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关于加强代表工作之一:密切代表和选区选民的联系问题(1 / 1)

七、关于加强代表工作之一:密切代表和选区选民的联系问题

文件这部分内容最多,讲了六个问题。一是密切代表同群众的联系。二是加强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的联系。三是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四是做好代表履职的服务保障工作。五是依法保障代表活动经费。六是加强代表履职监督。下面,我想就代表联系选民问题和建立代表履职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稍微做些展开,主要是文件中的第一和第六两个问题。

先说说第一个问题,即代表履职、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代表接受监督等问题。文件中有一个提法,叫做代表要通过各种方式直接联系选民;并且要推动代表联络机构面向选区选民,公开代表基本信息。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提法,是代表工作中一个带有导向性的提法。回顾北京这些年的代表工作,其中大部分做法与此相关。(1)组织直接选举的代表向选民述职。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从十一届(1994年)开始组织部分代表向自己选区的选民述职,听取选民意见,接受选民监督。十二届(1999年)形成正式文件,每位代表在本届任期内都要向选民述一次职。区委书记、区长也都要向选民述自己如何履行代表之职。目前北京绝大多数区县都开展了代表述职工作。(2)开展代表公示。这个制度由东城区建国门街道于2000年首创,并很快在全区推广,现在全市已经比较普及。主要内容是代表向自己选区的选民公布电话联系方式(上墙公布、发放卡片等),方便选民与代表之间的联系,并接受选民监督。(3)建立多级代表网络和代表履职平台。比如,大兴区自2007年以来建立四级代表联络网站工作制度,统一安排接待选民、统一安排联系群众、统一收集代表建议、统一办理代表建议。比如,各区县比较普遍地在选区设立了代表工作站、工作室、代表之家等代表履职平台,让代表回归选区,密切代表与选民的关系。有的区县还为代表设立了手机短信平台、微信群等。(4)组织代表履职小组。东城、丰台等区县在十几年前就组织了履职代表小组(可按行业、身份、兴趣等),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现在这一做法在市人大带动下已经为多数区县所仿效。(5)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工作。比如,实行代表建议和办理结果公开制度;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确立重点建议办理制度,实行政府办实事工程与代表建议相结合,或者将政府办实事工程作为重大事项由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应该说,这些做法比较有效地加强和改进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代表履职意识和履职水平的提高。

如果说近年来北京的代表工作有些实际效果,应该归功于区县乡镇和街道人大创造的这些做法。那么,对于县乡两级人大来说,这些做法中具有关键意义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一个问题:让代表回归选区。这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概括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抓住了代表工作的关键,或者说抓住了区县乡镇代表工作的关键,因为这两级代表都是直接选举的代表,而直接选举的代表,他的根子在选区,从而他履职的舞台在选区,他履职的标准也在选区;他履职的压力在选区,他履职的动力也在选区。这一点,正是区县(包括乡镇)代表工作不同于上级人大代表工作的最大特点,也是其最大优点。我觉得,我们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区县乡镇代表工作的灵魂,就能够把区县乡镇代表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文件对代表工作的新导向也就在这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