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三年(887)三月,李儇结束逃离的日子,返回了凤翔。

按照规矩,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应该护送李儇返回长安,可他担心李儇会找他秋后算账,于是以长安的宫殿还在修缮为由,将李儇扣在了凤翔。

说白了,李儇是个宝贝,也是个麻烦。就在当年,因为李儇,李昌符和其他军阀爆发冲突,被杀身亡,李儇这才回到阔别已久的长安。彼时,李儇年仅26岁,可是因为颠沛流离的生活,心惊胆战的逃亡,身体染上了重疾。文德元年(888)三月,李儇的病情突然恶化,朝臣们必须挑选一位新的皇位继承人。

李儇有两个皇子,但去世很早,朝臣将目光转向了李儇的兄弟。文官集团推荐了吉王李保(李儇六弟),可宦官杨复恭却推荐了寿王李杰(李儇七弟)。

两个候选人,李儇选择了后者。

据史料记载,寿王李杰有英武之气,爱好文学,精通军事,胸中很有丘壑。李儇登基之后,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卢龙节度使等职。广明元年(880)十二月,李儇带着皇室成员出逃,李杰就在其中。当时,李杰没有马匹,只能步行随军,在奔跑了几十里路后,李杰终于累倒在地,他对田令孜说道:“我脚痛得厉害,实在是走不动了,求你给我一匹马吧。”

田令孜:“这荒郊野岭的,去哪儿给你找马。”

说罢,田令孜就用鞭子抽他,逼他继续前行。

因为这件事,李杰非常讨厌田令孜,也忌惮宦官集团的权势。不过,他那时无权无势,就算有天大的愤怒,也只能默默地放在心里。文德元年(888)三月,唐僖宗李儇在大明宫驾崩,22岁的李杰登基称帝,改名为李晔,史称唐昭宗。

皇帝是个好职业,可唐朝末期的皇帝,纯属是个大坑。至少对李晔来说,他必须解决三个世纪难题: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经济危机。尤其是宦官集团,游走在皇权的边缘,牵制着李晔,令他深恶痛绝。对杨复恭,李晔保持着敬而远之的心态。比如,李晔会尽量避免和杨复恭的接触,每逢朝政大事,李晔只会找文官集团商议。但是对田令孜,李晔就没那么好的耐心了。

上位之后,李晔曾经派遣别的宦官监理西川,却遭到了田令孜的拒绝。那一刻,李晔就已经动了“暴力平川”的心思。就在此时,西川的王建、东川节度使顾彦朗联合上奏,弹劾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斑斑劣迹,请求李晔出面教训。

事实上,王建弹劾陈敬瑄是有缘由的。

当时,田令孜想搞地方割据,准备拉王建入伙,可陈敬瑄担心王建会鸠占鹊巢,于是在王建前往成都的路上设伏,胖揍了王建一顿。王建表示,自己被别人当猴耍的滋味很不好受,为了挽尊,王建立马提兵开赴成都,准备教训陈敬瑄。然而,屡次进攻无果,王建只能退守到汉州。

既然打不过陈敬瑄,王建只能找朝廷帮忙。

文德元年(888)六月,李晔任命韦昭度为中书令、西川节度使,任命陈敬暄为龙武将军,免去其西川节度使之职。这是官方任命,如果陈敬瑄和田令孜接受诏书,就意味着承认皇权,放弃西川的经营权。然而,田令孜直接撕毁了诏书,随后开始构筑防御工事,修缮兵器,打算迎接朝廷军队的**。

文德元年(888)十二月,李晔任命韦昭度为主帅,命他征讨西川。同时,割出西川的邛州、蜀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黎州、雅州,单独设置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命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协助征讨。

那么问题来了,这几位大佬对西川之战抱着什么样的心态?

对顾彦朗和杨守亮来说,打赢了战争,他们没有好处,打输了战争,朝廷可能会问责。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做吃瓜群众,顺便摇旗呐喊。韦昭度是文官,不懂行军打仗,而且李晔没有给他调派军队,他靠什么平叛?至于王建,因为想把西川据为己有,工作态度相对积极。比如每次开战前,王建会找韦昭度请示工作,或者邀请他到战场上观摩。可笑的是,韦昭度担心自己被弓箭误伤,每次都躲得远远的,以至于蜀中将领说到韦昭度,无不嗤之以鼻。

