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是当地管理粮仓的小公务员。有一次他上厕所,看到厕所里有老鼠在吃脏东西,看到有人进来后,就立刻逃走。后来他去粮仓清点粮食,看到粮仓里的老鼠吃着屯粮,长得又大又肥,生活安逸,见到人来了也不躲避。

“都是老鼠,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看来这都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李斯不禁感叹道。

对普通人来说,能考上公务员吃皇粮就不错了,可是在李斯看来这与低贱的厕中鼠没啥区别,他追求的是位极人臣。

天下诸侯纷争,每个君王都想得到一流的人才。而这些人才要想成为人上人,必须要有出色的才华,方能成为仓中鼠。

去哪里提升自己的学识呢?

碰巧大儒荀子曾被春申君邀请来楚国做官,现在退休了正在养老呢。去他那里求学,一定可以提升自己。

荀子一生不得志,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李斯拜入荀子门下后,认真学习。就在李斯学习期间,有一位地位高贵的人从韩国而来,向荀子求学。他就是韩国公子韩非子。

韩非子出身名门,天子聪慧,从小就受过一流的教育,来荀子这儿求学,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术层次。他要从韩国顶尖,变成天下一流,最后自创门派,成为一代宗师!

所以李斯与韩非子两人的人生追求是不一样的,一个想混得更好当大官,一个想成为学术大师。

由于两人的追求不一样,人生道路也就不一样了。

李斯出生平民,韩非子出生贵族,却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同窗好友。作为学长的李斯,对韩非子的才学也是暗自佩服。

几年之后,李斯觉得学成可以离开了。在选择求职单位时,他思虑再三。自己是楚国人,可是楚国日薄西山,全天下人都知道秦国迟早要统一天下,就去秦国吧。

临走前李斯向老师荀子辞行:“老师,我打算走了。”

荀子:“既然你要走,为师也不留你。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了,你打算去哪里呢?”

李斯:“我打算去秦国。”

荀子:“秦国是虎狼之国,儒家学说不受欢迎。我当年去,见了范雎,见了秦王,却没有重视我。你去那里,他们会重用你吗?”

李斯:“去碰碰运气吧,人一旦有了机遇,就一定要抓住。现在秦国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正是我们这些出生平民的人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地位卑贱,又不想追求富贵,那活得跟牲口有什么区别。人生中,最大的耻辱是卑贱,最大的悲哀是贫穷。所以我决定去西方秦国求职。”

荀子听完后满脸错愕,他一生想做大官,是想实现孔子理想的礼制社会,而李斯是想升官发财。

看着脸上仿佛写着功利两个大字的李斯,荀子感到了悲哀,他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

“你走之前,为师送你一句话:‘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修行,在没有做官时,追寻自己的内心是快乐;得到官职后,以治理为乐趣。所以君子一生都很快乐,没有忧愁。小人在没有得到官职前,一天到晚愁眉不展;得到之后,又怕把官职丢了,也没有一天快乐。

李斯听完后,默不作声,过够了清贫日子的他,一定要不择手段出人头地。

可是李斯的一生竟如荀子所描述那样的,并没有真正感觉到快乐,他总是怕人夺走他的权力。虽然他最后爬到了相国的位子,但他总是在惶恐与不安之中徘徊,最后死得也极其凄惨。

渴望变成仓中鼠,可内心却仍是一只厕中鼠。厕中鼠是李斯一辈子甩不掉的宿命。

社会底层蕴藏着大量有才华的年轻人,而战国乱世又让他们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李斯来到秦国,正巧秦庄襄王刚去世,他决定拜入相国吕不韦门下。由于李斯是荀子的高徒,吕不韦给了李斯一个郎官的职务。虽然郎官级别很低,但是郎官可以经常见到秦王。能在秦王面前留下好印象,以后一定能飞黄腾达。

由于李斯学富五车,经常在少年嬴政面前侃侃而谈,给嬴政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嬴政先让他担任长史,后又封他为客卿。

就在李斯成为客卿后,风光不到两年,他的后台老板吕不韦就倒台了。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一个叫郑国的水利高级工程师,让李斯丢掉了饭碗。

郑国是韩国人。韩国被秦国持续暴击,知道自己被秦国灭只是时间问题的它,决定再抢救抢救争取多活一会儿。

于是韩国想出来一个计谋:让秦国修大型工程,耗光秦国精力。的确,有的帝国因为修建大型工程,加速了自己的死亡进程。譬如,秦帝国修长城,隋帝国修大运河。

韩国想来想去,让秦国修什么能耗死它呢?

