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想好了,先拿下徐圆朗,再班师回朝,深藏功与名。
可就在此时,李世民收到了老爹的圣旨:二郎啊,你赶紧将兵权移交给齐王李元吉,然后火速赶回京城,老爹想你了。
武德五年(622)四月初九,风尘仆仆的李世民到达长安城外,李渊亲自到长安城东的长乐坂迎接,给予了至高的君臣礼遇。
李世民一本正经:陛下,为何会召儿臣紧急回京,是否出事了?
李渊顾左右而言他:二郎啊,没啥大事儿,朕就是想你了,想见见你。
直觉告诉李世民,背后一定有猫腻,否则老爹不会置大局于不顾。李世民来不及多想:陛下,如今刘黑闼出逃突厥,徐圆朗还在河北兴风作浪,如果铲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啊,儿臣恳请赶赴前线,主持大局。
事实上,召李世民回京并不是李渊的本意,他内心其实也有愧,既然话都说了,面也见了,自然找不到挽留的借口。很快,李世民便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至于老四,还是跟着打酱油吧。
刘黑闼兵败洺水后,带着两百骑兵逃奔到东突厥。对颉利可汗来说,他不想看到李渊坐稳皇位,否则就会失去和李渊讨价还价的余地,突厥人在中原的利益也没法保证。因此,面对刘黑闼的结盟请求,颉利可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两位大佬喝着美酒,欣赏着突厥美女的舞蹈,在祥和的气氛中定下了简单粗暴的计划:突厥人免费给刘黑闼一支骑兵,协助他夺回河北战场的控制权,与此同时,颉利可汗会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往雁门关,准备夺取并州。
十五万大军。可以这样说,颉利可汗与李渊翻脸了,李唐和东突厥的蜜月期正式结束。战争,将会成为两国接下来的主旋律!
武德五年(622)六月,刘黑闼率领突厥骑兵进攻定州。
大家好!我刘老黑出了一趟远门,找了个大靠山,实力归来了!最兴奋的莫过于曹湛、董康等旧部,他们二话不说,当即纠集了一帮旧日兄弟前去投奔,再加上刘黑闼在河北的品牌影响力,很快便成了气候。
刘黑闼回来的时候,李世民正在山东干徐圆朗,一连拿下了十几座城池,形势一片大好。按照李世民的部署,他要立即挥师北上镇压刘黑闼的。然而,老爹的圣旨又来了:二郎,朕还是想你,你赶紧回来吧。哦对了,朕特地给你修了一座宫殿,取名为弘义宫,你回来后就去住吧。
李渊可能没想到,这座宫殿其实是给他自己修的,因为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便将他安排到了弘义宫居住。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李世民不在,谁有资格做平叛的总指挥呢?
李渊表示,人选还是很多的,比如淮阳王李道玄,身份是李渊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弟,性格敦厚谨慎,武艺和勇气俱佳,常年跟随在李世民的身边,对军中事务颇为了解,由他担任主帅,军事上可行,李世民也容易接受。
武德五年(622)七月,李渊封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全权负责河北的平叛事宜。
刘黑闼第二次出山,靠的是突厥骑兵,他们是刀锋,是威慑力,刘黑闼能否成事,还得靠他自己。事实上,突厥人的掩护工作做得十分到位。
武德五年(622)八月,颉利可汗率领十五万骑兵南下,数天之内便攻破了雁门,并在并州、原州等地大肆劫掠。左武卫将军段德操、云州总管李子和等人无法抵抗,只能向中央政府求助。
突厥人虽然是狼子野心,但以往只不过派些小股兵力南下,这一次发兵十五万,还真是第一次。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利用突厥主力吸引唐军前往山西境内,掩护刘黑闼在河北、山东的军事行动,这个目的已经顺利达成。第二,颉利可汗恐怕真的不希望李渊这么早坐稳江山,因此不惜以两国交战的暴力方式,将中原地区再一次拖入战争的泥潭。
这一次,李渊派出了最强大的阵容:皇太子李建成,以及秦王李世民。兄弟俩的目的是一致的:瓦解颉利可汗的进攻!两个儿子离开之后,李渊又在八月十二日召开了帝国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商讨对东突厥的战时国策。
李渊抛出了一个问题:对东突厥,朝廷是和还是战?想都不用想,朝中大臣肯定分为两派。不过,并不是主和派和主战派,而是主和派、先打后和派。
主和派势力:以太常卿郑元璹为首,他认为和突厥人有些小摩擦是正常的,可大规模的战争会加深两国百姓的仇恨,因此就别打仗了,直接谈和吧。
先打后和派:以中书令封德彝为首,他认为突厥人仗着无敌骑兵,总喜欢南下骚扰,至于背信弃义更是家常便饭。如果直接求和,他们明年还会再来,不如先打一仗,在取胜的情况下再和他们谈和。
总而言之,君臣达成了基本共识:唐朝刚刚立国,目前消灭不了突厥,无非是站着谈和还是跪着谈和的问题。关键时刻,李渊定了一个基调,李唐想要站稳脚跟,除了稳住颉利可汗,还得拿出大国的气势,这一战,必须得打。
武德五年(622)八月二十日,并州大总管,襄邑王李神符(李渊的堂弟)在汾水之东大败颉利可汗,随后,汾州刺史萧顗乘胜追击,杀敌五千。
干得漂亮,还要继续打下去吗?
