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几个问题_二、代表履职培训工作(1 / 1)

二、代表履职培训工作

(一)代表履职培训工作的意义

我们先来说说代表履职要解决什么问题。代表履职培训的主旨,首先,是要解决从非代表向代表的转变问题,是帮助解决把一个普通群众转变为一个具有较强的履职意识和一定的履职能力的合格代表问题。其次,是要解决代表履职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的问题,是帮助解决代表履职从较低水平不断走向较高水平的问题。再次,代表履职培训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解决代表履职当中需要具备的某些专业知识问题,比如预算监督的必备知识、司法监督的必备知识等,当然这些属于专题培训的范围。

代表履职培训的这些目的,也即它所具有的这些功能,使得代表履职培训工作成为带领代表从非代表走向代表的大学校,成为促使代表履职从不成熟(青涩)走向不断成熟的大熔炉,成为帮助代表在履职的道路上不断获取新知识新经验的加油站。正是由此,代表履职培训成为代表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内容,我想,这些也就是代表履职培训的意义所在。

(二)代表履职培训工作的内容

代表履职培训从具体内容来说,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代表自身的基本定位。就是说,需要首先讲清楚的就是代表自身的定位问题,即代表是什么(是谁),代表要代表谁,代表要做什么。这应该是代表履职培训的第一课,对于新代表来说尤其如此。有人把这个问题概括为代表性问题,也是可以成立的。

二是宪法和与代表履职相关的法律法规。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关于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的根本大法,这是代表履职必须首先需要学习好的。同时,还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还有立法法、监督法、预算法等,也包括地方人大制定的对这些法律进行实施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大代表履职密切相关的,作为代表都应该认真学习、努力掌握。

三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与知识。以上所说宪法和法律中包含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此外,我们还应该通过培训了解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知识,以便加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比如,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的理论、关于代议制历史发展的脉络的知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国外议会制度比较研究的理论、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发展的知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前景的展望等。在这一部分中,特别应该注意学习我国领导人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论述。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显然有助于我们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与自信,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是关于与代表履职相关的规则经验和方式方法。这里包括法律法规对代表履职的要求与规定,代表履职的理论与实践,代表履职经验的总结与梳理等。特别是许多在履职方面很有经验、很有体会的老代表们的现身说法,对于新代表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当然,这些内容既可以从法理层面讲,也可以从经验层面讲,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讲。

(三)代表履职培训工作的组织

一是代表履职培训计划的制定。以届来说,一般应该每届制定一个5年的培训总体计划,确定每年的大致培训内容,每年再根据新情况略加调整即可。同时,每年培训之前,应该制定具体的当次培训计划或者叫培训方案,这就应该很具体了。包括培训对象、授课内容、目的要求、主讲教师、批次划分、时间地点、部门分工等。

二是代表履职培训的类型。一般来说,应该包括新代表履职培训、代表履职年度培训、代表履职专题培训、代表履职经验交流等类型。在这些类型的代表履职培训中,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讲课、考察、交流、研讨等。代表履职培训最好能够每年集中进行几天,这样便于代表集中精力,提高培训效果。如果集中培训在时间上难以安排,也可以分散进行,每年安排讲几次课。总之,代表培训的安排需要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三是代表履职培训的师资。培训讲课,首先是选择教师。担任培训教师的,可以是对人大制度方面素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可以是具有资深经历的人大实际工作者,也可以是履职经验丰富的老代表。一般来说,专家学者讲理论、法律层面的内容比较合适,实际工作者讲人大工作层面的内容比较合适,经验丰富的代表现身说法进行代表履职交流比较合适。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如果既有理论研究能力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就更有优势。

此外,还有代表履职培训的许多具体工作。包括参训代表的组织、授课教师的聘任、培训材料的选编等,都是必需而细致的事务性工作,毋庸多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