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坚持制度治党_二、增加对制度的认同(1 / 1)

二、增加对制度的认同

制度认同是对制度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可和行动上的支持,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基础。

影响制度认同的主要因素:一是传统治理文化的影响。文化观念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地影响制度主体的观念、信仰、习惯、行为方式,通过积极或消极地作用于广大党员干部,从而成为影响从严治党相关制度认同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专制历史和人治文化的国家。法治环境长期难以形成,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在人治环境里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定势,法律制度意识普遍淡薄。同时,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权大于法的现象普遍存在,也致使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根深蒂固,人治思想的存在削弱了制度的权威。在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法律制度执行过多地寄托于党政主要领导人的个人品质上,法律制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容易出现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现象;以往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约束主要是道德机制而非制度机制,往往把滥用权力、徇私舞弊等不良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思想作风不良等道德问题,企图通过学习教育整风等形式坚定官员的道德信念,提高官员的政治觉悟以杜绝腐败现象,结果却陷入不断的恶性循环中;“只唯上不唯下”的传统官场风气造成官场上各种“潜规则”横行,各级官员投机成风。这些传统治理文化,对从严治党相关制度的认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二是制度制定与运行的不公正。公正是制度的内在要求,同时是制度的灵魂

,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社会范围内对各种利益进行合理分配的理念、规则和状态。它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相对的范畴。同时公正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以权利和义务关系为核心而形成的合理状态。社会成员只有认为制度是公正的,并自愿遵守和维护这一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政治情感上的归属感。因此,制度的制定与运行都必须以社会公正为依据。我们不仅要从严治党,并且我们应该将从严治党工作开展得更公正。但当前从严治党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运行主体,同时也是被监督和规范的客体,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广大党员干部在享受权利与应尽义务方面出现失衡,出现制度只约束一般党员干部,对特殊部门特殊职务的领导干部约束不够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广大社会成员在心理上产生不公平感,影响了对从严治党相关制度的认同。

增加对制度的认同,要优化制度运行环境。尊重制度并且以制度作为行为准则,是制度执行文化的核心。要树立制度权威、强化制度权威意识,制度一旦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它,维护它的权威性;要强化自觉执行制度的意识,把制度的自觉执行作为理所当然的行为,彻底抛弃“人治”思维,形成人人敬畏制度、个个严守制度的良好氛围,自觉地按照制度办事,按照制度要求运用手中的权力;重拾民众对制度的信心、强化平等意识,任何人只要违反了制度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高官还是富商,在制度面前都一视同仁,逐渐扭转当

前存在的一些制度在遇到权贵时灵活变通实行的现象,从而强化民众对制度的信心;树立制度执行的诚信文化,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奖惩分明;弘扬先进的制度执行文化,对有效贯彻执行制度的制度执行主体给以表扬奖励,并把这种行为作为榜样进行宣传,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以相关人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从而吸引更多人去有效地执行和遵守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为制度执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各级党委要把从严治党制度执行放在重要位置,承担起推进从严治党制度执行的领导责任,抓好制度执行的监督工作和保障工作,做好各个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的制度执行局面。

要强化制度公正。制度公正是制度认同的前提。一切社会制度若要得到民众最大的支持,必须拥有为全社会所接受的、行使社会权威的道德正当性。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只有当现存制度具有公正性,制度作为行为主体博弈的“游戏规则”才能够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同与服从。当前,我们现存的不少制度中,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有违公平正义原则的规定,成为社会不公、难以和谐的制度之源。解决这个问题,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对已有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不断推动制度创新,使制度真正成为公平正义的化身,成为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