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已死,武则天安心了吗?

说白了,武则天能走到现在,除了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外,最大的助手就是丈夫李治。然而,将李治的爱作为政治斗争的筹码,靠谱吗?武则天表示,丈夫可以依靠,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更需要靠自己的双手。

王皇后被杀后,还有几个难题摆在她的面前:第一,太子之位还是由李忠霸占着。

第二,长孙无忌一派虽然处于弱势,但是元气还未大伤。

第三,如何保证李治的心永远都在她的身上。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李忠是最可悲,也是最无辜的一个人。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非常喜欢李忠,有一次去太子府的时候,李世民还亲自抱过他。李忠性格稳重,为人也比较忠厚,虽然生母的地位不高,但毕竟是李治的亲生儿子,捞个亲王的头衔,快快乐乐地享受下半生毫无问题。

然而,他却碰到了这一档子事儿,你说倒霉不倒霉。

对于皇族,老天爷给了你尊崇无比的贵族地位,就会给你需要承担的责任。很显然,李忠的责任就是充当长辈的棋子。

后宫之事结束后,武则天的急先锋许敬宗给李治递交了一封奏折,上面说了一大堆的废话,李治表示:许敬宗肯定想说什么,但是朕完全没听懂。

李治将许敬宗叫到面前,问道:“许爱卿,你究竟想说啥?”

许敬宗:“陛下,太子是国家之根本,如果根本未立,天下人心无法归附。东宫出身卑微,他心里可能也清楚,未来的太子必定是皇后的儿子,因此心里必定不会安宁。李忠占据太子之位而内心猜疑,可能做出不利于宗庙社稷的事情,希望陛下尽早筹谋。”

一个大臣,竟然敢过问太子的事情,这不是耿直无私,完全是越俎代疱啊。由此可见,许敬宗的人品为世人诟病,不是没有道理的。

李治略微有些不满,不知道是为了李忠遮掩,还是有其他的想法,硬生生地说道:“李忠已经向朕递交过辞呈了!”

许敬宗不依不饶:“那就请陛下尽快同意吧!”

显庆元年(656)正月,李治下诏:封李忠为梁王、梁州刺史,赐实封两千户,五色绸两万段,豪华宅第一座;封年仅3 岁的李弘为皇太子。

随着李忠年龄的增长,对政治斗争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李忠被贬到房州后,回忆过去发生的一切,日夜担惊受怕,以至于成了神经病,他担心有刺客前来刺杀,因此穿上妇女的衣服混淆视听,没事还喜欢在府中占卜自己的前程。

显庆五年(660)七月,李忠占卜一事露馅,李治将他废为庶民,迁居到黔州李承乾的旧宅居住。麟德元年(664)十二月,武则天指示许敬宗诬陷李忠等人阴谋造反,李治将李忠赐死,享年22 岁,无后。

客观地说,李忠是武则天的眼中钉,但绝对算不上肉中刺。武则天表示,真正的心腹大患是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等人。

问题是,该怎么下手除掉他们呢?

很长一段时间,武则天拿长孙无忌等人毫无办法。

首先,李治对长孙无忌不满,却没有起杀心。退一步来讲,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贞观朝的功臣,李世民留下的辅政大臣,不到万不得已,李治绝对不会背负弑杀国舅和功臣的罪名,下达诛杀长孙无忌的命令。

其次,长孙无忌是绝顶聪明的人,并没有卷到反武的事件中,武则天拿不到他的把柄,想要依靠权势去打压长孙无忌,根本就是玩火自焚的行为。

最后,长孙无忌背后站的是关陇集团,这是个庞大的组织,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武则天不敢轻举妄动。

大唐的朝廷表面上开始趋于平静。不过,这种平静的背后,恰恰是各方势力的蛰伏,他们正在积蓄着能量,展开最后的肉搏战。

武则天沉得住气,可有些人却坐不住了。

显庆元年(656)十二月,侍中韩瑗上奏:“陛下,褚遂良舍生取义,忠于朝廷,有风霜一样的凛然操节,铁石一般的忠心,是社稷的老臣,也是陛下贤良的辅佐。这样的大臣被贬到外地,举朝上下都觉得惋惜。如今,褚遂良已经在潭州面壁思过了一年,时间够久了,希望陛下能赦免褚遂良的罪过,让他回长安继续效力!”

李治心里不喜,只好敷衍道:“朕明白褚遂良的心意,然而他乖张狂悖,强行犯上,朕这才处罚他,爱卿又何必说得这么严重呢!”

韩瑗似乎没明白李治的意思,执意让李治下诏赦免褚遂良,说到动情之处,竟然再度以辞官为威胁,李治自始至终不买账。

李治是仁慈的皇帝,却是有底线的。

在我看来,褚遂良最大的错误不是辞官威胁皇帝,而是违背了李世民临死前制定的权力制衡原则,甘愿充当长孙无忌的马前卒。试想,一个长孙无忌都已经够李治心烦了,再加上一个褚遂良,李治想要翻身做主,谈何说起?

韩瑗的行为让武则天等人深感不安。明着说褚遂良是忠臣,那岂不是说李治和武则天是昏庸的?恳求皇帝赦免他的罪责,实际上是拉拢旧臣,准备再度对付武则天啊!

显庆二年(657)三月,李治下诏:潭州都督褚遂良调任桂州都督。

几天之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府升任中书令!

一纸诏书就让长孙无忌等人看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决心。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和李义府二人联名上奏,诬告来济、韩瑗、褚遂良暗中图谋不轨!理由便是,桂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将褚遂良任命为桂州都督,是准备以褚遂良为外援,准备起兵造反。

这个理由,实在是太没有说服力!

显庆二年(657)八月,李治下诏:贬韩瑗为振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刺史。

贬来济为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刺史,终生不得觐见皇帝!

贬褚遂良为爱州(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刺史。

贬柳奭为象州刺史!

一套组合拳,彻底粉碎了长孙无忌等人翻盘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