉了。樵夫看到狮子已经解除了‘武装’,就用枪把它打死了。”

林肯最后说:“如果别人让我怎么样我就怎么样,那我会不会也是这样的下场呢?”

林肯说完这句话,攥紧拳头,加重语气说道:“我绝不会受任何人摆布!”

林肯在这儿攥紧拳头,表现出的是一种果断、坚决、自信和力量。平时,我们听人演讲见人讲话时攥紧拳头,证明这个人很自信,很有感召力。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发生不愉快时,请把你的拳头藏起来,不要攥起拳头在对方面前晃动,那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引起一场打斗,这是不可取的。

手势下劈表示果断

手势下劈,给人一种泰山压顶、不容置疑之感。使用这种手势的人,一般都高高在上,高傲自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的观点不会轻易容许人反驳。伴随着这个动作的意思是:“就这么办”“这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不行,我不同意”等话语。

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发现一些上司在讲话时,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把手势往下劈。每当这个时候,听者最好不要轻易提出相悖的观点,对方一般也是不会轻易采纳的。平常与同事或朋友三五成群地争论问题,有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也常用这种手势来否定别人的观点,打断别人的话。

善于识别这种手势语言,有助于我们在为人处世中采取适当的态度。

数拨手指增强说服力

通常情况下,数拨手指是在说明某些数字和条件时,需要特殊强调,增加其说服力和清晰度而采取的一种手势。

“七七事变”后,在全国人民一致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形势下,陈毅前往江西大佘与当地国民党政府谈判。当时的情形下,双方气氛十分紧张,陈毅却谈笑风生、机智幽默,表现了一种大智大勇、洒脱从容的气概。他郑重地要求国民党军队给北上抗日的南方游击队让开通道,可对方却不无炫耀和暗示地说,他们的部队人多。陈毅笑着反唇相讥道:“你们兵多不愿北上抗日,还要游击队陪着吗?”接着,陈毅侃侃而谈,借题发挥道:“我还有个问题不满意,以前在中央苏区的时候,你们悬赏买我的头,花红由三千涨到五万。长征以后,我的头竟由五万降到二百,这不是太瞧不起人了吗?”陈毅边说,边数拨手指,配合着他所说的数字,表现了伟人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陈毅在具体说明和强调某些数字时,数拨手指,以增强其清晰度和说服力。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某领导布置工作,涉及一些数字和条款时,为了不让听者混淆,也常数拨手指;我们在汇报工作时,也常数拨着手指。这样,就显得更有条理一些,不给人一种笼统和混乱之感,从而也能使自己的说话形象更鲜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