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语录
人的内在素质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感到满足,而外在环境只能发挥间接作用。
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取决于我们如何来看待它。
再美好的事物,在蠢笨的人眼中也是乏味的,就如同再美丽的景物处于恶劣的气候中,也会被蒙上一层阴霾。
人们根据自己的出身和拥有的财富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对于幸福的感受就会存在三六九等。我们都是处于忧患和坎坷中的可怜虫而已。
没有人能够从自身个性中脱离出来。就好比动物,不管处于何种外在环境中,都无法摆脱自然所限定的狭窄本能。
一个人所能拥有的幸福,是原本就被自己的个性决定了的。
一个人最高级、最长久和最精彩的快乐实际上就是心灵上的满足。
相对来说,蠢笨之人始终都是蠢笨之人,就算是身处天堂,美女环绕,他也难逃蠢笨的范畴。
在所有的幸福中,健康所带来的幸福要胜过其他任何幸福,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所拥有的幸福要比一位疾病缠身的国王多得多。
一个内在富足的人在远离尘嚣的时候,完全可以在自己多彩的精神世界中流连忘返。
决定我们生活幸福与否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素是我们的自身,是我们的本性。
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的种种优势都会在时间面前败下阵来,唯有道德品质不受时间的影响。
名声被当作一种无价之宝,得到它的人被认为是天之骄子,就像希腊神话中找到金羊毛的英雄一样。
只有傻瓜才选择舍弃财富换得权位。
一个人的自身比起他所拥有的和他向外界呈现出来的样子,更能影响到他的人生幸福。
人生幸福与否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所遭遇的事情本身是好还是坏,而是取决于我们对这些遭遇的感受。
时运有改变的可能,而个性却毫无可能改变。
幸运总是会伴随着快乐的人,因为他总会有让自己快乐起来
的理由。
财富对于促进心情愉悦收效甚微,而健康却能发挥主力作用。
人的身体内部的运动如果没有外部运动来协调,就会产生情绪压抑。这就像是树木的生长也需要借助风的摇动。
就算拥有高尚的灵魂、乐观的性格,快乐也会因为缺少健康而逊色很多,甚至完全变了味道。
多数情况下,对痛苦的感受越强的人,对快乐的感受就越弱;反过来也是一样。
忧郁和闷闷不乐的总是想象种种挫折和灾难,而乐观开朗又看得开的人所遭受的挫折却相对来说真实又意外。
美是一封推荐信,它使每个读信人都对被推荐人产生好感。
人生就像钟摆,总是徘徊在痛苦和无聊之间。
人类的幸福有两大劲敌,那就是痛苦和无聊。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即使我们侥幸摆脱了其中之一,也会马上接近另一个。
生活贫困和不顺会让人痛苦;生活得太惬意,又会心生无聊。
一个人离痛苦越远,便离无聊越近;离痛苦越近,离无聊越远。
一个人内在所拥有的越丰富,对外界的需求就越少,别人对自己的重要性也越小。
一个蠢人,即使衣冠楚楚,也会因为自身的贫乏而痛苦地叹气,这是他无法摆脱的负担,而有内涵的人,即使处于荒芜的世界中,也会运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活出精彩。
人们喜欢与别人交往的程度大致与他们智力和精神的贫乏程度成正比。原因在于,世上的人只能选择出世或入世,此外别无选择。
闲暇时间能给大多数人带来什么呢?除了感官的享受和犯蠢,就只剩下无聊与沉闷了。
闲暇是生命的花朵甚至是果实,它使人有了面对自己的机会,所以内心充实的人才能真正地充分利用闲暇。
身处这样的世界里,只有内在丰富的人才有获得幸福的能力,这就好像在圣诞节的时候拥有一间明亮温暖、笑语欢腾的小房子,没有了小房子,就只能承受数九寒冬的冰冷了。
如果要获得独立自主和闲暇时间,就必须发自内心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修身养性。
我们所发挥的能力越出众,收获的快乐就越高级。
有智慧的人比普通人有了更多的需求,他们需要阅读、观察、学习、思考,以及亲身实践,总之,他们需要自己的时间不受侵扰。
享受无尽快乐的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个人生活和理智生活。理智生活逐渐会成为他们最终的生活方式,个人生活只是作为理智生活的途径而已。当然,俗人会把肤浅、空虚又痛苦的生活当成最终的状态,无法转换到另一种生活中去。
精神强大的人比起其他人更喜爱理智生活。
只有那些天生明智的人才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需求超出了欲念的范围,过着另一种没有痛苦、充满趣味的生活。??
