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凭空消失,而且是罗马人的首任国王。

谁来接班呢?这是个问题。

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接班问题,还涉及国家体制的走向问题。

我们前文提到了元老院这个组织,元老院确实权力很大,但元老院还不能决定新任国王的产生。决定国王最终人选的组织,叫作“库里亚大会”(Comitia Curiata)。一般对于国王的产生来讲,元老院可以提名,但最终确认人选,必须由库里亚大会来拍板。当时拍板的方式也很接地气,大家可以举手表决,也可以大声叫喊,哪一个候选人支持团队的嗓门大,就定哪个候选人做国王。所谓的“有理也在声高”,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之一。

库里亚大会,实际上就是普通群众参与的民众大会。确切一点讲,是由罗马公民中的成年男子组成的民众大会。

跟当时亚平宁半岛的人口组成相匹配,罗马人的库里亚大会也由三类人组成——拉丁人、萨宾人和伊特鲁里亚人。当时的全部罗马人,分成三个部落,三个部落就分别对应着拉丁人、萨宾人和伊特鲁里亚人。三个部落的名字后来固定为:Ramnes部落、Tities部落、Luceres部落,前两个的部落名字,很显然分别是以拉丁人的领袖罗慕路斯和萨宾人的领袖塔蒂乌斯的名字来命名的;而第三个部落,传说也对应着伊特鲁里亚人的一位领袖。三个部落,每个部落下面,都有十个库里亚,而每个库里亚,下面则又有十个氏族。

至此,罗马人的日常政权组织形式已经跃然纸上了。

最高处是国王(Rex),此外就是居于中间的元老院,再就是库里亚大会。

而事实上,这种政权组织形式并不是罗马人首创,他诞生在《荷马史诗》(英雄时代)时期,也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迈锡尼、特洛伊文明时期。而这种政权组织形式的官方名称,叫作“军事民主制”(military democracy)。

就军事民主制而言,他的常规组织架构包括:军事首领(Military leader)、长老议事会(Council of elders)、民众会(People’s meeting)。军事首领是名义上的最高首脑,但不能够世袭;长老议事会,被赋予了所有军国大事的先议权;而原则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就是民众会。这种军事民主制对应到罗马早期,也就是国王、元老院、库里亚大会。

最终,按照早期军事民主制的朴素政权组织形式。在罗慕路斯突然升天之后,罗马人选出了第二任国家元首——萨宾人努马(Numa Pompilius)。

在努马之后,拉丁人托里斯(Tullus Hostilius)成为第三代国王,而萨宾人安库斯(Ancus Marcius)成为第四代国王。就这样,拉丁人与萨宾人,梅花间竹般地,将国王这个称号轮转了两次。

意外发生在第五代国王的人选上,这个人不是拉丁人,也不是萨宾人,甚至他根本就不是本地人,他是移居到亚平宁半岛的希腊人的后代——塔克文(Lucius Tarquinius Priscus)。

塔克文的父系是希腊人,母系则是本地的伊特鲁里亚人,因此,塔克文也被认为是拉丁人和萨宾人轮流执政之后的第三势力的崛起。实际上,从塔克文开始,之后的国王权位就一直掌握在伊特鲁里亚人手中,再没有旁落。

塔克文的上台,并非意味着拉丁人、萨宾人与伊特鲁里亚人之间的政治对立越来越尖锐了。恰恰相反,经过一百多年的国家发展,三者之间慢慢地互相融合,互相接纳,不同部落人种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塔克文的上台,也是这种自然发展的一种极致表现形式。

而到了塔克文之后,他的接班人,第六任国王塞尔维乌斯(Servius Tullius)干脆顺应形势,把原来以出身血缘为基准的三个部落的划分方式,改成了以地域划分为基准的新模式。把原来的三部落,转变成了四个城区部落——分别是苏布拉纳(Suburana),埃斯奎里纳(Esquilana),科里纳(Collina)以及帕拉提纳(Palatina)。这个转变,也就意味着罗马的军事民主制进入了新的阶段,之前略显原始的氏族社会,进入了以罗马为中心的城邦时代。

不仅如此,在之前的罗马公民划分中,贵族和平民是公民身份的两个最基本的划分方式。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逐渐繁荣,公民与公民之间的身份差别,极端地体现在了公民对于财产占有的不同来。

