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多元兴趣管理体系 区分兴趣:你的兴趣是伪兴趣还是真兴趣?(1 / 1)

每个人基本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静下心来细数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结果可能会让你感到很惊讶。很多人常常在微博上私信我说:“觉得自己有非常多的爱好,但时间又非常有限,没有办法可以让自己尝试这么多的兴趣爱好,在两者都不愿意将就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再见!不联络》这部电影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们往往高估十年后能做的事,却忽略了一年内能做的事情。”造成这种情况的本质原因是大家在做事时总是不太了解自己。

比如,小时候写命题作文《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成为科学家、飞行员,等到18岁时认为28岁能够实现梦想。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就过上了一地鸡毛的生活,慢慢地就向自己的生活投降了。

或许很多人都希望能够让自己的世界多元一点、有趣一点,却苦于没有太多的方法。其实有一点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那就是认真享受自己的生活,且让自己的兴趣变得更加多元一些。当然,一定会有人在这一辈子中,只专注于一个兴趣研究下去。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选择后就要专注地行动,并从中寻找快乐。如果现阶段的你也拥有许多兴趣爱好,却不知道如何才能够增加自己的人生机会,或许可以像我一样,建立起一个多元兴趣管理的手账体系。

在建立体系之前,依旧要先明确自己的现状,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地建立。可以在内心问自己三个问题,并在手账本上记录自己的答案。

① 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呢?请尽可能地罗列出来。

② 你希望将自己的兴趣变成工作吗?如果不希望的话,原因是什么呢?

③ 你有能力把它变成你的工作吗?如果还没有能力,你缺乏的是什么呢?

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认清自己,做事才能够事半功倍。

1.利用兴趣金字塔帮助你区分真伪兴趣

一提起兴趣,很多人会说“我对跑步感兴趣”“我对美食感兴趣”“我对手账感兴趣”等类似的话,当然也会有人说“我对写文章不感兴趣”“我对旅游不感兴趣”等。有时候,拥有同样的生活经历或状态的人,可能也会对不同的事情感兴趣。兴趣是人类主观上的东西,它是推动自我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个重要动机。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兴趣也确实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或许是促使我们在某个领域追求成功的驱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其实对“兴趣”这个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直到我看到了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老师的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书中很明确地将兴趣分成三个层级: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志趣。

① 感官兴趣,是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

比如,当你看到一幅你喜欢的画的时候,你很自然地就会被吸引住。这些基于感官刺激的兴趣就属于感官兴趣,有点类似我们刷社交媒体,刷的时候感觉特别爽,但之后并没能在大脑里留下什么印象。

② 自觉兴趣,是将情绪参与其中,将兴趣从感官推向思维,由此产生更加持久的兴趣。

比如说,你看到一幅画超级好看,你对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也很感兴趣,甚至去学习,最后培养出一项画画的技能。自觉兴趣就是随着思维的加入,可以让自我的兴趣更加持久并固定在一个领域,从而产生能力的一种兴趣类型。

③ 志趣,是把自觉兴趣通过学习变成能力,通过能力再获得价值。

志趣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兴趣了,它已然成为我们个人的一种核心竞争力。比如,与寿司相关的事情,就能够衍生出三种不同的志趣层级。喜欢吃寿司只是一个人的感官兴趣,日料厨师喜欢做寿司是一种自觉兴趣,但像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他的一生只专注于做寿司,达到了匠人精神的级别。这种世界级的高手就是在自觉兴趣之上,发展出一种强大而持续的兴趣。

在提高兴趣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地知道自己有什么,愿望是否强烈,以及自我的能力是否足以让自己发展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跨界人才。有一类人总是能够凭借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力,去学习一些非专业的东西,接触许多不同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还能够以此获得一些额外的经济回报。

借助兴趣金字塔,便可以区分出自己的伪兴趣和真兴趣。比如,吃喝玩乐这种符合人类天性的行为,属于消费型爱好,严格来说,消费型爱好属于感官兴趣,它不能算是真正的兴趣。想要筛选自己的伪兴趣,首先就要学会付出时间去学习知识,以及研究其中的门道,这样才能够慢慢演变成自觉兴趣。将感官兴趣变成自觉兴趣后,是代表你愿意为这件事情付出时间、精力与金钱,并且愿意将消费型爱好变成一种生产型爱好。在兴趣金字塔顶端的是“志趣”,它是一种自发性的学习,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事业。

我自己有亲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喜欢写手账这个感官兴趣到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写才能够更加高效和快乐,感官兴趣慢慢地就演变成自觉兴趣。最后希望能够将其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慢慢地变成自己的志趣。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一个兴趣是否是自己真正的兴趣呢?只有你付出时间、精力后,并且感受自己的心情,才会真正地明白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而且真正的兴趣时常容易让人进入心流时间,它也会比一般的爱好更容易让人做出相对好的成绩,让我们所做的一切变得更有价值。这也是“伪兴趣”和“真兴趣”的区别。

2.如何才能找到培养兴趣的路径?

