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开始了维权行动。既然秦国不愿意割让商於六百里土地,那么楚国就用武力来夺取。

豪横的楚怀王对胜利有着强烈的自负,自从他老爹楚威王征战四方开始,楚军未尝败绩!

楚军以屈匄为主帅,率领大军沿汉水、丹水直扑商於道。

秦军以魏章、樗里疾为主副帅,率领秦军出武关迎敌。

秦楚两国,从公元前627年崤之战共同对抗晋国后,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当年吴国灭楚战争中,要不是秦国仗义相救,楚国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有意思的是,当年救楚的是秦国,现在亡楚的也是秦国。

这一仗,终结了秦楚315年的友好历史,双方携手迈入一片鲜红的血海。

两支大军最终在丹阳(今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附近)相遇,大战一场。

没想到,楚军有多大脸,就现多大眼。楚军败得有多惨呢?

我们可以参看秦军的统计数据,由于秦国的二十级军功制,每次大战结束后,就要认真仔细地核算斩杀敌军的人头数,好给将士晋升爵位。

据史料记载,秦军斩杀甲士的人头达八万颗之多,俘虏主将屈匄及列侯、执珪(高级爵位)七十多人。

魏章、樗里疾挟大胜之余威,率领大军夺取了楚国在汉中的领土。让关中、汉中、蜀地连成了一片。

收到楚军大败的消息后,楚怀王陷入歇斯底里的疯狂。他就像赌桌上赌红了眼的赌徒,还要继续疯狂下注,不惜把全部身家性命摆在赌桌上。

“我一支军队输了,那么我把所有军队全部押上,看我能不能赢!”

一场决定楚国国运的大战——蓝田之战即将爆发!

楚怀王把楚国能动的男人全部征召入伍,凑集了数十万大军,杀向商於道。

此时一位诗人站在郢都的城头上,望着眼前一直覆盖到天际的大军。出征的大军里有他的亲人、朋友,他衷心祝福这些将士们,希望他们平安归来。这位诗人就是屈原,官拜三闾大夫。

“等你们凯旋,我会写一篇诗文歌颂你们!”

此时,屈原还处于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而秦惠文王已经搞完了文学创作,还向全国公开发表,这就是《诅楚文》。

虽然秦国拥有令山东六国畏惧的虎狼之师,但是楚国好歹是与自己实力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当秦惠文王听说楚国动用全部军事力量,直扑商於道而来,内心也十分忐忑。

秦惠文王收到前线战报后,心跳加速。

“楚军攻破武关,直扑关中而来!”

秦国上下全都慌了,楚国摆出了玩命的架势。武关被攻破,商於六百里已经落入楚人手里,更要命的是秦国大门洞开,楚人将杀入无险可守的秦国心脏——关中。一百年后,楚人刘邦就是走了相同的路线,攻下武关,灭了秦朝。

好在楚怀王的大军攻下武关时,秦军主力都云集在关中。不像刘邦攻下武关时,秦国主力大军都在巨鹿与项羽大战,关中空虚。

可是秦惠文王心里还是没有底,毕竟秦楚从未进行过主力决战,两个擎天巨人交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秦惠文王,一边进行全国军事总动员,一边向神仙祈祷,希望神仙给秦军加持。这心态就像学生在考试前,去庙里面祈祷,希望逢考必过一样。

古代,普通人诅咒自己的敌人,会扎个小人。可是君王都不屑于这种低俗的诅咒方法,他们要搞个隆重仪式,方能显出自己的身份与国家的尊严。

为了让神仙显灵,秦惠文王专门出了一趟差,回到秦国旧都——雍都。咸阳虽然是秦国首都,可是雍都仍然保留着秦国的宗庙。所以秦国的大型祭祀及庆典活动还得在雍都举行。

秦惠文王到了雍都的宗庙后,不光拜一个神仙,而是拜了秦国人气旺的三位大神祈祷。这三位大神分别是巫咸、大沈厥湫、亚驼。巫咸是巫师里的名人,大沈厥湫是管下雨的神,亚驼是河里的神。

在《诅楚文》里,秦惠文王颠倒黑白,歪曲事实,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光明无私的君王,楚怀王则被描绘成卑鄙无耻的小人,而自己诓骗楚怀王的事只字未提。

开头说了一些客套话,然后转入正题,回顾了秦楚两国的传统友谊。

“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实勠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袗以斋盟。(从前,我们秦国先君秦穆公与楚成王那是好哥们,两国相互帮扶,好得就像一家人,相互通婚,一直结盟。)”

