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虽然废黜了李显,可从法理上来说,她还是没资格临朝。

光宅元年(684)二月初七,朝廷下诏:立雍州牧、豫王李旦为皇帝,史称唐睿宗,立李旦的长子、永平郡王李成器为皇太子。

这道诏书,确定了李旦是皇帝候选人,可如果要正式生效,还需要拿出专用的皇帝册封诏书。册封诏书的缺失,让某些大臣深感不安。

镇守长安的刘仁轨发来奏折:“我们老了,不适合再镇守长安,希望朝廷能允许我们归家养老!也希望太后以西汉的吕后之事为鉴啊!”

武则天呵呵一笑,写了一封亲笔信,让武承嗣送去长安。

您老是国之柱石,就请放心吧!

光宅元年(684)二月十二日,武则天来到洛阳宫武成殿,按照约定好的礼仪,李旦率领文武百官给武则天上尊号。光宅元年(684)二月十五日,礼部尚书武承嗣拿着正式的册封诏书给李旦行礼,这才正式确认了李旦的皇帝身份。

不过,李旦的宿舍不是正殿,而是不知名的偏殿。

李旦明白了,自己只是傀儡皇帝,老妈才是王者之身啊。

那么问题来了,武则天想做皇帝了?野心暴露了?

还是不好说。群臣拉李显下马,是因为烂泥扶不上墙;李旦呢,虽然比李显强点儿,可没有做过太子,没有参与过朝政,年仅22 岁,阅历也不够。说白了,李唐的未来,根本不能指望李旦,他的价值就是做傀儡皇帝。

光宅元年(684)闰五月,在武则天的授意下,武承嗣被提拔为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有趣的是,仅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武承嗣就被罢免为礼部尚书。如果所料不错,应该是武承嗣的能力一塌糊涂,做了宰相之后又和同事们关系紧张,武则天这才把他撸下来。

光宅元年(684)九月,朝廷接连宣布了几道政令: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改洛阳宫为太初宫。

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六部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设右肃政台。

武承嗣才学一般,可揣摩人心的功夫炉火纯青。武则天政令下达没多久,武承嗣就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奏事:请求追封武则天的先祖为王,并建立供奉武氏七代先祖的宗庙。

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是人们为逝去先祖的灵魂建造的居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场所,被视为一个家族的象征。唐朝以前,只有天子和贵族才有资格供奉自己的祖宗。

按照规矩,天子可以供奉七代祖宗(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进宗庙,诸侯可以供奉五庙,公卿可以供奉三庙,一般的官员可以供奉一庙,普通的百姓没资格供奉宗庙。

武承嗣的意思很简单:武氏和李氏都是天子家族。

裴炎虽然依附了武则天,但是对这种逾越规矩的行为确实难以接受,因此不无威胁地说道:“太后是天下人的母亲,应当表明最大的公心,不可偏私于自己的亲属。

您难道看不见吕氏的失败吗?”

武则天凌厉地反击道:“吕后为什么失败,那是将权力交给吕家的大活人,我现在尊奉死去的祖先,有何失败可言?”

裴炎维护李唐正统,可骨子里不是那种刚烈的人,武则天稍微反击了一下,裴炎就开始服软了:“哦,那太后应该防微杜渐,不要让事情变得不可控制啊!”

说白了,不管武则天做吕后,还是做皇帝,都是不小的挑战。武则天就是想试探一下朝臣们的反应,并没有打算直接问鼎帝位,既然裴炎反对,那说明抵制的势力肯定不小。武则天不介意做个让步,以此显示自己的虚怀纳谏。

光宅元年(684)九月二十一日,朝廷下诏,追封武则天的五世祖武克己为鲁靖公,高祖武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武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父武华为太尉、太原安成王,父亲武士彟为太师、魏定王。

在武则天看来,封武家的五代祖先是自己做了让步。

在朝臣们看来,武则天虽然是一介女流,可胆识和魄力远超过绝大部分的男人,由她执掌朝政,甚至在朝堂上呼风唤雨,也未尝不可接受。

武则天上位,朝臣们没有多嘴,李家的王爷们也没有多嘴,可一群低级官僚却莫名其妙地揭竿而起,拉开了武家和李家之间血腥残酷的斗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