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在渭水流域有一支周的氏族,相传他们的始祖就是擅长农艺的后稷。
周人非常勤恳上进,很快就发展成富强的国家,成为商朝的诸侯。部族首领传到姬昌(季历之子)时,更被任命为西伯,修明政治,礼贤下士,颇受各国诸侯敬重。
相反,商朝的纣王暴虐无道,各国诸侯不再信服,纷纷转而归顺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即周武王)继位后,便一举推翻商的暴政,建立了周朝。
帮助周武王立国的人很多,其中功劳最大的,要算姜太公。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他的祖先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城,因此他以封邑为氏,叫吕尚。
姜家传到姜子牙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幸好他懂得阴阳地理、卜卦算命之术,只要看一个人的长相,就可以知道这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只要观察天时星云的变化,就能预测一个朝代的兴亡衰替。
凭着这项专长,他在大街上摆了个卦摊帮人卜卦算命,勉强度日。
纣王手下的一名大臣发现姜子牙与一般的江湖术士不同,必是位深藏不露的奇人,便向纣王推荐。
纣王本就不怎么理会朝政,对所谓的高士、贤人更是厌恶透顶,只是听大臣说得神奇,才答应见见,等他发现姜子牙原来是个老头儿,当下就兴趣缺缺了。
“听说你很懂得阴阳八卦?”
姜子牙谦逊地回答:“草民只是替人算算命、卜卜卦,混碗饭吃罢了,幸好运气还不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不灵验的。”
“哼!朕倒要试试看。”纣王不高兴地说,“倘若你真算得准,朕重重有赏。否则,从今以后,不准你再摆摊子骗人。”
“是!”姜子牙自信地回答。
于是,纣王悄声吩咐手下,取出十两黄金、他上朝常穿的朝服,以及平天冠,放在屏风后面。
“朕已叫人在屏风后面放了三样东西,你算算是什么。”
只见姜子牙若有其事地掐着手指头,口中念念有词,然后胸有成竹地说:“草民已算出来了,是黄金十两、陛下的朝服与平天冠。”
纣王一听,顿时瞪大了双眼,哈哈大笑起来:“好老头儿,果然有一套!来人哪,赏白银百两。”
姜子牙本想趁此机会谋个一官半职,以便施展满腹经世济国的雄才大略,不料只是得到一百两白银的赏金,不禁失望极了。
纣王是个好色荒**的昏君,除了宠爱妲己(dá??jǐ),为她盖了座摘星楼,整天待在楼中歌舞逍遥外,更派人四处搜寻漂亮的女子供他取乐。
一天,纣王偶然遇到南燕王黄飞虎的妻子耿氏,见她长得国色天香,不禁起了**念,命人将她强行掳回宫中。
耿氏是位贞烈女子,不但拒绝纣王的威胁利诱,并当众破口大骂纣王不知廉耻、荒**无道、残暴不仁。纣王恼羞成怒,喝令殿前侍卫把耿氏拖出去斩首,以示惩戒。
南燕王黄飞虎向来就对纣王的所作所为深感不齿,想不到自己的爱妻竟也惨死于纣王手中,悲愤之情可想而知。
为报杀妻之仇,黄飞虎率领手下三万雄兵,气势汹汹地直奔京城。纣王得讯,毫不在意,满以为三两下就可以摆平。哪想到军队长期缺乏操练,军心涣散,一见到雄赳赳、气昂昂的精锐雄师,便吓得胆战心寒,大败而回。
纣王这时才知事态严重,赶紧命人在朝门外张贴榜文,征求能人异士,凡能擒住黄飞虎者,赏金千两,并赐爵封地。
姜子牙看到告示,心想:“我总期盼能得到赏识,治理天下,现在机会来了。”于是撕下榜文,随看守的卫士进宫。
纣王认出是姜子牙,讶异地问:“只听说你会算命、卜卦,难不成你也懂得带兵打仗?”
