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822)十一月二十四日,李恒和太监在宫中玩马球,其中一个太监操作失误,从马上跌落下来,受伤非常严重。由于事发突然,李恒惊吓过度,急忙停止比赛,回到宫殿休息。奇怪的是,李恒刚刚进殿,就发现自己的双脚突然迈不开,好像不是自己的一般,紧接着就是一阵头晕目眩。
御医入宫诊断,得出的结论就是李恒中风,需要卧床休息。
从此以后,李恒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宰相们请求觐见,全都被拒之门外。一时间,宫中流传着各种版本的八卦消息。于是,以裴度为首的朝臣纷纷上书,希望李恒能够尽快定下皇太子的人选。
长庆二年(822)十二月初八,身体稍微转好的李恒在大明宫紫宸殿接见群臣。当时,李恒拖着病体坐在御榻上,身体虚弱,目光呆滞,身边的宦官来来往往。群臣心里清楚,皇帝凶多吉少,必须尽快确定皇太子,稳固朝局。第二天,以宰相李逢吉为首的朝臣再次上表,请求李恒确定太子人选,裴度和中书省、门下省的重臣纷纷附和。长庆二年(822)十二月初十,李恒下诏,封长子李湛为皇太子。
此后,李恒中风的症状稍微缓解,能够和朝臣见面、处理国事。说白了,李恒年仅30岁,风华正茂,要说他没有理想抱负,只知道吃喝玩乐,恐怕谁也不会相信。尤其是河北藩镇祸乱,李恒葬送了大好局面,这是他心中的隐痛。据史料记载,李恒抱病期间,最关心的就是河北调兵遣将的事情。
问题是,李恒的病该怎么治?
在古代,中风是不治之症,就算神通广大的御医也没办法。无奈之下,李恒只好选了一条最不愿意走的路:吃丹药。就这样,曾经被李恒赶出皇宫的术士被重新请了回来,专门为李恒炼制丹药。
《资治通鉴》记载:术士进宫后,民间有个叫张皋的隐士给李恒上书,大致意思是:但凡精神淡泊,无欲无求的人就血气相和,身体健康;欲望强烈的人则容易生病。药是用来治病的,没有病就不要轻易吃。名医孙思邈曾经说过,药物会导致人的五脏元气不平,即使有病吃药,也要非常慎重。先帝听信方士的胡言乱语,服用金丹导致疾病发作,陛下是十分清楚的,岂可再蹈覆辙?如今,朝廷内外都在议论这件事,大家害怕违背陛下的圣意,不敢上书直言。我是生长在草莽中的隐居人士,所以敢向您上书,请陛下防患于未然。
老爹因为丹药暴毙,李恒亲眼所见,心知肚明。因此,张皋的上书,李恒心悦诚服,他曾派人去找张皋,可最终无功而返。如果所料不错,李恒服用丹药,可能真是走到了无可奈何的境地,只能抱着侥幸心理。
长庆四年(824)正月二十日,李恒再次发病,而且来势汹汹,李恒自知熬不过去,于是在两天后,下诏命皇太子李湛监国。当天晚上,唐穆宗李恒在寝殿驾崩。
长庆四年(824)正月二十六日,李湛在大明宫太极殿登基为帝,史称唐敬宗。
李湛(809—826),登基时年仅15岁,可能是受老爹的影响,李湛的娱乐精神令人发指,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按照一般的套路,父皇去世,新皇帝要为老爹守孝,扶持自己的亲信上马,处理善后事宜。
总而言之,新皇帝必须很忙,哪怕假装很忙也可以。然而,李恒去世刚一个月,李湛便在宫中大摆筵席,宴会、马球、乐舞等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一直到三月份,李湛才开始和宰相商议国事。然而,由于李湛**不羁,惹了不少笑话。
比如,李湛每天晚上都会叫后宫嫔妃侍寝,第二天早晨赖床不起,以至于上朝的时候迟到。因为这件事,甚至有朝臣给他私下提建议,让他节制欲望。有一天凌晨,朝臣照例来到大明宫等候早朝,可一直等了几个时辰,也不见李湛的踪影。一些上了年纪的大臣,腿脚支撑不住,竟然瘫坐在地上。每逢此时,李湛就会假惺惺地安抚一番,给点赏赐,然后依然我行我素。
不仅如此,李湛还有个非常奇怪的癖好,喜欢让一些平民百姓入宫为官,和朝廷大臣一起商议国事。据史料记载,李湛曾经下诏封赏平民姜洽为补缺,平民李虞、刘坚为拾遗的“昏聩壮举”,这也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毕竟,皇帝这么昏庸,大家是不是都能当?
