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庆五年(660)十月,李治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疾病,严重到不能批阅奏章。

这种疾病并不罕见,因为唐朝的皇帝在继承权力的时候,会顺便继承家族的遗传病,风疾。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加上会患上其他的疾病,因此临床表现也会不一样。李治的临床表现是频繁目眩头晕。

说白了,脑袋供血不足,导致眼睛看不见东西,现代医学的说法应该是美尼尔氏综合征,也称内耳眩晕症,这种病可以治疗,但是唐代没这个医疗技术。

李治是个勤勉之君,身体的不适并没有让他搁置朝政大事,其实他有很多选择,比如将政务转交给太子府,或者交给宰相代为处置。

然而,李治却选择让武则天代替他处置军国大事。

李治并不昏庸,他让武则天处理朝政,并不是想把权力过渡给她,也没有让她长期参与朝政的打算。相反,起用武则天恰恰是李治对江山社稷负责的表现。

首先,武则天天性聪慧,精通文史,处理政事得心应手。

其次,武则天曾跟随李世民,李世民处理政务的雷霆手段,用人识人的谋略智慧,武则天耳濡目染,也学了个七七八八。

最主要的,对付长孙无忌的时候,李治和武则天形成了稳固的盟友关系,对彼此都很了解,李治将政务交给武则天,并没有后顾之忧。

武则天初次接触至高无上的皇权,显得有些谨小慎微,凡事亦步亦趋,不敢有所逾越。皇权的滋味确实很美妙,它可以让群臣匍匐在你脚下,可以让敌人灰飞烟灭,可以让万物生灵为你所用,可以实现一个人的所有抱负。

没有纷繁复杂的政务,李治的病很快便好转起来,武则天的权力自然也被慢慢地收回。李治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武则天可以好好地过把瘾;李治能够端坐朝堂的时候,武则天只能退居幕后,这就是夫妇二人的状态。

不可否认,武则天对权力的欲望很大,不管是过去悲惨经历的影响,还是她主观上的追求,结果就是如此。

每当李治处理朝政的时候,她总喜欢在旁边指指点点,有时候李治提出自己的见解,武则天总会提出反对意见,经常让李治下不来台。李治欣赏老婆的政治才华,却不喜欢武则天得理不饶人的态度,只能在心里暗暗责骂。

麟德元年(664)十一月,太监王伏胜向李治举报:皇后在宫中行厌胜之术!

问题是,武则天贵为皇后,她想对付敌人,直接出手就行,何必在深宫搞诅咒呢,这种行为也太消极,太不符合武则天的人设了吧。

诅咒后宫的女人,史书没记载,也不大现实。

诅咒李治?说武则天想取而代之,恐怕有点事后诸葛了。此时,武则天有摇旗呐喊的人,可在朝野的根基不大,干掉现任皇帝,意义何在?再者说,李治去世了,还有皇太子呢,也轮不到武则天执掌大权啊。

唯一的解释,恐怕是武则天请人入宫,为高宗皇帝祈福,希望他的病能够早日痊愈,但是被人诬陷为行厌胜之术!

请注意,此事发生在李治对武则天产生不满的时期。

自从武则天开始干预朝政,李治心里就对她有了抵触情绪,听说武则天在后宫搞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李治的无名之火顿时就上头了。李治没去后宫调查,也没问询,而是找来了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

龙朔二年(662),唐朝进行了官制改革,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门下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尚书左、右仆射为匡政,尚书左、右丞为肃机,六部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

如果给上官仪贴一个标签,那就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在唐朝国史中,上官仪只出场了一次,这一次就要了他的命。性格决定命运,说得一点也没错。

上官仪的老爹是隋朝江都宫的副监,后来被宇文化及杀害,没有了家庭的庇护,上官仪只好奋发图强,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朝堂。

上官仪能混迹于朝堂,完全靠自己写宫廷诗的本事。据史料记载,上官仪擅长五言诗,特点就是格律工整,注重形式的完美,而且用词华丽,格调很高,诗歌风格被后世称为“上官体”。他的诗作大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性质,因此深受统治者的喜欢,升官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说白了,上官仪混迹于宫廷文学圈,眼界狭隘,头脑简单,至于政治智慧,几乎是不存在的。李治做皇帝后,将他提拔为宰相,打算好好培养一番。

这不,李治想找他聊天,可上官仪似乎没搞清楚状况。他以为武则天真的在搞厌胜之术,又看到李治怒气冲冲,身上自带杀气,于是迎合道:“陛下,皇后喜欢专权,天下人都不喜欢她,请您将她废黜吧!”

李治:“上官仪,你立即起草诏书,废黜皇后!”

于是乎,两个男人开启了吐槽模式,历数武则天蛮横无理的往事,恨不得共奏一曲高山流水,以此来纪念这段同仇敌忾的吐槽经历。

旁边伺候的宦官震惊了,皇帝这是要来真的啊,趁着李治和上官仪吐槽的间隙,宦官立即前往后宫,向武则天禀告了实情。

武则天心情本来还不错的,听到上官仪居然提议废黜自己,丈夫还在旁边附和,心里犹如乌云密布,天雷滚滚!武则天毕竟是成熟的政治家,她心里有气先不说,想要把此事按下去,必须给李治服个软,将事情说清楚啊。

武则天立即赶往了前殿,夫妇二人相对而望,百感交集。

此时,上官仪正在马不停蹄地写诏书,武则天给李治服了软,声称自己在后宫不是搞乱七八糟的事儿,实在是有人居心叵测,想要离间夫妻二人的感情。

李治的委屈已经发泄过了,面对武则天,他没有了任何愤怒,反而是无尽的怜爱。武则天的解释让他倍感欣慰,就连最后一点委屈也烟消云散,面对相濡以沫、同进同退的武则天,李治顿生羞愧。

事情已经发生了,得找个人背锅啊。

李治委屈地说道:“媚娘啊,朕本来就没有废黜你的想法,都是上官仪撺掇朕,这才闹了个大误会,你先消消气啊!”

事后,武则天派人彻查此事,发现太监王伏胜和上官仪曾经在废太子李忠的府中任职……很快,许敬宗就发言了:王伏胜、上官仪、陈王李忠狼子野心,阴谋造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模范夫妻的默契。

在皇家就是,你上表来我下诏,老婆满意我就好。

上官仪、上官庭芝、王伏胜:处死,家产充公。

陈王李忠:自杀。

从上官仪等人的背景来看,应该不是长孙无忌的党羽,只不过是恃才傲物,不把武则天放在眼里而已。对武则天来说,上官仪只能算得上蝼蚁之患,但是麻烦找上她,她也不介意用一批人头给自己立威啊。

此次事件过后,李治对武则天的感情更为真切,说不上是对她的敬畏,还是对她的信任和宠爱。总而言之,只要是临朝听政,武则天必定会列席,朝政的处理意见,李治也会征求武则天的意见,朝野上下称呼他们夫妇为“二圣”。

如果上官仪知道是这个结局,恐怕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