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推广胡服骑射后军力大增。赵武灵王经常率领骑兵在边境武装游行,有事没事搞个军事嘉年华。曾经和胡人一起南下打劫的楼烦与林胡看着赵军实力如此彪悍,心生胆怯。
而赵武灵王却向楼烦王与林胡王放出了和平鸽。
只要你俩投靠本大王!就享有赵国编制,有吃的有喝的,不用冒着生命风险打家劫舍,但工资不是白拿的,要肩负起保卫赵国的神圣使命。
楼烦王与林胡王觉得这笔买卖太划算了。要不是自己部落生产力低下,连个锅碗瓢盆都造不出来,谁愿意去打劫呀。被赵国收编,收入稳定,又有编制,太划算了。
这两位曾是危害赵国边境的劫匪头目,在利益的**与武力的逼迫下,选择放下屠刀,全面倒向赵国。此后这两大部落,成为赵国重要的骑兵与马匹来源。
接着赵武灵王派遣众多能人前往其他诸侯国担任外交联络员,目的就是搞好各国关系,尽量避免介入错综复杂的中原战事。
赵国周边环境处在一片祥和之中,但赵武灵王可不是和平爱好者。他之所以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面孔,就是要在自己集中赵国所有军事实力对外作战时,没有他国从背后偷袭。
而赵国即将全力以赴攻打的目标,正是战国第八强——中山国。
中山国是狄人建立的国家,狄人在春秋时期是让中原诸侯闻风丧胆的存在。
不过,狄人在与中原诸侯交战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中原先进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一员,并建立了中山国。虽然中山国综合国力在战国排第八,但是它小而强,更重要的是家里还有钱。
有钱人就怕被贼惦记,第一个来的贼就是称霸战国初期的魏国。魏国倾全国之力,在带路党乐羊的指挥下,吞并中山国。可惜消化不了,没多久又全吐了出来,中山国复国成功。
中山国再次屹立于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从此它开始剑走偏锋,放下武器,拾起书本。然而中山国学的不是实用的法家与兵家,而是儒家。
儒家弟子遍布中山国,中山国成了礼仪之邦,每个臣民都有仁爱之心。士兵不认真操练,农民不辛勤耕种,他们学习儒家经典,动不动就来个子曰。
曾经你们中原诸侯视我为蛮夷,现在我拿下了儒学经典,从内里褪去了野蛮,我和你们一样都是文明人了。
可现实是残酷冷血的!
一个诸侯国在战国时代不思进取,随时都有被灭亡的危险。法家、兵家是每个诸侯国的必修课,而儒家只是选修课。
此时的战国七雄正夜以继日地修必修课学分,生怕自己落后。中山国本身就在战国诸侯里排名靠后,之前还被开除一次,现在好不容易复学了,却死不悔改把选修课当成了必修课,就等着再次被开除吧。
赵国的一把屠刀已经架在了中山国的脖子上。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的第二年,赵国倾全国之力攻打中山国。
虽然中山国走上了自我作死之路,但是他走得一点儿都不安详。毕竟国力是战国第八雄,骨子里流着蛮夷的血。
放下儒家经典,拿起刀枪,我们依然是战斗力彪悍的狄人。
面对赵国,中山国也是有底气的。
中山国的底气来自铁甲铁兵器。
中山国有着冶金工业,可以制造出铁甲与铁兵器。要知道当时铁器还主要用于农耕工具,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身上大部分还穿着皮甲,手里还攥着青铜兵器。
铁甲的防护要比皮甲好,铁兵器也要比铜兵器坚硬。中山国士兵的防护力与攻击力要远远超出赵国士兵一个时代。
面对这么一个小而强的敌人,赵国也使出了吃奶的劲儿。
据史书记载:“赵氏攻中山,中山之人多力者曰吾丘鴥(yù)。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也。几至将所而后死。”
意思是,赵国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军队里面有好多力大无穷的战士,其中一个叫吾丘鴥。他身着铁甲,手拿铁杖进行战斗。所到之处,敌人的身躯都被他击碎,敌人的军阵都被他攻陷。打到兴头上,遇到敌人的战车,直接拽在手里扔了回去;碰到敌人,直接把敌人举起扔回去。直到最后壮烈战死。
中山国这些身着铁甲、手拿铁器、力大无穷的勇士,就是战国版的钢铁侠,给赵军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鬼知道,如果自己遇到这些人,会不会被他们当成铅球一样扔飞出去。
既然一口吃不下,那就慢慢吃。这一吃,就足足花了九年时间。
从公元前305年到公元前296年,赵国持续不断地向中山国发动大规模战役。
中山国虽然强,但是毕竟体量小,架不住赵国这么无限次的疯狂进攻。最后中山国终于灭亡。
得胜回国的赵武灵王,论功行赏,大赦全国。全国上下连续举行五天五夜的大聚餐。
然而,赵武灵王吞并中山国,只是为了拓展实力。赵武灵王是像烈马一样的男子,他的心始终在北疆的草原上驰骋。
就在中山国战事结束之后,他开始酝酿一场惊天的军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