长安城有个叫苏玄明的占卜术士,靠着自己的伶牙俐齿,在长安城中混得风生水起,堪称率先奔向小康生活,吃喝不愁的一类人。人闲的时候最喜欢胡思乱想,比如苏玄明,听说皇帝李湛昏庸不堪,经常在外面游玩,宫中的守卫可能不太严密,因此就动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心思。
苏玄明想到皇宫过一把皇帝的瘾,可他只是个算命术士,无兵无权,能干什么?想进皇宫,必须拉上一个方便出入皇宫,而且可以号令很多小伙伴的人。苏玄明在脑海中盘算着,最终将目标定在了宫廷染坊工人张韶身上。
有一天,张韶下班之后,苏玄明找他喝酒。酒至半酣,苏玄明说道:“张兄,日前我给你算了一卦,你将来应当进宫升殿而坐,和我同食,同享富贵。”
张韶:“苏兄,你酒喝多了吧,说的什么胡话。”
苏玄明:“我苏半仙的名声你应该知道,占卜的事情绝对靠谱。就这样跟你说吧,皇帝现在昼夜踢球游猎,大多数时间不在宫中,可以趁机图大事。”
张韶:“你和我都是老百姓,平日里能够混吃混喝就不错了,搞这种大事,我看没戏。再者说,咱们两个光棍,恐怕连宫门还没到就被弄死了吧。”
苏玄明看张韶态度有些松动,于是继续游说:“我想进宫当然不可能,但是你不一样,你是宫廷染坊的人,守卫自然不会发现你。更何况,你们染坊里面不是有很多痞子吗,叫他们一起起事,以后大家都是开国功臣。”
张韶动心了,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摆在眼前,总不能眼睁睁地错过吧。饭局过后,张韶暗中联系了染坊中上百名兄弟,约定好一起干一番事业。
长庆四年(824)四月十七日,张韶和苏玄明带着一百多名地痞无赖,把兵器藏在制作染料用的紫草里,用车推着向大明宫左银台门进发。守城的将士认识张韶,平日里都是他运送染料入宫,但是今天却很奇怪,张韶后面跟着一大群人,而且看起来都是神色慌张,推车走起来也显得非常笨拙。
守城将军有所警觉,于是上前盘查,张韶二话不说,直接抽出刀砍翻了守城将军,其他的人迅速脱掉伪装的外衣,掏出兵器冲进了城门。此刻,李湛和宦官正在清思殿踢球,听到皇城左门那边一直有人在喧哗,于是让宦官前去查看情况,宦官刚出宫门,就看到张韶等人持刀向清思殿赶来。
小宦官吓得不轻,赶紧退回宫殿,将详情禀报给李湛。此时,李湛想到的第一个援军就是神策右军中尉梁守谦,可他驻扎在皇城东面,如果这样赶过去,恐怕半路上会遭到张韶等人的截杀。无奈之下,李湛只好从清思殿侧面出去,往西狂奔,找神策左军中尉马存亮寻求帮助。
很快,马存亮便接到了李湛,他双手捧住李湛的双脚哭泣不已,亲自把李湛背到军中,然后命大将康艺全率骑兵入宫讨伐乱党。李湛担心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在宫中会有危险,马存亮又派五百骑兵把两位太后接到了军中。
此时,张韶带着地痞流氓闯进清思殿,正好看到御座旁边有酒有菜,便坐了上去,招呼苏玄明过来吃饭。
张韶:“苏兄,你的卦算的还真是灵验啊,前几天咱们还说会在皇宫里面对坐而食,你看,这不是美梦成真了吗?”