接着话锋一转,开始向神仙控诉楚怀王不是个东西,反正什么脏水都往他身上泼。

“今楚王熊相,康回无道,**佚耽乱,宣侈竞从,变输盟制。内之则暴虐不姑,刑戮孕妇,幽刺亲戚,拘圉其叔父,置诸冥室椟棺之中;外之则冒改厥心,不畏皇天上帝,及丕显大神巫咸之光烈威神,而兼倍十八世之诅盟。(现在,楚怀王荒**无道,穷奢极欲,破坏秦楚同盟。对内残害无辜百姓,对孕妇动刑,暗杀自己的亲人,拘禁自己的叔叔,把他关在小黑屋的椟棺中;对外冒险扩张,不敬畏神灵,从而违背了历经秦楚十八代的盟约。)”

骂完楚怀王后,秦惠文王向大神阐述秦人将会同仇敌忾,迎击楚军。最后秦惠文王向神仙表达了自己最关键的诉求:

“赐克剂楚师,且复略我边城。(请神仙保佑我们打败楚军,收服我们被侵略的边城。)”

秦惠文王搞完诅咒活动后,内心稍许平静了些。回到咸阳后,秦惠文王站在城楼上,望着从全国征集的数十万大军,源源不断地奔往前线。

秦国大军在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驻扎,准备以逸待劳与楚军决战。

蓝田位于商於道的出口,只要楚军一走出商於道,迎头就会途径蓝田。如果蓝田失手,距离蓝田七十公里的咸阳,将会无险可守。

所以,蓝田之战对秦国来说,是生死存亡之战!

各地征调的秦军陆续进驻蓝田,有的来自蜀地,有的来自陇西,有的来自河西,有的来自汉中,还有的来自当地关中。来自各地的无数秦军汇集在蓝田,在统一指挥下,每天都勤加操练做好备战工作。

一天早上,洗漱完的秦军将士们发现自己脚下的石子开始震动,大地开始慢慢晃动起来,接着从不远处商於道狭窄的山谷里传来海啸般的声浪。秦军明白,是楚国大军来了。

于是紧急集合的牛角声吹响了,数十万秦军将列阵以待。但数十万大军拉开阵势需要花不少时间,好在蓝田地处关中平原,土地平坦,极其适合军队布阵。

当秦军布阵完毕,楚军也完成了布阵。秦楚双方列好的军阵,就像两支蜿蜒的巨龙。

楚军挟大破武关之余威,全军士气旺盛,他们望着眼前富庶的关中平原,想到这里将是他们建功立业的沃土,眼睛放光。整个战国时期,还没有哪支诸侯军队杀入关中,唯独楚人做到了。

兴头上的楚军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声,这声浪如同鼓点一样震撼着对面的秦军。

秦军虽然岿然不动,但是参与这样一场史诗级大决战,内心还是很紧张的。然而在国家生死存亡面前,这些都已经无所谓了。

“来吧,楚人,蓝田将是你们的葬身之地,你们的人头就是我们的军功!”

只听楚军敲起了轰隆隆的进军鼓声,数十万楚军向压路机一样碾向秦军。

秦军毫不示弱,中军为主的步兵待在本阵不动,两翼的车兵与骑兵向楚军反向包抄。

秦楚两翼的车骑兵率先接触交战,楚军战车上的战士披着犀甲,手里拿着吴戈(吴地生产精良的戈)与秦军战车错车格斗。

接着,楚国中军冲向了秦国中军,只见秦国中军阵朝楚军举起了无数把强弩。只听“嗖”的一声,无数弩箭向乌云般压向楚军。瞬间冲锋在前的无数楚军被撂倒一大片。后面的楚军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终于楚国中军与秦国中军交锋,两军主力进行了惨烈厮杀,战旗遮天蔽日。

秦楚两军你来我往,从早上一直鏖战到下午。秦楚中军反复对冲了多次,客场作战的楚军开始出现颓势,中军开始坚守本阵,不再做消耗体能的冲锋。而秦楚两翼交锋中,由于秦人来自大西北,拥有优良的战马,因而秦车骑兵具有了压倒性优势。很快,楚军两翼力战不支,出现崩溃迹象。

瞅准时机的秦军开始收拢队形,准备对楚军发起致命一击。很快,训练有素的秦军向楚军发起排山倒海般的总攻,已经疲惫不堪的楚军瞬间被冲垮。

楚军阵型已乱,楚人毫无还手之力,就连楚军主帅战车的战马都有两匹负伤,战车陷入泥里动弹不得。楚军主帅为挽救濒于崩溃的局势,不停地进军。在战鼓的召唤下,楚军将士虽明知回天无力,仍奋勇厮杀。