“草民向来兴趣广泛,对兵法韬(tāo)略也稍有研究。”
“这可是动刀动枪、出生入死的事,岂能儿戏!”纣王生气地说。
“只要给我兵士五千人、大将五员,草民就能生擒黄飞虎。”
纣王见姜子牙说得自信满满,便半信半疑地答应了。姜子牙高高兴兴地回去收拾行囊,向母亲拜别。
姜子牙的母亲听说儿子奉旨领兵讨贼,又欢喜又担忧。
“我儿有此机会为王效命,为娘的当然高兴,不过……”
“母亲无须挂心,孩儿会谨慎小心的。”姜子牙安慰母亲。
“娘担心的是,听说君王暴虐无道,害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儿此去当细心察访,倘若君王有道,我儿自当尽心效力;若是君王无道,这个官咱们不要也罢,免得为虎作伥,受万民鄙夷、唾骂。”
姜子牙连连点头:“母亲说得是。这次出兵,孩儿一定谨记母亲教诲,见机行事,绝不敢莽撞。”
说完,姜子牙毕恭毕敬地向母亲叩首拜别,领了纣王拨给他的五千兵士,直奔黄飞虎的阵营。
姜子牙确实是一位精通兵法、善用谋略的大将,黄飞虎虽然骁勇善战,毕竟不是他的对手,终于败阵被擒。
姜子牙审问黄飞虎:“你受吾王册封,理当感恩图报,为何起兵作乱?”
黄飞虎双眼圆睁,咬牙切齿地骂道:“哼!那个昏君,我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姜子牙一听,心知事出有因,于是温言问道:“你可是受了什么冤屈?不妨告诉本元帅。”
“姜元帅,你可知当今陛下是个暴虐无道的昏君?”
“这……”
“他横征暴敛、荒**无耻,连我挚爱的妻子也难逃他的魔掌。”
“什么!”姜子牙吃了一惊,“尊夫人是如何受害的?”
“不久前,我妻子到京城游览,不幸被那昏君瞧见,他贪图我妻子的花容月貌,竟将她强掳回宫。我妻子抵死不从,惹恼了昏君,因而惨死刀下。”
“岂有此理!”姜子牙闻言,义愤填膺,猛力一拍桌子,大骂,“真是无耻至极!”
“我实在忍无可忍,所以才兴兵讨伐昏君,虽然是为了报私仇,却也是为民除害,替天行道。”
“想不到吾王竟荒唐至此!”姜子牙长叹一声,亲自上前为黄飞虎松绑,“都怪老夫未能事先查明真相,得罪之处,还请多多包涵。此处不宜久留,您快回去吧。”
“多谢姜元帅。”黄飞虎又惊又喜,连忙向姜子牙施礼称谢,“可是,这么一来,您就犯了欺君抗旨的大罪,回京后将如何交差?”
“您不用替我担心。临行之前,家母曾经再三叮嘱我,倘若君王无道,宁可一辈子归隐山林,也不可为虎作伥,盲目效忠于昏君。”
“那么您有何打算?”黄飞虎关心地问。
“我已决定辞官退隐,等待日后明君继位,再来报效国家,实现平生志愿。”
“老元帅深明大义,令人钦佩。”黄飞虎再施一礼,慷慨说道,“元帅的大恩大德,在下没齿难忘,他日若有用得着在下的地方,在下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阁下言重了。”姜子牙连忙回礼称谢,“您快回营吧,免得贵属下担心。”
说罢,两人互道珍重告别。
当晚,姜子牙趁着夜深人静,换上便服,把帅印留在帐中,悄悄溜出帐外。只见他抬头看看星空,又低头沉吟一会儿,这才骑上快马,往西方奔去。
姜子牙阵前挂印弃官的消息传回京城,纣王勃然大怒,一方面发出海捕公文,缉拿叛将姜子牙;另一方面把姜子牙的老母亲抓到宫中,责备她教子无方。
姜老夫人虽已年近百岁,但仍然头脑清楚,是非善恶分得明明白白,对于儿子的抉择深表赞同,并痛斥纣王逆天行事,泯灭良知,必遭报应。纣王怒不可遏,立刻命人将她推出去斩首。
姜子牙得到噩耗,痛哭失声,对天盟誓:“不杀昏君,誓不为人!”
话说这时西方的周在西伯姬昌的带领下,国势蒸蒸日上,四方诸侯景仰西伯的仁德,纷纷叛商归周。据说那时天下分为九州,归顺西伯的就有六州。
西伯是位悲天悯人的仁者,对于纣王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他手下虽然有不少才德兼备的贤士,却缺少一位能够统筹大业的宰辅大臣,这令他非常烦恼。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晚上,西伯梦见一只巨熊,最怪异的是,这只巨熊竟然长了一对翅膀!
