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就是开悟心(1 / 1)

淡定的智慧 弘一法师 745 字 2个月前

其实很多事情别人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根本没有体会,只有经历得多了,或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才会真正的有所悟。

有人问弘一法师什么是修佛,法师用一句佛家教化弟子的话做了回答:“修佛一年,佛在身边;修佛两年,佛在天边;修佛三年,佛如云烟。”

对于俗家人来说,大师所言的寓意在于告诉人们生命要自己去掌握。有一个虔诚的信徒,每日诵经膜拜,将生活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佛祖的身上。

一次,村中发生了洪灾,所有的人都逃出去了,可是信徒却神情自若地坐在家门口,邻居劝他:“赶紧走吧,晚了就来不及了。”

可是信徒神态自若地答道:“没关系,到时佛陀会带我出去的。”

洪水越来越大,已经淹没了地势平坦的房屋,信徒只好爬到了屋顶,但是水还是很快淹没了他的脚,于是信徒面向西方祈求道:“大慈大悲的佛陀,快点来救我啊!”

这时,一艘船刚好经过他家门前,船上的人招呼他一起走,但是信徒说:“不用了,佛陀会来救我的。”

一会儿又来了一艘快艇,要载他到安全的地方,他又说:“不用了,佛陀会来救我的。”

后来,又驶过了很多船只,可是信徒都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依旧回答:“不用了,佛陀会来救我的。”

房屋眼看就要倒塌了,可是他还是没有看到佛陀,于是在那里放声大哭,这时附近寺院的僧众经过,于是强制性地将他拉上了船。

信徒委屈地向禅师抱怨:“我一生虔诚地信佛,可是在我最危难的时候,佛祖却抛弃了我,我真是太伤心了。”

禅师解释道:“你其实误解了佛祖,当你呼救时,他曾经变幻成各种工具来救你,可是都被你拒绝了,无奈之下才让我们来强行把你接走,你不但不感谢,还抱怨,我真不该救你。”

信徒虽然痴迷于自己的信仰,但却没有悟性,不能认识“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所以佛祖多次化身都没有被识破。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它不会告诉我们该怎样选择才是对的。路要自己走,饭要自己吃,生命还需自己去掌握。

有些道理只听别人说是难以领悟的,只有在追寻之后才能发现其中的真谛。灵佑禅师问自己的得意门生智闲和尚:“你在娘胎里时,在做什么呢?”

智闲和尚沉思良久还是无从回答师父的问题,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示下。”

灵佑禅师笑着说:“这是我问你的话,你怎么又推到我这里了呢?还是自己想想吧!”

无言以对的智闲和尚只得拜别师父回去苦思冥想,几天过去了,智闲还是没有一点头绪,于是开始翻找经典书籍,可是依旧一无所获,于是他顿悟:“光阅读书籍是没有办法体味佛法、参透人生的!”

灰心丧气的智闲将所有的经书付之一炬,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学佛法了。他收拾好行囊去向灵佑禅师辞行。

灵佑禅师并没有挽留他,甚至没有安慰他。

漫无目的的智闲来到了一座闲置的破庙里,过起了和以前一样的生活,唯一不同的是,他一直被灵佑禅师的问题困扰着。

一天,心情苦闷的智闲随手捡起一片瓦砾抛了出去,巧的是瓦砾正好打在了前面的竹子上,竹子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听到这清脆之音,智闲的脑中突然一片空明,心中涌出了无限的喜悦,他体验到了悟禅的境界。

第二天,智闲收拾行囊去见师父。

灵佑禅师见到智闲问:“你莫非有所得,否则你怎么会回来呢?”

智闲说:“师父,我终于明白了你的用意,禅理其实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在实践中自悟,才能获得真谛。”

淡定小语

很多道理是需要我们去实践的,只有经过了长久的追寻和执着的思索之后,人生的真谛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周围的一切才会为之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