贵族和平民之间的财产此消彼长,这也只是在罗马公民层面上来考虑问题的。如果我们再算上公民的范围之外的“客民”,那么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客民是相对于公民来讲的,客民(proletarius)不具备完全的公民权利,但客民也是自由民。就最初的罗马城邦规模而言,罗马只不过是整个亚平宁半岛地区的小城,用蕞尔小邦这个成语来形容罗马是比较贴切的。当时整个广大的亚平宁半岛地区,生活着大量的伊特鲁里亚人,这些人如果慕名来投奔罗马,最开始也就只能是客民。客民虽然政治地位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帮人没钱。有钱的客民在罗马城中,日子过得就会比较舒服,他们在罗马城吃喝嫖赌抽样样都沾,却并不参与赋税徭役、参政议政、当兵打仗。因为这些事,是属于公民范畴内的事情。久而久之,必然引起罗马公民的不满。

所有这一切,都是留给第六任国王塞尔维乌斯的一个新课题。

于是,塞尔维乌斯在任期间,他对所有罗马自由民进行了一次财产摸底普查行动。在这次行动之后,他将所有的自由民,按照财产拥有数量,重新划分成了五个等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财产拥有量是与他们能够提供的作战配置单元相匹配的。这个基本的作战配置单元,叫作森都里亚(20),也就是“百人团”,由一百个士兵组成。

对于富人来讲,他们提供的森都里亚,必须是重装步兵,也就是带盔甲防护的。其实对于前三个等级来讲,重装步兵只是起步价。

第一等级的森都里亚重装步兵,必须是全副武装的,拥有头盔、胸甲、腿甲、长矛、圆盾、剑;第二等级的重装步兵,则就省掉了胸甲;而第三个等级的重装步兵,进一步省掉了腿甲。

考虑到经济条件的不同,后边两个等级的士兵都是轻步兵。

第四等级只有长矛和标枪,第五等级则只有石块和投石器。

后来在第一等级之前,还出现了骑士百人团,顾名思义,这部分就是富人阶层中的贵族。这部分人就不仅是重装步兵了,而是重装骑兵。而在所有的五个等级后边,还有个无产阶级,这部分人基本上啥也提供不了,军事上只能是参与一些比较低级的协助任务。

关于与财产等级高度相关的森都里亚,这里只是介绍了军事功能。

实际上森都里亚是和政治高度相关的。

第六任国王塞尔维乌斯规定,每个森都里亚有一个投票权,那么所有森都里亚组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人民民众会——森都里亚大会(comitia centuriata)。

按照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财产等级划分,贵族们拥有十八个骑士百人团,也就是十八个森都里亚;而第一等级拥有四十个青年百人团和四十个老年百人团,也就是总共八十个森都里亚;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第四等级情况差不多,各自拥有二十个森都里亚,和第一等级一样,青年百人团、老年百人团也都是五五分;第五等级稍有增加,共有三十个森都里亚,十五个青年团,十五个老年团。无产阶级,也有五个或者六个百人团。

这样算下来的话,森都里亚大会,总共一百九十三个或者一百九十四个投票席位,而其中单单是富人或者富人阶层以上,就占据了九十八个席位。那么在实际的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期间,投票的顺序也是从第一等级开始,到第五等级结束。那么占据了九十八个席位的富人们,如果意见一致的话,后边的投票也就成了走过场。因为穷人们还没开始投票,前面富人们的票数,就已经在森都里亚大会中过了半数。

这套森都里亚大会体制,对全国人民的财产进行了普查并登记,同时把提供的军事义务同享有的政治权力相挂钩,十分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也十分科学。到后来完全取代了库里亚大会,成为早期罗马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过,让我们感到颇为诧异的是,罗马富人的数量居然能够占据到公民的多数。如果从常理分析的话,这样的“富人”,其实已经远远算不上富人了。确切地说,只能算是中产阶级。

换言之,罗马城邦体制确立之后,森都里亚大会就成了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那个环节,而其中的中流砥柱,是中产阶级和贵族阶层。而若干年以后,就在森都里亚大会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由全体罗马公民参与的新的公民大会组成形式——特里布斯会议(Comitia Tributa)。

实际上,第六任国王塞尔维乌斯是一位相当成功的军事民主制度统帅。他在位期间,创立了森都里亚大会制度。同时因为军事上的崛起,大量战俘作为奴隶充实到了罗马人民的生活中,确立了罗马早期奴隶制度。政府班子制度化运作的同时,塞尔维乌斯还动员人民在罗马市中心修建了玛尔斯广场(Campus Martius),而玛尔斯广场后来则成了罗马政治的象征。

这样,在六王塞尔维乌斯时期,氏族部落消失,城邦分区确立,让罗马彻底进入了城邦时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王国。从第一任国王罗慕路斯到第六任塞尔维乌斯,“王政罗马”从雏形到成熟,终于在欧洲历史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毫无疑问,塞尔维乌斯让王政罗马达到巅峰时代。

然而,塞尔维乌斯并非十全十美的国王。比如当初他的登位,就包含着各种瑕疵,也开创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