也就是说,朝廷如果想拿下西川,只能依靠王建。

李晔可能不知道,王建有自己的小算盘。彼时,王建是平叛的唯一主力,他其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替朝廷打下西川,自己加官晋爵,继续做打工仔;一个是替自己打下西川,做西川的土皇帝。这其中的差距,在于王建是否能拉拢西川的土著势力,收获西川百姓的支持,让自己的势力盘踞在各地。

据史料记载,西川有不少地方豪强,他们拥兵数千,盘踞在大山。王建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最终与他们结为同盟,获得了舆论和后勤物资的支持。

龙纪元年(889)四月,王建出兵攻打彭州(今四川省成都彭州市),将主将杨晟围困起来。陈敬瑄得知消息,急忙让眉州刺史山行章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支援。谁料想,王建选择主动出击,大败山行章,逼迫杨晟放弃彭州。龙纪元年(889)十二月,双方在广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再次交战,王建大获全胜。

山行章看出来了,王建是个狠角色,迟早会吞并西川,因此归降了他。接下来的几个月,简州、资州、戎州、雅州、邛州、蜀州,以及陈敬瑄的大将杨儒相继归附了王建,只有陈敬瑄还霸占着成都,负隅顽抗。

陈敬瑄表示,他不缺粮食,不缺钱,可以和朝廷耗着,可李晔不能。毕竟,成都城外有十万精兵,每日耗费的钱粮是个天文数字。最主要的是,战争已经持续了两年时间,可成都还是屹立不倒,李晔便有了止息干戈的念头。

大顺二年(891)三月,李晔发布《复陈敬瑄官爵诏》,表示朝廷不再围攻成都,恢复陈敬瑄等人的官职,让他们继续管理西川。说白了,李晔穿越了无尽的黑暗,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可他却在最后关头放弃了。李晔可能不知道,成都虽然屹立不倒,可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比如,老百姓食不果腹,只能通过抢劫粮食、钱财来维持生计,陈敬瑄为了镇压叛乱,大肆屠杀百姓,城内百姓怨声载道。

在李晔的诏书中,还有一个命令:让王建等人罢兵,然后返回驻地。接到诏书的那一刻,王建扼腕长叹道:“大功告成就在眼前,怎么能够放弃。”

可以肯定,李晔的诏书让王建很不开心,王建一半是为了朝廷惋惜,另一半则是为自己而惋惜。毕竟,如果能拿下成都,自己就是西川的首领,可如果听了李晔的鬼话,自己刚刚起步的人生岂不是戛然而止?接下来,王建极力表现成一个乖宝宝,表示自己就算拼到只剩一兵一卒,也要为朝廷拿下西川。

王建甚至涕泪交零,对韦昭度说道:“关东的藩镇才是朝廷的心腹之患,您还是回朝做宰相把控全局吧,西川的事交给我就好了。”

不过,这种拙劣的表演逃不过韦昭度的法眼。韦昭度明白,如果自己离开,西川将不再被朝廷拥有。因此,他一直拖延回朝的时间,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王建看韦昭度不配合,于是决定搞点恶心的事情。

有一天,王建命人在韦昭度下榻的府门口擒获其亲信官吏骆保,随后给他安插了偷窃军粮的罪名,并将骆保大卸八块,将其肉分赏给下属。

韦昭度明白,这件事的幕后主使就是王建,可他拿不出证据,最关键的是,王建的恐怖行动干得“有理有据”。对韦昭度来说,效忠朝廷是他的义务,可保命却是他的本能。谁能保证,王建这条疯狗不会拿他开刀?

随后,韦昭度声称自己身染重病,将帅府的大印授给王建,并发布公文,任命王建为节度使、招抚使、制置使,兼任西川行营招讨使。

至于韦昭度,则在当天急急忙忙地返回长安。据史料记载,韦昭度离开的时候,王建跪在他的马前痛哭流涕,宣誓效忠,可韦昭度刚刚走出剑门关,王建便派亲信控制了剑门天险,彻底切断了蜀中和关中的一切联系。

历史证明,能成大事的,一定是腹黑的演员。

由于围攻成都的主力是王建的部下,韦昭度的离开根本没有影响。大顺二年(891)八月二十五日,陈敬瑄开城投降;次日,王建自封为成都留后,随后诛杀了田令孜等人,算是给唐昭宗李晔出了一口气。晚唐时期,中原地区大乱,王建趁机兼并了东川、西川和剑南西道全境,于天复三年(903)被朝廷封为蜀王。

天祐四年(907)四月,朱温灭唐,在中原称帝,建立后梁。

天祐四年(907)九月,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