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胡服骑射 少年英主赵武灵王(1 / 1)

公元前295年,即将饿死的赵雍孤零零地躺在沙丘宫的**,应该会想起父亲去世时,年仅十五岁的自己对抗五国来犯之敌的壮阔场面。

赵雍正是威震战国历史的赵武灵王,他更是中国古代的“骑兵之父”。他死后留下的赵国军队,成为秦国统一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

公元前326年,赵雍的父亲赵肃侯死了,留给赵雍的家底并不殷实。

赵国作为曾经三家分晋的领头羊,在春秋末年风光无限。可是一进入战国时代,就流年不利,而且一落到底,经常被魏国按在地上暴揍。

此时赵国的境况已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西有虎狼的秦国,东有强悍的齐国,更要命的是战国第八雄中山国嵌入自己的腹地,中山国只要一闹腾,赵国就得跟着闹肚子。

父亲死了,对于赵雍来说是一件悲伤的事。可作为一国之君,他没有时间去悲伤,他必须接下父亲手中的烂摊子。

摊子虽烂,但是仍有很多诸侯觊觎。就在赵国办丧事的时候,秦、楚、齐、燕、魏派人前来吊唁。

家里办丧事,会有重情义的客人来吊唁,慰问家属,而赵雍面对的客人却都不是什么善茬。

战国就像动物世界一样,七雄就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顶级猎食动物。当其中一位倒下时,鲜血的气味必然引来其他猎食动物的抢夺厮杀。

前来吊唁的五国,不光带着慰问品,还带来了军队。

在这些诸侯眼中,赵雍才十五岁,才刚刚束发,离加冠成年还有五年,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有何畏惧?

赵国此时处于主少国疑的危险境地,然而赵雍却显露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

一身素服坐在朝堂之上的赵雍下令:“全国戒严,边境处于战备状态,调集精锐保卫邯郸。”

当五国大军来到赵国边境时,看到边关守备森严,俨然一副打仗的架势。

接着五国使者收到赵雍的命令,只准使者进入赵国,如有军队进入,即为宣战。

看到赵国早有准备,五国占不到任何便宜,只能让使者前往邯郸吊唁了事。

无计可施的五国使者,在赵军的看护下,来到重兵把守的赵都邯郸。

这五位使者来到灵堂,看到接待他们的赵雍时,发现这个少年面对诸侯列强,竟毫无畏惧,言语之中更露出一丝霸气。

五位使者吊唁完赵肃侯后,见捞不到任何好处,就撤兵回国。一场灭国危机,在少年的手中无形地化解掉了。

越是危机,越是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英主,让赵国上下仿佛看到新的希望。

赵肃侯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325年,赵雍正式继位,史称“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刚继位,年纪较小,没有治国经验,他任命阳文君赵豹为相国,辅佐自己。赵豹能担任相国,只因为他是王室成员,资历较老而已。真正对赵武灵王起到关键帮扶作用的人是肥义。

肥义是赵肃侯时的重臣,此人忠肝义胆、眼界开阔,是赵武灵王最信赖的人。每逢遇到大事,赵武灵王都会把肥义叫来商量。

深受赵武灵王信任的肥义,把这位少年君主当作自己一生的守护对象,最后更为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刚继位后不久,赵武灵王赶上一个好事情——称王!

公元前323年,纵横家公孙衍策动魏、赵、韩、燕、中山五国一起称王。十八岁的赵武灵王第一次参与了国际外交大事,年少的赵雍感到无上荣光。

自己祖上只是晋国一个大夫,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周天子认证的合法诸侯。而到了自己在位时,赵君已不再是周天子的臣子,而是与天子平齐的王。

少年时过得太顺,长大后就要吃大亏。

很快一个巴掌就把赵武灵王打醒了,让他明白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扇巴掌的正是素有“诸侯粉碎机”之称的秦国。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搞起了一场五国伐秦的大戏。结果到场的只有赵、魏、韩三国,主演楚国临时罢演,配角燕国临时缺席。

大戏已经开始了,只能硬着头皮演下去。

函谷关成为表演的舞台,作为大反派的秦国在函谷关把赵、魏、韩三国揍得血肉模糊,三国直接重伤不治被抬出了舞台。其中赵军的八万颗人头集体搬家,被秦军拿回国用来论功授爵。

一直顺风顺水的赵雍摸着自己被秦国扇肿的脸,方才发现所谓“王”的称号,在强秦面前,如同粪土一样不值一钱!

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战国诸侯都自称为王,而赵雍的一生绝不提“王”,谁跟他提“王”,他跟谁急!而赵武灵王的称号,则是他死后,人们对他的尊称。

尊号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可是一个人能主动放弃尊号,那他一定是不想为虚名所累,想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赵雍要的是像秦国那样彪悍的军事实力,而不是徒有其表的虚名。

闷声发大财,暗中积蓄实力,是赵武灵王经营赵国的理念,他到死都没有与战国其他六雄发生过火并。

既然他没有与六雄打过仗,那谥号里怎么会有“武”字呢?

因为他掀起了一场轰动时代的军事改革,正是这场改革让他成为中国古代骑兵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