世上最幸运的人,无疑就是那些个性丰富卓越的人,尤其是那些思想深刻的人。
庸人把一生的幸福都寄托于外界事物,诸如财富、地位、娇妻和儿女,或是朋友、社交之类,一旦失去这些或者对这些心生失望,他们的幸福也就没有基础了。换言之,他们的关注点不在自身,而是随着每个欲念不停转换。
精神富有的人只想拥有宁静和闲暇,而不需要外在的物质,因为他们需要闲暇时间来完善自己的智慧和享受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无所事事时,人很难安静下来。
俗人们在生活里不会产生对学习知识和增长见识的需求,也不会产生与真正的审美情趣相近的体验。
如果只看人所实际拥有的数量来衡量他的幸福,而忽略他期望获得多少,是毫无意义的。正如只有分子却没有分母,就不能称其为分数一样。
对于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得不到也不会感到遗憾,因为没有它们,快乐依然会存在。同样,如果渴望一样东西却不得,即使用千百倍的财富来补偿,依然会有难以消除的遗憾和苦恼。
人性有一个很特别的弱点,那就是人们都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很重视。
荣誉感对心灵平静和自我独立并没有好处,反而还会带来坏处。
财富就像是海水,越喝就越感到口渴,名声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不幸来临时,降低要求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做了之后,痛苦便会逐渐减弱,最终难以察觉,如同愈合的旧伤口。
我们的幸福应该基于我们全部的本性,体格的健壮是首要因素,其次是一种获得独立自由和保持心灵平和的能力。这两类幸福因素的重要程度,荣耀、财富、身份和名声都比不上。
当我们没有办法增加财富,而自己对财富的要求又不断提高时,就会产生不满。
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笔能够保障生活无忧的财富,他就应该把这笔财富作为预防可能会有的灾祸和不幸的壁垒,而不应用它来寻欢作乐,甚至挥霍和浪费。
具有虚荣心的人就像一个守财奴,热衷于使用各种手段而忘了最初的目的。
当人们普遍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时候,世上的蠢人会大大获利。
权位是一种纯粹的世俗意义上的价值,严格说来不过是一件虚伪的包装,是为获得人们的尊敬而演给人们看的一出闹剧而已。
荣誉是外在的良知,而良知是内在的荣誉。
一个人要像流落孤岛二十年的鲁滨逊一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终只能保证自己生存下去。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凭此取得的成就也很有限。只有身处群体之中,才能完全发挥才能和动员一切力量,取得非凡成就。
羞耻感使人在失去他人的好评价时会脸红,就算清楚自己是清白的,或者知道他所做的事情并没有触犯律法,他还是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惴惴不安。
名声和荣誉就像一对双胞胎——双子星座的卡斯特和波拉克斯,一个生命永恒,一个却终有一死。名声是永恒的,它的兄弟荣誉却是短暂的。
荣誉是用来强调一个人不能例外,而名声却用来赞美某人是个例外。名声是我们争取的东西,荣誉却是我们要保有的东西。没有了名声只是默默无闻罢了,只是消极一些,而丧失了荣誉却是可耻的,是非常消极的。
能够永远流传的名声就如同橡树,长得慢,但能长久;短暂的名声如同一年长成的植物,到时间就会枯萎;而虚假的名声却如同菌类,一夜之间长满山野,但是很快也就凋落了。
无聊的人喜欢枯燥的作品,庸俗的人爱看庸俗的文章,头脑混乱的人只对思路混乱的作品感兴趣,蠢笨的人接触的也多是空洞的书籍。
对于一只狗来说,世上最好看的东西还是狗;对于牛,最好看的还是牛。这都说明了“物以类聚”这个道理。
再强壮的手臂也无法将一个很轻的物体甩出很远,因为这个物体没有足够的实体来接受外力。同样,杰出、高尚的思想,甚至天才的作品也常常曲高和寡,因为面对的只是一些卑劣野蛮的人,这让各个时代的智者叹息不已。
荣誉可以与人分享,而名声的获得却需要防备别人的阻挠和迫害。
荣誉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不需要去索求,难办的是,一个小错误可能就会让你永远失去它;但名声不会轻易丧失,只要依靠行为或者作品获得了名声,它就会永远存在,就算获得者从此再无作为,名声也会一直陪伴他。
我们的幸福无法在别人的头脑里驻留,所有寄托于他人的幸
福都是虚幻的。
从人类幸福的视角来看,名声只不过是用以满足虚荣的稀罕玩意儿。
如果一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他人的赞美,那么引起赞美的事物本身的价值就没那么大了。
身后之名具有的价值就是名副其实的价值,是对高尚心灵的奖赏。
活着的时候就立碑就等于告诉别人:不相信他有后人来赞颂。
人生苦楚,好东西就显得珍贵稀有,所以应该分配在不同时期供人享用。年轻时,青春已经足够让人满足;到了暮年,生命中的快乐就像秋天的落叶一样,而名声便可以开始萌发,历经寒冬的风雪而能常青。
传达所见所闻比传达思想更容易让人接受,说的人容易描述,听的人容易理解,描述性的内容比理论性的内容拥有更多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