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所提到的,只剩下面三个面目各别的题了。
例一:有人自日出至午前十时行十九里一百二十五丈,自日落至午后九时,行七里一百四十丈,求昼长多少?
素来不皱眉头的马先生,听到这题时却皱眉头了。——这题真难吗?
似乎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样,马先生对于他的皱眉头这样加以解释:“这题的数目太啰唆,什么里咧、丈咧,‘纸上谈兵’,真是有点儿摆布不开。我来把题目改一下吧!——有人自日出至午前十时行十里,自日落至午后九时行四里,求昼长多少?
“这个题的要点,便是‘从日出到正午,和自正午到日落,时间相等’。因此,用纵线表时间,我们无妨画十八小时,从午前三时到午后九时,那么正午前后都是九小时。既然从正午到日出、日落的时间一样,就可以假设这人是从午前三时走到午前十时,共走十四里,所以得表示行程的OA线。”
这自然很明白了,将OA引长到B,所指示的就是,假如这人从午前三时一直走到午后九时,便是十八小时共走三十六里。他的速度,由AB线所表示的“定倍数”的关系,就可知是每小时二里了。(这是题外的文章。)
“午后九时走到三十六里,从日落到午后九时走的是四里,回到三十二里的地方,往上看,得C点。横看,得午后七时,可知日落是在午后七时,隔正午七小时,所以昼长是十四小时。”
由此也就得出了计算法:
依样画葫芦,本题的计算如下:
(9-2)小时×2=14小时——昼长
例二:有甲、乙两旅人,乘三等火车,所带行李共二百斤,除二人三等车行李无运费的重量外,甲应付超重费一元八角,乙应付一元。若把行李分给一人,则超重费为三元四角,三等车每人所带行李不超重的重量是多少?
我居然也找到了这题的要点,从三元四角中减去一元八角,再减去一元,加上三元四角便是超重的行李应当支付的超重费。但图还是由王有道画出来的,马先生对于这题没有发表意见。
图74
用横线表示钱数,三元四角(OC)减去一元八角(OA),又减去一元(AB),只剩六角(BC),将这剩下的钱加到三元四角上去便得四元(OD)。
这就表明若二百斤行李都要支付超重费,便要支付四元,因得OE线。往六角的一点向上看得F,再横看得三十斤,就是所求的重量。
例三:有一个两位数,其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位置后与原数的和为一百四十三,而原数减其倒转数1则为二十七,求原数。
“用这个题来结束所谓四则问题,倒很好!”马先生在疲惫中显着兴奋,“我们暂且丢开本题,来观察一下两位数的性质。这也可以勉强算是一个科学方法的小演习,同时也是寻求解决问题——算学的问题自然也在内的门槛。”说完,他就列出了下面的表格:
“现在我们来观察,说是实验也无妨。”马先生说。
“原数和倒转数的和是什么?”
“33,55,77,121,121。”
“在这几个数中间你们看得出什么关系吗?”
“都是11的倍数。”
“我们可以说,凡是两位数同它的倒转数的和都是11的倍数吗?”“……”没有人回答。
“再来看各是11的几倍?”
“3倍,5倍,7倍,11倍,11倍。”
“这各个倍数和原数有什么关系吗?”
1 将它的各位数字顺序调换,如:123的倒转数是321。我们大家静静地看了一阵,四五个人一同回答:“原数数字的和是3、5、7、11、11。”
“你们能找出其中的理由来吗?”
“12是由几个1、几个2合成的?”
“十个1,一个2。”王有道回答。
“它的倒转数呢?”
“一个1,十个2。”周学敏说。
“那么,它俩的和中有几个1和几个2?”
“11个1和11个2。”我也明白了。
“11个1和11个2,共有几个11?”
“3个。”许多人回答。
“我们可以说,凡是两位数与它的倒转数的和,都是11的倍数吗?”
“可——以——”我们真快活极了。
“我们可以说,凡是两位数与它的倒转数的和,都是它的数字和的11倍吗?”
“当然可以!”大家一齐回答。
“这是这类问题的一个要点,还有一个要点,是从差方面看出来的。你们去‘发明’吧!”
当然,我们很快按部就班地就得到了答案!
“凡是两位数与它的倒转数的差,都是它的两数字差的九倍。”
有了这两个要点,本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因为题上说的是原数减其倒转数,原数中的十位数字应当大一些,所以原数是八十五。
八十五加五十八得一百四十三,而八十五减去五十八正是二十七,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