苏玄明顿时无语道:“张兄,难道你的志向就这么一点点?”
张韶:“你想干吗?”
苏玄明:“杀了皇帝,夺取皇宫,建立咱们自己的政权啊?”
张韶听完,吓得屎尿失禁,急忙择路而逃。
不过,一切都晚了。大将康艺全、神策右军兵马使尚国忠已经率领大部队赶了过来,很快就捕杀了张韶、苏玄明及其党羽。直到第二天,隐藏在宫中的叛军才被全部抓获,唐敬宗李湛这才回到宫中。
按照规矩,凡是张韶和他的同党经过的宫门,监门宦官都应该被处死,据统计有三十五人。然而,李湛只是将他们仗责了事,甚至还保全了他们的官职。由此可见,李湛对宦官的偏袒到了何种地步。
看来,在李湛的眼里,被叛贼刺杀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长庆四年(824)冬天,五坊使的宦官出门游山玩水,他们来到长安西南的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与当地百姓发生了冲突。这帮人仗势欺人,对百姓拳打脚踢,哀号的声音响彻了整条大街。县令崔发听闻声响,急忙派人查看,得知五坊使闹事,于是假装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将他们扣了下来。
崔发不敢动五坊使,本意就是吓唬一顿,放他们走人。结果,这帮宦官添油加醋,将此事捅到了李湛的跟前。李湛大怒,命人将崔发抓到长安,由于没有想好以什么样的罪名处罚,因此就将他暂押在御史台监狱。
然后,李湛就忘记了崔发这个人。
宝历元年(825)正月,刚刚过完年,李湛大赦天下,崔发和其他罪犯站立在丹凤楼下的金鸡旁,等待赦罪回家。忽然,几十个宦官手持棍棒冲了过来,将崔发打得满面流血,牙齿折断,不省人事。没过多久,崔发就苏醒过来,宦官问讯再次赶来教训,多亏御史台的官员拿席子遮挡,崔发这才逃过一劫。
李湛:“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宦官:“此人对五坊使不敬,就是对陛下不敬。”
李湛:“除了崔发,其他人都无罪释放吧。”
堂堂一国之君,为了芝麻绿豆点小事,抓着县令不放,这算怎么回事?传出去,朝廷的颜面何存啊。再者说,这不是偏袒宦官吗?
给事中李渤上奏道:“县令不应该抓捕宦官,宦官也不能随便殴打御史台的囚犯,他们的罪责都是一样的。不过,县令之罪在陛下大赦以前,宦官之罪是在大赦以后。宦官横行霸道,已经到目无朝廷法令的程度。如果不及时予以制裁,臣担心各地藩镇得知此事后,会萌生轻视朝廷的念头。”
谏议大夫张仲方讽刺道:“陛下大赦天下,君恩遍布四海,所有官员和百姓都能享受恩德,为什么偏偏崔发不能呢?”
李湛表示,他就是想欺负崔发,朝臣说什么也没用。
宰相李逢吉奏道:“崔发随意拉扯宦官,确实对陛下不敬,可他的母亲是原宰相韦贯之的姐姐,如今已经年逾八十。崔发被关进监狱后,其母亲日夜思念成疾。陛下以孝道治天下,对崔发母亲的情况,应当予以怜悯。”
李逢吉不愧是老狐狸,看得懂李湛的心思,抓得住命门。
李湛:“既然如此,那就放了吧。”
这就是唐敬宗李湛,一个视娱乐为生命,心中有家国天下,心思却不在治国理政的皇帝。说他是明君,显然不合适;说他是昏君,却又昏得不彻底,李湛过着浑浑噩噩的帝王生活,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