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很喜欢看女性类的杂志,每个月都会固定买几本回家翻阅,渐渐地她们家里的杂志都堆成小山了。于是,有些人就建议她既然这么喜欢这一类的杂志,何不订阅一年的杂志呢?一般来说订阅一年的杂志比每月买单本的要便宜不少,而且还省去了自己每月买杂志的麻烦。朋友一想也对,于是就想要订阅一年的杂志,可是她打电话咨询订阅全年杂志的价格时,一下子就决定不订了。以前每个月买杂志花上十块二十块的,觉得都是小钱,没什么,自己花得起。可是一下子要订阅全年的杂志,要花掉几百块,这让朋友无法接受,于是她便打消了要订阅全年杂志的想法。
其实,做为一个旁观者,我们都不难分析出,订阅全年的杂志要比每月买杂志省钱,因为订阅全年的杂志,商家不但会有小幅度的优惠,还会提供一些赠品,且可以省去每月去报刊亭购买杂志的麻烦。这么划算,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选择每个月单独购买呢?这和人的心态有关,不同的表达方式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态,就比如说每天两块钱和每年730块,前者给人的感觉肯定是小钱,而后者已经达到几百块,就属于大钱了,可是,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的钱数实际上是一样的。这是小财心态的影响,当我们把一部分钱认定为“小钱”时,就会觉得这笔钱是微不足道的,消费起来也就更加不在乎,每次遇到三块五块的消费时,就毫不犹豫地掏腰包了,心里并没有半点想法。
但是,现实生活中,恰恰是因为“小财心态”才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消费。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的实验,找到一批愿意参加实验的人,询问这些人愿不愿意为一所贫困小学捐款,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愿意,于是研究人员继续问,如果每天捐一块钱,大家是否愿意,结果有68%的人表示愿意。研究人员继续问,如果每年捐款365块,大家是否愿意,结果只有27%表示愿意捐款。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大家没有爱心,而是小财心态在作祟。
在这种小财心态的影响下,很多商家都开始动脑筋了。许多杂志或是报纸,开始标识出每本或每张的价钱,慢慢摒弃填写年订购价的标识。据不完全统计,出示单个价格要比出示年订购价的销售量高出10%-40%;保险机构也同样开始推出一些“每天交纳**元,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保险”等活动,如果保险机构推出的是健康保险每年交纳多少元,这样一笔大数字出现在眼前,是会吓退很多想要购买保险的人的;越来越多的商品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每月付一部分钱,就可以拥有一部几千块的手机或是上万元的笔记本电脑,都是同样的道理。
正是因为大家对于小财不在乎,所以,消费起小财来就更加不在乎了。可是,随着这样的“不在乎”的增多,小财也就变成了大财。就好像一个人很喜欢吃糖葫芦,他觉得每天吃一串糖葫芦,才花三块钱,这么点儿小钱谁在乎呢?于是,他每天吃一串糖葫芦,可是每天三块,每月就是90块,每年就是1080块,一年吃糖葫芦的钱都可以买一套十分不错的名牌西装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还舍得每天都吃一根糖葫芦吗?
不在乎小财,小财消费的多了,也就变成了大财。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养成这种小财”的习惯。对此,我们应该做到两点。
第一点,避免因小财失大财。买东西花小钱自然没问题,但是这种小钱花的多了,你就会发现自己每月的工资,没见到自己买什么东西,就已经消失不见了,所以,花小钱的时候也需要仔细盘算,不要过多的花小钱。而且有些东西虽然一次性花了大钱,可这也是为了以后不花更多的小钱。还有那些分期付款的商品,很多人分期付款买手机、买电脑,仔细看着的确很合适,可是这和你一次性付款有什么区别呢?一分钱都没有便宜,而且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你不但没捞着便宜,反而还吃了亏呢。
第二点,将小财变大财。很多人都觉得五块、十块是小钱,要存钱,那得是上千、上万才值得自己存,其实,小财才是你真正需要存起来的,因为是小财,如果你不存起来就会花掉。与其花掉,还不如存起来。如果每天存一块,每年就能存365块,这个钱足够自己年底买件新衣服了,如果每天存10块,每年就能存3650块,恐怕这个数字就已经是一部分人每个月的工资了。
第三点,别小看小财,也别不在意小财。有时候你会觉得那些富人怎么会那么抠门,连几块钱都计较,其实不是他们抠门和计较,而是他们更在意小财,更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在生活中进行消费,一定要提防商家的“小财”障眼法,更要养成“保护小财”的习惯,让自己避免在“小财”上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