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韩非子就必须要加一个“子”,他是战国最后的思想家!

韩非子作为荀子的高徒,才高八斗,连学长李斯都自叹不如。可惜韩非子有口吃,说话不利索。

在荀子那里学习完回到韩国后,韩非子看到韩国即将被秦国灭亡,便忧心忡忡地向韩王安上书。

可是韩王安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你上你的书,我接着我的声色犬马。

韩非子贵为韩国公子,看着自己国家一天一天没落,内心充满了焦虑。

韩王安不重视法制建设,不用自己君王的权威来驾驭臣子。不重视踏实苦干的人,却重用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一些游侠成为流窜犯,经常制造刑事案件破坏国家治安。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得不到重用,都是奸邪小人活跃在台上。

战国时,有才华的人一旦官场失意,就会化悲痛为创作灵感,开始著书立说。

韩非子的老师是儒家大咖荀子,荀子本身就是一个颇具颠覆性思想的人,他看重现实,更发掘出了人性的阴暗。荀子想让人通过学习,在礼的约束下,实现儒家理想的礼制社会。

荀子也经常鼓励学生,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师的思想有颠覆性,学生的思想只会更具毁灭性。

如果荀子还活着的话,一定要抽自己的嘴巴。明明自己是儒家,教出来的两个高徒不但处处与儒家对着干,还欺师灭祖。韩非子竟成为法家集大成者,李斯在秦统一天下后焚烧儒家经典。

韩非子在荀子那里熟读儒家经典,可是他却认为这些书讲的都是上古时代的人,并不适合现在。不过,他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看重现实,不指望人们会良心发现,为了维护国家秩序光用礼是不够的,更得用法。

于是韩非子开始著书立说,他的文章被后人整理成著名的帝王教科书——《韩非子》。

现在有很多人买李宗吾写的《厚黑学》,想从这本书里学习混社会的经验,不仅使自己不被人算计,还能学会如何算计别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读书是不好的,尤其是年轻人。其实《厚黑学》这本书的名字有点标题党的意味。要论哪本书厚黑功力最深厚,还得数《韩非子》。

《韩非子》这本书很厚,洋洋洒洒十万字。其实里面的精髓就三个字——法、术、势。

不要小看这三个字,如果君王能够领悟,他将无敌于天下。如果我们普通人能参透,将纵横于职场。

法、术、势是韩非子的理论精髓,而这三个字却是建立在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之上的。在韩非子眼里,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不要把人想得太高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靠利益维持的。

要想把国家治理好,百姓顺从,官员忠诚,必须要学法家。

可是从战国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几百年,各国都有著名的法家人物,关键要学哪一个呢?

韩非子把法家总结出了“法”“术”“势”三个流派。

“法”派代表人物是秦国商鞅。商鞅只讲刑罚,不徇私情,秦国因此快速富强。可是国家富强了,却被大臣用来作为扩张势力的资本。比如魏冉把陶邑作为自己的封国,吕不韦权倾朝野。

“术”派代表人物是韩国申不害。申不害教导君主要让手下的大臣害怕自己,让大臣们永远猜不到君主在想什么。君主要假装自己不听见、不看见、不知道、不暴露自己的欲望。那些大臣就无从讨好君主,不敢隐瞒自己的错误。君主从而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术”也是有危害的,它不注重法令,让奸臣有可乘之机。

“势”派代表人物是慎到,要求加强君主权威,只有君主有权威,才能正常发号施令。

只要将法家的“法”“术”“势”三者合一,国家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韩非子的理论虽然在国内闻着不香,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秦王政闻着可真香啊!

闻着香,就要吃。

于是秦王政让人找来了市面上广泛流传的韩非子的文章,嬴政看了《五蠹(dù)》这篇文章后明白,有五类人像蛀虫一样危害国家,儒士(荀子的棺材板按不住了)、言谈者、游侠、逃兵、从事工商的人。

嬴政看了《八经》,一般人看了这篇文章,三观崩裂,但是嬴政看了却大声叫好。文章告诉君王,你身边没一个好人,都要提防他们。

造成国家动乱的有六种人,母后、妻妾、子孙、兄弟、大臣、显贵。国君面对身边人,一定要抓住权力不放手,不要顾及伦理道德,对待谋反的人要不择手段。不得不说,韩非子总结得很到位,古代搞政变的都是君王身边的这六类人。

嬴政读完这篇文章后,心想这文章不就是给自己写的吗?想不到在遥远的韩国,竟然有最了解我的人。

自己的弟弟成蟜造反,自己的母亲把玺交给宠臣嫪毐造反,自己的仲父大权独揽……写得太透彻了!

当嬴政看到《孤愤》时,立刻明白韩非子怀才不遇、孤独愤怒的心情。

嬴政从灵魂深处感叹道:“韩非子就是我的偶像啊,如果能和偶像见一面,我死而无憾啊!”

看到了吧,秦王政成了韩非子的铁杆粉丝。已经到了见上一面就死而无憾的地步。每天睡觉前,嬴政都要看一下韩非子的文章,然后把书恭恭敬敬地放在枕边,才能美美地睡上一觉。

很多粉丝为了自己的偶像,都会做出丧失理智的事。

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

嬴政攻打韩国,是为了自己的偶像。

秦王政:“来啊,发兵韩国!我要得到偶像,我愿意做一切疯狂的事情!”