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楚国七百多年的荣耀,楚军全部战死在蓝田,身体倒在不属于自己故乡的关中平原。

秦军趁势收复了商於六百里土地。

把楚国忽悠瘸的张仪,受到秦惠文王的重赏,封张仪五座城邑,号曰“武信君”。

韩、魏两国作为秦国新收的小弟,为了报复楚怀王五国伐秦时放的鸽子,两国趁楚国主力在蓝田与秦国决战之机,偷袭楚国,掠夺了不少土地。韩宣惠王在偷袭中表现最积极,谁让楚怀王不地道,不光五国伐秦坑了韩国,还在岸门之战中陷韩国于不义。

当楚国郢都收到蓝田之战大败的消息后,举国震动,最难过的莫过于屈原。

楚怀王一朝没有几个明白人,一个昏君,下面必然有一群奸臣,屈原是楚国朝堂上为数不多的健康势力,可惜他只是一个诗人,极其不善于做政治斗争。听闻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死在了蓝田,内心无比地悲愤。

诗人拿起笔,写下祭奠楚国将士的挽诗——《国殇》。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诗人可以用写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悲伤。面对蓝田之战的惨败,作为一国之君的楚怀王不光是悲伤那么简单,而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好在蓝田之战,秦国虽获全胜,但也是惨胜,夺回商於之地后,已无力再次发动对楚战争。楚国只割让两座城池了事。

由于战国史料的缺乏,对蓝田之战的秦楚双方主将是谁,投入兵力确切数字是多少,这些都不得而知。因此蓝田之战的重要性往往被后世低估,反而有人认为丹阳之战才是大决战。笔者认为,蓝田之战才是大决战。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丹阳之战楚国并没有攻占武关,从而拿下商於道。反而是蓝田之战,楚军不但拿下武关,打通商於道,甚至一口气攻入关中,与秦军决战于蓝田。而秦国关中第二次被攻入,乃是百年后的秦末农民起义。

说明蓝田之战,楚国是举全国之兵。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军,秦国也应该是全国动员,秦楚都是带甲百万的超级大国,双方投入的兵力,仅次于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

还有一点,很多人认为诗人屈原所著的《国殇》是对丹阳之战阵亡将士的挽歌。可仔细推敲的话,其实写的是蓝田之战。

我们可以从诗里找出三条线索。

线索一

“国殇”是指为国捐躯的人,其中“殇”字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未成年就死的孩子,另一种是战死在外的人。

丹阳之战是位于商於道靠近楚国一侧发生的战争,楚军虽然大败,被斩杀八万多人,但是在靠近丹阳之战发生地附近的丹江水库出现大规模的吉岗楚墓,墓里都是阵亡将士的遗骸,埋葬时间与丹阳之战相吻合。

由于楚怀王在丹阳之战后,举全国之兵攻下武关,拿下商於之地。吉岗楚墓所在位置也算是楚国领土。这些阵亡的将士就不算死在国外,更谈不上“殇”。而蓝田之战,楚军全部战死在秦国关中,符合“殇”的本意。

线索二

《国殇》中有一句“严杀尽兮弃原野(战士们全部战死被弃原野)”。这句话说明战场在一平坦的原野中,而丹阳之战的爆发地商於道,周边都是险峻的秦岭。

线索三

诗中另一句,“平原忽兮路超远(平原弥漫路途遥远)”,表明这片平原路途遥远,而丹阳之战爆发地就在楚国大门口,符合条件的只有远离楚国的秦国关中大平原。

蓝田之战是楚国历史的分水岭,绝大部分青壮年都抛尸关中,楚国的实力断崖式下跌,诗人屈原也不得不写首诗来悼念。受到重创的楚国从此无力再与大国对抗。

其实楚国介于秦、齐之间,是双方争取的对象,完全可以左右逢源,长袖善舞,为自己谋划最大的利益。而经过楚怀王这一搞,秦、齐都成了自己的敌人,齐宣王可不是善茬儿,他在积蓄力量,当初楚怀王是怎么派人骂他的,他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蓝田之战对楚怀王来说,只是把人赔没了。十年后,齐宣王将会对楚国掀起另一场浩劫,让楚怀王差点把家业赔光了。

智商一直不在线的楚怀王,从不检讨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做梦都想把诈骗犯张仪碎尸万段。

万万没想到的是,梦想成真了,张仪会主动送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