水利!

修水利,又要花钱,又要征召百姓,多破费呀!

郑国作为韩国派出的高级间谍,以水利工程师身份为掩护,悄悄打入了秦国内部。作为外籍专家,吕不韦对他高度重视,希望他能对秦国的建设建言献策。

“关中缺水少雨,而泾河流量大,水里的泥沙肥效好,正好关中西高东低。可以引泾河水,由西向东注入洛水,沿途可以灌溉四万余顷田地。”

相国吕不韦觉得很有创意,于是任命郑国修建水利。没想到这一修竟是个无底洞,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投了进去,修了十年还没有修完。

后来吕不韦倒台后,郑国作为吕不韦的人也受到了审查。这一查不得了,他是韩国间谍的身份也彻底暴露了。

秦王政想见见这个潜伏多年的间谍。

郑国见到秦王政说道:“我虽然是间谍,修建水利只是让韩国多活几年,但是如果把水利修完,关中将更加富饶。”

嬴政想了一会儿,觉得水利已经修了一大半了,不好半途而废,还不如继续修下去。于是嬴政把郑国放了。郑国把水利修完后,关中粮食产量果然大增。

虽然免了郑国死罪,但是他造成的影响确实恶劣。由于吕不韦、郑国都是外国人,于是秦国内部掀起了一股排外浪潮。

当时,东方诸侯国有很多人在秦国担任客卿,身居要职。秦国王室宗族很多人也因此备受排挤,于是他们借此机会向秦王政谏言,要把秦国的客卿们全部赶走,说他们在秦国只会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嬴政觉得很有理,立刻颁布“逐客令”,命令所有秦国客卿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自行离开,逾期不走,将遣送出境。

楚国人李斯本来在秦国混得好好的,这下不仅丢了官,还被驱逐。他本满心期望在秦国位极人臣,却没想到自己的理想就这样破灭了。

“我不能走,那么多年的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飞黄腾达。我在秦国付出了这么多,已经做到了客卿,决不能就此功亏一篑。”

满满求生欲的李斯,决定向秦王政写一篇著名文章《谏逐客书》。

写完之后,李斯托人交给秦王政,自己便收拾行囊准备走了。

嬴政收到信后,一看,这不是过去常在身边的李斯写的吗?

打开信后,嬴政被信中无可辩驳的观点征服了。

“秦穆公时期,因为得到了百里奚,兼并二十多国,称霸西戎。秦孝公时期,商鞅入秦,诸侯臣服,至今国力强盛。秦惠文王用张仪计谋,拆散六国联盟。秦昭襄王重用范雎,打击了外戚势力。这些明君靠的都是客卿的帮助,客卿从来没有辜负秦国。”这段话,李斯是想告诉秦王政,你们老赢家靠的就是外国人才发家致富。

“美女、音乐、珠宝都来自外国,大王您却照用不误。可是对于外国的人才,却偏偏不用。”李斯想说,秦王政你在玩双标,分明是故意针对外国人。

“泰山不嫌弃细小的泥土,这才造就它的伟大。江河不拒绝细流的汇入,这才造就它的深广。圣明的君主不抛弃他的百姓,才能显示他的贤德。你把我们客卿赶走了,这些有才能的人就会去投靠东方诸侯。这等于是把武器送给了敌人,把粮食送给了盗匪!”李斯警告秦王政,国与国的竞争就是人才的较量,人才都走了,你秦国还玩什么大一统啊!

嬴政看上去凶狠残酷,可是内心深处却很明事理,知道国家利益至上,个人恩怨无足轻重。

于是嬴政立刻派人去追李斯,年轻的嬴政相信,他追回来的人以后必将是秦国的栋梁!

此时的李斯已经走到了骊邑,接到命令后,欣喜若狂,立刻返回了秦国。秦王政升任他为廷尉。

可是嬴政错了,他追回来的并不是一个政治家,只是一个政客而已。

政治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他要实现心中宏大的政治蓝图,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商鞅就是一流的政治家,即使你是地位显赫的权贵,也难逃他的霹雳手段。

政客追求的目标就是功利,只要能给他荣华富贵,他就可以毫无底线。李斯就是这样的人,后来在秦国的几次关键决策上,他起到了掘墓人的作用。

李斯回到咸阳后,再次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可是没两年,一个人的到来,让他感到了严重的危机感,他就是李斯的学弟——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