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稀缺的战国史(1 / 1)

如果问“史圣”司马迁“你如果能穿越回去,你最想干什么?”

司马迁绝不是与某位心仪的著名历史人物见见面、聊聊天,他肯定抄上家伙,去秦朝痛揍一个人——秦始皇。

“老大不小的人,玩什么火啊,不怕晚上睡觉尿床啊!玩火就玩火,还只盯着书籍烧,你心理变态啊!烧了多少珍贵史料啊!这让我写《史记》的时候,战国史料缺失得一塌糊涂!嬴政,还不快把脑袋伸过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秦始皇嬴政不光在司马迁眼中,甚至在研究战国史的历史学家眼中,也是火云邪神般的存在。因为他干了一件对先秦文化毁天灭地的大事:

焚书坑儒。

坑儒其实坑的是江湖术士,术士干的都是骗人的勾当,秦始皇把骗子挖坑埋了,也是为社会去除一害。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统一思想,开始了大规模焚书运动。

史圣司马迁在《史记》里痛心地写下: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意思是,秦国统一天下后,焚烧儒家经典《诗》《书》,各个诸侯国自己记载的史书全部被焚毁,因为里面有讽刺秦国的内容。而儒家经典《诗》《书》等典籍之所以能重见天日,是因为很多藏于老百姓家里,而诸侯记载的史书都藏在官府,全部被焚毁。可惜啊!可惜啊!只有秦国自己的史书《秦记》保留了下来,可是里面的历史事件不标注年月日,内容简略又不详细。

先秦时有著名的三本史书,鲁国的《春秋》、楚国的《梼杌》(táo wù)、晋国的《乘》。由于《春秋》被孔子修订过,一本官方史书变成了儒家学生的教材,民间流传极广。可惜楚国的《梼杌》、晋国的《乘》等无数诸侯史书,都没有逃脱火云邪神秦始皇的三昧真火。

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司马迁想踩在前代史书上看得更远,可是这肩膀却被秦始皇给烧了。

怎么办呢?

司马迁是史官,但别忘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西汉皇家图书馆馆长。

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虽然是一个大流氓,爱喝酒、调戏寡妇、不干正经事,但是西汉却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建设的朝代。秦朝末年,刘邦先项羽一步攻入关中咸阳,他的重臣萧何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抢金银财宝,而是抢救秦朝的律令与书籍。在刘邦集团看来,文化典籍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

秦始皇造的孽,西汉一直在替他救赎。

西汉建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书籍拯救运动。大量本以为失传的书籍得以重见天日,并收入皇家图书馆得以妥善保存。

西汉建立一百年之后,身为史官与皇家图书馆馆长的司马迁,拥有了海量的文献资料。你可别以为,西汉皇家图书馆里的藏书像现在图书馆一样,可以按照书的门类与编号快速找到。

当司马迁站在海量的书籍面前,想死的心都有了。因为西汉没像现在的大学那样开设图书馆学专业,司马迁既是图书馆长也是管理员。他眼前的书籍都是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由于当时的书都是手抄写在竹简或者绢帛上的,里面没有题目,不分章节,前后不分,错别字连篇。

光是整理一本书,就要死伤无数脑细胞,掉不少头发。要知道,堆在司马迁面前的那可是海量的书籍啊,可以猜到司马迁肯定被脱发问题长期困扰。

好在有《春秋》流传于民间,再加上《春秋》又被鲁国史官左丘明扩充为《春秋左氏传》,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春秋内容时,是有权威参考文献的。

可是司马迁在写《史记》战国的内容时,极其抓狂。西汉继承了秦国的制度,接受了秦朝的图书,所以司马迁手里有《秦记》。可是秦人只注重耕战,却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记载历史的事却是本着节省墨水的精神,能省一点是一点。

对于司马迁来说,战国史就是一团毛线,很难理清。

就在司马迁犯难的时候,他在堆积如山的书堆中找出了纵横家所著的小册子。里面的内容都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游说君王的书信与谈话,是纵横家用来学习与揣摩的教材。纵横家绝大部分都出生于民间,为了获得君王的垂青,更为了荣华富贵,必须苦练把死人说活的口才,更要学会窥探别人内心的想法。

对于司马迁来说,纵横家所著的小册子,是手上除《秦记》以外,最珍贵的战国史料。

有总比没有好,司马迁将这些纵横家所述的内容写到了自己的《史记》里。

所以在《史记》里司马迁采用史料,有这么一句话:“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战国时那些灵活运用的对策也是可以采用的,何必上古的呢?)”这句话里的“权变”指的就是纵横家如何合纵连横、灵活应对的故事。