第二天,西伯把这个怪梦告诉儿子们,其中一位名叫旦的(即周公),上前祝贺道:“恭喜父王,儿臣认为这个梦是个吉兆。”
“哦?”西伯半信半疑。
“飞熊从天而降,表示上天将降下能人来协助我们,想必父王日日悬念的那位宰辅大臣就快要出现了。”周公旦解释。
“依你之见,为父该到哪里去寻访这位能人呢?”西伯又问。
周公旦想了想,说:“父王何不利用闲暇多到各地走走,一来可以探察民隐,二来顺便寻访贤者。”
西伯点点头:“嗯,这倒是个好法子。”
从此,西伯常常带着儿子们微服出巡,希望早日找到能协助他推翻暴政的能人。
一天,西伯带着儿子们到渭水边打猎,当然,主要的目的仍是寻访能人。
出发前,照例要先占卜吉凶,这回得到的卦兆是:“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熊;所获霸王之辅。”
西伯父子兴冲冲地整装出发,满以为这趟一定能够找到“天降能人”,谁知一整天下来,不但没遇到什么人,连猎物也少得可怜。
眼见天色逐渐昏暗,西伯失望地吩咐众人打道回府。归途中,西伯无意间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佝偻着身子坐在岸边垂钓。
西伯心中一动,屏退左右,轻轻走上前看这位老人家垂钓。
真奇怪!这位老人家虽然拿着钓竿,钓钩却悬在水面上,并没有沉入水中,而且钓钩上也没有鱼饵。
西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觉得这位老人家虽然满脸皱纹,发须斑白,但气宇轩昂,仙风道骨,于是开口问道:“老丈,今天收获可好?”
原本一动也不动闭目养神的老人家,听见身旁有人问话,这才稍稍睁开双眼,看了看西伯,又闭上眼睛,没有答话。
西伯上前一步,仍是客客气气地问:“老丈,您为什么不把鱼钩沉入水中?而且钓钩上没有鱼饵,如何钓到鱼?”
“谁说我在钓鱼?”老人家闭着眼睛回答。
“不是钓鱼?”西伯想了想,若有所悟地说,“哦,我明白了,您是借钓鱼之际,使心绪沉静下来,以便思索事情,是吗?”
老人家闻言,终于挺起身子,将西伯仔细打量一番,微笑道:“老夫的确是在钓鱼,不过,我钓的不是河中之鱼,而是人间之鱼。”
“人间之鱼?”
“是的。”老人家若有所指地望着西伯,“当今陛下暴虐无道,恶贯满盈,亡国之期已不远了。老夫日日在此等待贤德明君,以便助他一臂之力,解救天下万民。”
西伯暗吃一惊,知道眼前这位老者定非等闲之辈,连忙深深一揖道:“先生高瞻远瞩,洞烛机先,在下有眼不识泰山,失礼之处,请先生海涵。”
老者笑呵呵地摇摇双手说道:“不敢,不敢。如果老夫没有看错,阁下应该就是人人景仰的西伯了。刚才多有得罪,还请君侯见谅。”
“先生过奖了,在下正是姬昌。敢问先生尊姓大名?”西伯见老者竟能猜出自己的身份,更加敬佩。
“老夫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
没错!这位老者正是不齿纣王作为,阵前挂印弃官的姜子牙!为了躲避官府捉拿,他扮成渔翁,在渭水边隐姓埋名,等候贤德之主出现。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等到以礼贤下士、仁德爱民闻名的西伯!
西伯一听到“飞熊”俩字,立刻联想到梦中那只长有双翅的巨熊,忙不迭上前两步,诚恳地说:“原来是姜先生,久仰久仰,不知在下是否有此荣幸,蒙您赐教。”
“不敢当,君侯过谦了。”
两人便在这渭水边畅谈起来,举凡天下大势、文韬武略,姜子牙无不说得头头是道,令西伯佩服不已,认定他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宰辅大臣。
“先君古公曾说,将有圣人来到我周国,协助我国成就大业,您一定就是先君古公盼望许久的圣人,请您随我回去,帮助我们。”
从此,姜子牙尽心辅佐西伯,人称“太公望”。西伯死后,世子发继位,姜子牙被尊为“国师”,继续协助姬发治理国政。
十一年后,由姜子牙总指挥,各国诸侯集结,出动三百辆战车、五万名步兵,正式誓师伐纣。商朝虽有七十万大军,但士无斗志,人人倒戈相向。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行都朝歌自焚而亡。殷商结束了数百年的统治,由周朝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