“兴趣金字塔”让我们了解到兴趣的发展路径: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志趣。

时常会有人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感到苦恼。于是,我总结了自己的兴趣培养路径,其实只有简单的三步:

① 多方位试错,发现兴趣。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感觉前路一片迷茫,就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不知道要往哪儿走。但在原地苦苦纠结对我们要去那个地方这件事一点儿帮助也没有,倒不如踏出脚下的第一步,去看看第一条路适不适合自己。不适合就再尝试另外一条路,永远不要害怕走错路。因为走错路,是为了找到对的方向。多方位尝试,让自己沉浸在足够的感官体验中,慢慢去发现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尝试去做,是获得感官兴趣的最直接方式。

② 搜索学习资源,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试错后找到自己的感官兴趣,然后尽早搜索关于这个兴趣的学习资源,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为自己的自觉兴趣进化打好坚实的基础,让自己的感官兴趣进化到自觉兴趣。

③ 尝试找到兴趣对于你的生活和工作的意义。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自己的事业,乐此不疲地做这件事情,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也能够带来一些幸福感。

3.巧用清单的三个维度,助你找到兴趣事业

如果希望将自己的兴趣变成事业,还需要让自己的兴趣本身得到价值提升。如果兴趣只是消费型的爱好,那是完全没有办法带来一定的价值提升的。所以,当你的愿望足够强烈时,就需要带着较强的目的去判断,目前的兴趣是否足以让你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可以用以下三个评判标准来思考:

① 能够成为事业的兴趣,必须是内心喜欢做且愿意花时间去做的;

② 这个兴趣能够得到正面的回馈,这样才能够有动力激励自己往前走;

③ 对未来的事业有一定的积累效应。

比如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手账。首先,它一定是我内心喜欢的,并且非常愿意花时间去做的;其次,我每次发到网络上,或者是展示给大家看,都会得到一些比较正面的回馈,让我更加喜欢做这件事;最后,经过持续的作品输出和个人的努力,对我以后的工作转型和自由职业的发展都有比较好的积累效应。所以,在你还犹豫要不要将自己的兴趣发展成爱好时,可以对自己目前的兴趣进行自我检测。

对于兴趣比较多又都不算太精通,而且远远不足以成为事业的人,就需要不断地记录和行动。手账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如果平时会记录每个不同兴趣的投入,你就能够非常清晰地知道,哪个会是更加有可能发展成为事业的兴趣。

如果之前没有记录怎么办?没关系,可以从今天开始记录,找出自己的最优兴趣,慢慢培养成未来事业的种子。

列出你的“兴趣事业”清单。

这个清单一共分成六列,分别是兴趣爱好、时间、金钱、喜悦感、总和及排序。

兴趣爱好那一列,可以把自己目前比较感兴趣的爱好都罗列出来,就像我自己写下来的手账、摄影、写作。

关于时间、金钱和喜悦感,需要进行自我提问后,得到一个并不那么精确却有参考价值的数值。

① 时间:指的是你真实投入每个兴趣的时间比例,可以借助Forest App来记录。每次学习或者实践这个兴趣爱好时,就打开手机开始计算时间,之后填入表中。

② 金钱:你愿意为这个兴趣爱好投入多少金钱?比如要配置一些装备,或者花钱上一些课程等等。

③ 喜悦感: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内心的喜悦程度是如何的呢?

清单总分为10分,你给自己的每一项打多少分呢?比如我个人的兴趣事业清单是这样排序的:

根据总和及排序,就能够轻易地知道现阶段对我来说,兴趣的排序依次是手账、摄影、写作。通过这个方法,我就很清晰地明白自己正在尝试的一些兴趣的重要程度,也知道自己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持续投入排序第一的兴趣上。

找到价值兴趣之间的“套路”,融会贯通。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的东西大都是类似的。比如我喜欢的手账、摄影和写作,它们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叫作“表达”。手账和摄影都是我想要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写作则是我感官所体会到的美,通过大脑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

如果我能够将这些爱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在下一次尝试其他兴趣的时候,我也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① 这个兴趣与我之前的兴趣是否有共同点?

② 同样的做法我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③ 我有哪些资源和能力可以迁移?

……

我们在一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寻找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找出成就这件事的“套路”,因为高手总是有意识地将过去的经验总结成后人可复制的“套路”。所以要不断地对自己发问,找到事物之间的规律,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

将你的精力投入到总和最高的兴趣上。

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全力以赴做眼前的事,但还留出一点精力去探索人生的边界。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要学会全力聚焦和耕耘,才能够显著地提高做成一件事情的概率,尤其是在找到兴趣的最初期,切记不能浮躁不能急。另外,也要不断开始新的尝试和探索,才能不断地探索自己的人生边界。

我喜欢给自己留下一点点向外探的触角,保持对外界的好奇心,不能被现有的知识体系和现有的兴趣给困住了。唯有这样,才能够训练自己的敏锐度,同时也要勇敢地允许自己有试错的机会,这样你才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人生的边界就是不断地踏出一步又一步,而一旦你踏出了第一步,就会形成正向循环,自己的人生边界也会不断扩大。

以上是我个人在探索兴趣时,让自己的事业也同样得到提升的小方法。

总的来说,需要区分出自己的“真兴趣”和“伪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试错,找到兴趣后发展为自己的事业,并努力积累经验。最后在全力以赴的同时,给自己留出20%的精力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丰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