到了西汉晚期,著名的大文豪刘向现世了,你所熟知的妖魔鬼怪聚集的《山海经》就是他编辑整理的。

刘向虽是汉室宗亲,却没有整日吃喝玩乐混日子。他是一个爱读书的人,经常光顾皇家图书馆,由于图书馆里的藏书太乱了,嗜书如命的他竟然把书分门别类地整理了起来。顺带把司马迁之前看过的纵横家所著的书籍,编辑成一本赫赫有名的畅销书——《战国策》。

由于司马迁与刘向都采用了相同的纵横家所著的材料,所以《史记》与《战国策》对战国时期很多事件的描写是基本相同的,比如苏秦与张仪是同时期的。

有了史圣司马迁与大文豪刘向两个“大V”的加持,很多人都认为战国史就是他俩所写的那样。

时光就这样过了五百年,史学界也没啥好争论和敢争论的。中间虽然有《竹书纪年》出土,但只是对上古时代历史颠覆了一下,对《史记》里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进行了修订。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不光出土了一具没有腐烂、很有弹性的女尸,还出土了《战国纵横家书》。于是司马迁与刘向盖了两千多年的棺材板,要盖不住了。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地。《战国纵横家书》是利苍儿子的陪葬品。总计二十七篇文章,一万多字,里面百分之六十是从未见过的文章,其余的文章内容基本与《史记》《战国策》记载一致。

《战国纵横家书》随利苍儿子埋入土中后,就在市面上失传。其中那百分之六十的内容更是西汉中期司马迁与西汉末期刘向看不到的珍贵史料。

《战国纵横家书》里面的故事主人公绝大部分是苏秦,并且明确地记载了苏秦的活跃时间是从燕昭王至齐湣王时期。

可是为什么到了司马迁的时候,他看到的纵横家的著作里,苏秦穿越了呢?

我们来做一个推理。

由于纵横家绝大部分都是出生于民间的人,他们所著的纵横家的故事是有一个最初的版本,我们称作1.0版本。

到了西汉初期,1.0版本里关于苏秦记载的那一部分被埋入马王堆,从此失传。所以1.0版本变得残缺了。

对于纵横家来说,最要命的是他们在汉初遇到了严重的行业危机,天下太平了!

纵横家就是靠着嘴上功夫游走于诸侯之间的,天下越乱,纵横家的市场越大。可是到了西汉,天下统一,没有了诸侯的相争,唯一还有点市场的,就是西汉东边的刘姓诸侯国。

为了彰显自己在行业里具有强大实力,就要能推广自己,就像现在企业给自己制作宣传用的广告一样。做广告请明星代言,事半功倍。张仪、苏秦不就是现成的吗?

于是纵横家们对残缺的1.0版本进行艺术加工。为了增加纵横家故事的戏剧性与冲突性,他们把张仪的对手公孙衍换成了苏秦,让苏秦提前穿越,至于他替燕国当间谍搞垮齐国的事,就说是他弟弟干的,反正原版苏秦记载也缺失了,这就是2.0版本。

举个例子,1.0版的《战国纵横家书》里苏秦第一次出场是在公元前312年,齐宋攻魏时,出自《苏秦谓陈轸章》这篇。为了穿越的需要,2.O版本把苏秦换成了苏秦的兄弟苏厉,把苏秦第一次出场时间提前到公元前337年,秦惠文王刚继位的时候。司马迁不清楚其背后的原因,把这篇换角的文章,几乎原封不动地用到《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经过一番修改,就变成我们看到的2.0版本的纵横家故事,苏秦被穿越了!

2.0版本的纵横家故事被西汉政府收入到了皇家图书馆,虽然里面故事颇具戏剧性,但也有一定史学价值。司马迁与刘向没有看过1.0的原版,那就直接编入《史记》与《战国策》吧。

所以,我们看到的《史记》与《战国策》里的纵横家,那都是毒鸡汤一般的存在,他们个个都是逆袭的楷模,随便说几句话,诸侯们就大彻大悟,相见恨晚,心甘情愿地把国家交给纵横家打理。

苏秦的故事讲完了,一个数百年的老牌大国齐国,自己把自己玩崩了,也在苏秦的手上灰飞烟灭。而楚国在楚怀王统治时期江河日下,已无力与秦国抗衡。战国时老牌三大国秦、楚、齐,最后只剩下秦国一家独大。

秦昭襄王迎来了大好时机,他所处的时代没有一个强劲的对手。此时一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死神,即将驾驶着秦国这台诸侯粉碎机,踏上新的征程。

他,就是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