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
本条目是《山海经》中典型的对神祇谱系的记载。对后世的神话传说乃至中国本土宗教的发展都影响深远。
黑水是《海经》当中一条重要的河流,多次出现,虽然没有明确的发源地记载,但可以看出跟赤水一样都发源于昆仑之虚。从《海内经》上下文来看,本条目所描述的黄帝与雷祖生下后代的这个地方,与不死之山和沃野也都毗邻。
雷祖即嫘祖,传说为西陵氏之女,黄帝正妃,是养蚕缫丝的发明者。
韩流是传说中的人物,此处为对其记录的源头,从中可以看出他长相奇特,他的儿子对后世影响很大。颛顼是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世尊为“五帝”之一,在传说中被神化为北方的帝王,还成为民间《月令》上主管冬季的神祇。
钉灵国民
钉灵国的国民形象,体现出人与马结合的特点,而这个典型的形象无论在古希腊神话还是中国古代传说当中都出现过。
《山海经》中的半人马,有些是神祇,有些是异形人。《西山经》和《北山经》记述了对人面马身的山神们的祭祀方式,还有英招等身份显赫的人面马身的神。而钉灵国的国民,是长着马的腿和脚的异形人。他们非常善于奔跑。郭璞对此做出了有趣的注解,他认为钉灵国国民因为膝盖下面长着的长毛相当于鞭子,走起来能“自鞭其蹄”,所以他们才跑得这样快!
还有人根据“钉”字与“灵”字的金文,破解其象形图形,发现跟希腊克里特岛的图形非常吻合,故而认为钉灵国就是地中海上希腊神话的发源地克里特岛。
噎鸣
噎鸣生十二岁,实际上乃十二支计数概念的诞生。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代用以纪年,是六十甲子纪年的前身。
我国老一辈学者吕子方先生指出:“《大荒经》中的三条材料,照郭璞注解的意思:羲和、常羲、噎鸣三人所生的儿子,是分别按日、月、岁的名字命名的。”“噎鸣生岁十有二”,正符合自古所言的“岁星十二年为一周天”。这里的十二岁,即十二支的纪年法,后来被民间演绎为十二生肖;而与一年当中的十二个月的十二不同。
鲧治水
这短短的原文,写的却是鲧与禹父子两代治水成功,划定国土的历史性事件。
为什么鲧被杀死之后,却能够“鲧复生禹”呢?原来,相传大禹是在鲧死后从鲧的遗体的腹中出生的!
关于息壤,东晋的郭璞认为,这种土能无限更生而不减少,所以可以用以堵塞洪水。然而后世对此说法提出异议。明代学士杨慎认为息壤就是田土,无块,柔软,肥沃,赤色,适合耕种。“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所以叫息壤,而古代的田地被认为是君王赐予老百姓的,所以称“帝之息壤”。明代的学者重视格物致知,开始寻求对于《山海经》的基于客观常识的解释,从中可见一斑。清代有人把传说中的息壤解释为现实的田地,使得《山海经》当中关于鲧的神话与《尚书》中关于鲧的历史记载趋于一致。
《海内经》还有一条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所以民间传说禹的父亲是一匹白马。
鲧治水失败被天帝杀掉,成为一个失败的典型。陶渊明在《读〈山海经〉十三首》的最后一首当中咏叹道: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其意为:臣子显赫来上朝,君主用人当谨慎。共工与鲧为什么被废弃,帝舜不得不这么做。管仲献上最诚挚的谏言,齐桓公仍没完全相信他;齐桓公最后饥渴而死,心中后悔还来得及吗!
但是,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传说中在父亲死后出生的禹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壮举。而在《山海经》最后一个条目当中,个人建功立业的“功”的观念也与国家利益的版图意识牢牢联系起来。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天不难考古出概念久远的知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