嬴政哪知道,自己是“心动不如行动,激动最后失控”,自己的偶像竟会命丧自己手里。

韩王安:“我招谁惹谁啦?我打不过秦国,派韩非子去和谈。”

韩非子作为韩国大使来到了秦国,令韩非子没想到的是,自己竟是羊入虎口。

有的再次相逢是喜极而泣,而有的则是你死我活!李斯与韩非子两位老同学的再次相逢李斯却要了韩非子的小命。

秦王政看到自己的偶像来了,热情地接待了他,从早到晚不停地聊,把自己心里埋藏已久的话都说给韩非子听。此时,李斯的心情那叫一个酸啊。

没想到学弟成为秦王的红人,嬴政眼里只有他,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韩非子肯定是秦国相国的不二人选,那自己还混个屁啊。

战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学长坑学弟,庞涓把孙膑坑了。作为学长的李斯,为了自己的功名前途,决定要把学弟韩非子坑了。很快,机会来了。

韩非子与秦王政天天在一起侃大山,可是韩非子没有忘了自己的使命。他是来和谈的,期望秦国不要攻打韩国。

此时的秦国有一个著名的纵横家叫姚贾,这个人代表秦国经常出使各国,挑拨离间,破坏抗秦同盟。韩非子就故意向秦王政说,姚贾与东方诸侯私通,我作为韩国人,他就私下与我们通敌。

秦王政一听,立马把姚贾隔离审查,毕竟粉丝对偶像是无比信任的。

接着,韩非子与秦王政聊天的过程中,无意中得知李斯制定了“先灭韩以振诸侯”的策略。

韩非子对秦王政说:“秦国攻打韩国,赵国必救。赵国比韩国强,赵国才是秦国的心腹大患。所以秦国应该先灭赵!”

嬴政听完后觉得有道理,就把这意见转告给了李斯。

李斯作为韩非子相处多年的学长,他敏锐地察觉到韩非子对秦王的谏言别有目的。趁此良机,李斯要揭穿韩非子的真面目,置他于死地。

李斯在秦王面前驳斥韩非子的言论:“韩国就堵在秦国的家门口,更是东进中原的绊脚石。如果秦国攻赵,齐国必救。那时秦国将对付齐赵两国。韩国表面老实,其实一肚子坏水,当秦国与齐赵两国僵持不下的时候。韩国联合楚国、魏国,攻打秦国。那时秦国将被诸侯联军重创,只能退回函谷关。”

聪明的嬴政立刻觉察出了韩非子的诡计,如果换作别人的话,早就人头落地,可韩非子毕竟是秦王的偶像,嬴政并没有要动他的意思。

被限制自由多日的姚贾被无罪释放,吃了多日清汤寡水的他,决定报复韩非子。李斯正愁没人和他一起整韩非子,于是两人串通在一起,联名向秦王告发韩非子。

秦王政看到两位重臣面带怒火来到自己的面前,他意识到不是件小事。

“大王,韩非子是韩国人。他此行的目的是想挑起我国内部不和,误导秦灭六国的战略决策。韩非子是韩国公子,他为自己的祖国也是应该的。如果大王放他回去,他了解秦国内部情况,这会给秦国带来危害!请大王按照《秦律》处置他!”

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好的事、不好的人,心里都会埋藏个小火药桶,你不去点燃,它就不会爆。可是一旦有坏人在旁边煽风点火,人的怒火定会爆炸。

嬴政心想:我妈坑我,我仲父抢我的权力,连我的偶像都骗我。他虽然喜欢韩非子,但是他公私分明,既然偶像不能为我所用,那就不能让他成为秦国的敌人。

秦王政:“李斯,韩非子的审讯交你处置。”

李斯假装一脸严肃,内心却狂喜万分。

韩非子被捕,关在了云阳的监狱。李斯日夜审问韩非子,从精神到肉体折磨韩非子。

折磨够了,该弄死了。

李斯捧着一杯毒酒进了牢房,看着已经不成人形的学弟韩非子。韩非子也看着李斯,冷冷地笑道,“我把人心的险恶全部都看透了,唯独没有看透你。我现在的一切都拜你所赐,现在你是来送我走的吧?”

李斯:“我心胸坦**,从无要陷害你的想法。我作为秦王的臣子,就要按照秦国的刑罚来秉公办事。你作为韩国间谍来秦国从事破坏工作,死罪难逃。作为同窗多年的老友,这是一杯毒酒,你喝了吧,至少能减轻点痛苦。作为老同学,只能帮你到这个份儿上了。”

韩非子看着眼前的毒酒,又想哭,又想笑。自己有旷世之才,却无处发挥,最后落到被毒死的悲惨地步。

“死了,也算解脱了。”说完韩非子一饮而尽,死了。

秦王政事后气消了,可是转念一想,韩非子不愿效力秦国,却可以养着他,没必要杀他呀,秦国又不差他这碗饭。

“来人啊,赶紧派人赦免韩非子!”

可惜晚了,韩非子早已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