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了战国时期,各国都开展轰轰烈烈的变法呢?

马克思曾说过,“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

每次社会大变革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具体就表现在人类使用的工具上。李悝看似是变法运动的推动者,其实他只是被当时突飞猛进的生产力推着向前走的人。

人类手里使用的工具在不停地改变,从石器、青铜器、铁器到蒸汽机、电动机、电子产品。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逐步点亮科技树的过程,越往后点亮每一项科技的速度就越快。

当人类捡起地上的石头,拿到面前端详其形状,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打制成石器那一刻起,人类就已向万物宣布:自己是一个高等生物。

当人类能将温度加热到一千摄氏度,然后将铜与锡融化,浇铸成自己想要的青铜器那一刻起,人类生产力便大幅提升,可以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国家。

而当人类把青铜器玩得登峰造极时,就想改玩铁器了。

人类为什么放着成熟的青铜器不要,选择高难度的铁器呢?

在废品回收中,废铜的价格比废铁的价格要贵,而且地球的元素含量前四名是氧硅铝铁,铁的含量本来就高。如果大量开采,铁器的制造成本就会比青铜器低很多。更重要的是,铁器远比铜器要坚硬!

当人类想点亮下一个科技树——“铁”时,遇到了一个巨大挑战,这个挑战确切地说是一个物理问题。

使铁融化的温度比铜要高出四百多摄氏度,而人类当时的加热技术还达不到。

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来说,根本不是个事儿!

如果加热温度达不到,那就让火烧得更旺一些,怎么样更旺呢?只要有点物理常识的人就知道,多加空气呗!

于是中国人发明了一个叫橐(tuó)的鼓风设备,它是由一个大皮囊制成的,充满了弹性。橐的中间高,两边低,像一个骆驼峰一样。大皮囊上有个把手,推动把手可以把空气不断地送到加热炉内,这样就可将加热温度提高到铁的融化温度。

到了春秋末年,晋国的中军将赵鞅下令铸造含有法律条文的铁鼎,说明当时咱们老祖先在铸铁技术方面已经非常先进。

于是问题来了,铁鼎毕竟是个礼器,之前唯一的实用价值就是可以当锅烧东西吃。然而想要拿它当工具用,难度就更大了。

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一些卖扳手、铁铲、望远镜的商家会标榜自己是“军工品质、坚固耐用”,并通过这个卖点来吸引买家。为什么这样标榜呢?因为工具最需要具备的就是坚固耐用。

铸造个金属件还是比较容易的。青铜器是不需要锻造的,直接浇铸成型就可以了;铸造铁鼎也比较容易,只要把铁加热熔化倒入范中,等冷却就成型了。

然而铸铁虽然制造简单,可是它的质地太脆,很容易折断,没法坚固耐用。所以铸铁要做成百姓能用的生产工具,就必须对其进行柔化处理。战国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就掌握了独步天下的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多年。

当解决了铁质工具的耐用性问题后,铁质工具凭借其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了市场。

到了战国时期,铁质工具成为当时的爆款产品,全天下老百姓争相购买,什么锄头、犁、镰刀、斧头都是铁质的。

有了这么坚硬的铁质工具,没有什么是砍不断、犁不动的,就算再粗的树也能砍断,再荒的地也能开垦。

春秋末年牛耕技术得到普及。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铁质工具与牛耕技术相结合,犹如天雷勾地火,一时间生产力爆炸性提升,更多的土地被开垦,更多的粮食生产出来,于是人口也开始爆炸性增长。

古人用火焰与铁奏响了时代前进的华章,掀起了一场改变世界的铁器革命。

一场巨大的科技变革,为社会制度的变革做好了硬件准备。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李悝是如何变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