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走到这里,东突厥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想想看,换成任何一个皇帝,面对这种天赐良机,会让东突厥安稳地度过历史寒冬,然后再精神抖擞,继续欺负中原吗?更何况,李氏家族被颉利可汗威胁了多少年,中原百姓受了多大的屈辱,这份世仇,李世民能不报?

李世民苦心经营这么多年,不是为了让北部边境安宁,而是彻底铲除突厥对中原的威胁,洗刷数百年来中原老百姓饱受的耻辱。

贞观三年(629)八月十九日,李世民正式下诏:东突厥颉利可汗背信弃义,在和唐朝结盟的情况下,擅自出兵援助叛贼梁师都,特敕以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大元帅,代州都督张公谨为副元帅,出兵讨伐颉利可汗。

李世民的圣旨刚刚传下,拔野古、仆骨、同罗、奚族纷纷派使者前来投降。

贞观三年(629)十一月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诏:以并州都督李世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分道出击突厥,由李靖担任总指挥。

贞观三年(629)十二月初二,突利可汗到达长安,李世民盛情招待了他。

随后,李世民对天下的臣民说出了埋藏已久的心里话:“以前,太上皇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向突厥称臣,可谓是忍辱负重,朕登基以来,常为此事感到痛心。如今,突厥可汗向大唐磕头,这多少可以洗刷先前的耻辱!”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下达宣战的诏书之后,少数民族归附的人口多达一百二十余万,这些部落的归附,意味着颉利可汗可以调动的军力大大减少。说白了,颉利可汗肯定是没有好下场了,关键是李靖想打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李靖掏出了专用的行军地图,用手指了指定襄城。

定襄城,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附近。想当年,西汉的大将军卫青就是从定襄城出漠北,将匈奴人在草原上赶得鸡飞狗跳。东突厥历代可汗吸取教训,早已经把定襄城作为部落聚集的重要据点。

值得一提的是,定襄城住着两位贵客: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隋炀帝的老婆萧皇后。当年,处罗可汗将萧皇后和杨政道迎到突厥,拥立杨政道为隋王,史称“后隋”

政权,并给了他一个特权:凡是居住在突厥的中原百姓和官吏,全都由杨政道管理,后隋的总部就在定襄城,杨政道麾下有一万多人。

不过,定襄城的军事防御还是由颉利可汗亲自负责。

李靖想了想,要想攻破定襄城,主力围攻是一个办法,可伤亡肯定会很惨重,而且机动性不高,想要继续深入,主力部队就是个拖累。

贞观四年(630)正月,李靖亲自挑选了最精锐的三千名骑兵,随后从马邑出发,以最快的速度行进到定襄城南边的恶阳岭。李靖只有三千骑兵,和突厥的骑兵军团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然而,颉利可汗却忍不住颤抖了。

在颉利可汗的眼里,中原政权一直就是窝囊懦弱的形象,从来没人敢深入东突厥的腹地。这一次,李靖敢孤身前来,肯定有大批的主力部队殿后,考虑到东突厥的国力衰弱,颉利可汗每逢夜深人静,就会吓得六神无主,冷汗直流。

李靖利用突厥人的心理劣势,派人潜入定襄城,使用离间计成功说服颉利可汗的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杨政道和萧皇后自然也在投降的队伍里面。颉利可汗见势不妙,随后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的西南)。

与此同时,李世率领的另一路骑兵出兵云中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也取得了胜利。彼时,正值寒冬季节,风寒刺骨,温度奇低,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再加上战马的草料严重不足,东突厥毫无翻盘的机会。

颉利可汗仰天长叹:“这一关肯定过不去了!”

群臣:“陛下想怎么办?”

颉利可汗:“执失思力,你去过长安城,要不辛苦一趟,给李世民送个信,就说突厥愿意举国归降,我们随后亲自前往长安城认罪!”

李世民接到降书之后,兴奋异常:“鸿胪寺卿唐俭,你代表朕去安抚颉利可汗,给李靖传旨,让他率兵前去迎接颉利可汗!”

事实上,成年人有一种选择,叫迫不得已,很多人都懂的。

就拿李靖来说,他虽然接到了李世民的圣旨,可他笃定颉利可汗是个奸猾狡诈的人,绝不会轻易投降朝廷,更不可能亲自去长安城认罪。想想看,颉利可汗手下还有好几万的兵马,虽然打不过唐军,逃跑还是没有压力的啊,如果能撑到草肥马壮的季节,颉利可汗完全可以回到漠北,继续为祸中原。

李靖找到了好兄弟李世,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巧的是,李世也是这样的想法,于是二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违背李世民的圣旨,趁着朝廷安抚东突厥,颉利可汗放松警惕的时候,带领一万精兵,装上二十天的口粮,趁机偷袭颉利可汗在阴山的大本营。

兄弟俩把计划告诉给张公谨,张公谨反问道:“你们疯了,陛下已经接受了投降,唐俭正在和谈呢,这岂不是误了唐俭的性命吗?”

李靖大手一挥:“区区一个唐俭,不值得怜惜。”

张公谨无语。

不得不说,李世民调兵遣将还是很有水准的,如果是秦王府的将领,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遵奉李世民的意思,更不会拿秦王府同僚的生命当儿戏。可李靖是超凡脱俗的存在,他不需要考虑这么多。

据史料记载,计划非常顺利,鸿胪寺卿唐俭和颉利可汗会面的时候,李靖等人的奇兵已经偷偷摸摸到达阴山脚下。

李靖:“苏定方,你率领二百名将士为先锋,慢慢向牙帐靠近。”

苏定方是去打探消息的,可毕竟学艺不精,距离牙帐还有七里地的时候,被颉利可汗的人马发现了。颉利可汗就是个天生的阴谋家,两国正在和谈呢,大本营附近突然出现了唐军骑兵,这明显就是针对他的斩首行动啊。

颉利可汗不清楚唐军到底有多少人马,他也没打算组织人手抵抗,也不想找外交官唐俭去抗议他的不满,本能告诉他,快跑,跑得越快越好。

阴山脚下,唐军屠杀了一万多突厥士兵,俘虏了十万多突厥老百姓,以及数量可观的牛羊马匹,这可是突厥贵族最后的资本啊。

李靖为什么不追颉利可汗呢?

李靖表示,李世早已经埋伏在漠北草原的入口。颉利可汗率众狂奔,正以为度过危机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漠北碛口已然插满了唐军的旗帜。

那一刻,颉利可汗的内心是崩溃的。

呜呼哀哉,生于天地之间,竟然没有立足之地,偌大一个草原,竟然被人堵在这里。

人生,为何如此的悲摧?

据史料记载,跟随颉利可汗的五万将士放下武器,交出战马,宣布无条件投降。

颉利可汗困兽犹斗,想要向西投奔吐谷浑,结果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随后被扭送到长安城,成为李世民的阶下囚。

一时间,北部的部落对李世民尊崇得无以复加,纷纷派遣使者前来祝贺。这些马屁精觉得,皇帝是中原的叫法,而且以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来说,似乎已经不能体现他的尊贵,得重新发明一个冠绝今古的称号来褒奖李世民。

于是乎,某个使臣灵光一现,顺口说了一个“天可汗”。

大气!威武!雄壮!霸气!起初,李世民还不习惯,不过事后想想,这个称呼其实也挺不错嘛,“天”字意味着天下第一,将“天”字冠于可汗之前,那是对少数民族的镇压,意味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权力和地位。

来吧,你们以后就叫朕“天可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