李渊表示,目前的威慑程度刚好,如果再打下去,就有点得理不饶人,伤人感情了。再看看颉利可汗,虽然暂时吃了憋,可并没有太生气,他命令部队驻扎在介休到晋州几百里之间的山谷,摆出滔天的声势,也不知道要做给谁看。
武德五年(622)八月二十九日,郑元璹(shú)前往突厥军营,递上了李渊的国书。
事实摆在这儿,两边都是超级大国,如果真刀真枪地干起来,堪比后世的核武器战争,绝对是亡国灭种的后果,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都别真的动手。
郑元璹数次出使突厥,是处理外交事宜的高手,对突厥的习俗,以及统治者的心思研究得透透的,没有丝毫怯场。谈判桌上,郑元璹兴致高昂,他先是聊起了李渊和东突厥结盟的历史,把两国百姓的友谊做了一次升华,随后又赞誉突厥人是塞外的雄鹰,尤其是颉利可汗,讲话一向掷地有声,如今背弃盟约,兴兵来犯,确实有点不太讲究。
郑元璹的口才真不是盖的,他将颉利可汗高高举起,又轻轻敲打,一席话下来,居然让颉利可汗的羞耻心开始**漾起来。
郑元璹一看,火候差不多了,得上正菜了,于是正襟危坐:“可汗,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颉利可汗:“特使请讲!”
郑元璹:“突厥毕竟是游牧民族,和大唐的风俗不太一样,就算你们拿下了中原,能守得住吗?再者说,战争过后,金银珠宝都被您手下抢走了,您什么也得不到。如果陛下能够撤兵,大唐愿意将珠宝双手奉上,这样也免去了兵戎相见,否则两国之间的恩怨,世世代代都会纠缠不清啊!”
话说得很清楚,讲和,大家都有面子,你还有好处可得。不讲和,咱们就开打,而且后世子孙继续纠缠,看谁能灭了谁!
此时的颉利可汗很像是恋爱中的小姑娘,明知道男朋友爱着你,宠着你,却还是想着闹出点儿动静,让男朋友一次次地给你承诺!白话一点,颉利可汗在刷政治存在感。好了,李唐的高层都表态了,你还想打吗?
颉利可汗:好得很,既然你们态度端正,哥几个就回去了,江湖再见。
就这样,一场可能发生在唐朝和突厥之间战争消弭于无形。
接下来该弄谁了?
刘黑闼,后台都走了,他还能蹦跶多久?
这样吧,大郎、二郎,你们辛苦了,回京城休息一段时间。老四,打刘黑闼的事儿就交给你了,封你为领军大将军、并州大总管。
李渊是皇帝,也是个父亲。数年前,李元吉面对刘武周的进攻,弃全城百姓于不顾,将太原城拱手送给了敌人,这多少让他的职业生涯有了污点。这一次,李渊几乎是以河北地区的安定为赌注,为李元吉争取了一次翻盘的机会。只要平定刘黑闼,李元吉就可以洗刷耻辱,重新做回男人。
悲剧的是,李元吉还没到达战场,前方就传来了噩耗:李唐宗室,河北道行军总管李道玄被刘黑闼所杀。这可是个爆炸性新闻啊。
李道玄虽然只有19岁,却常年征战,战斗经验非常丰富,而且李渊给了他3万精兵,还特地给他配备了老将史万宝(隋朝猛将史万岁的弟弟,出生在军事世家,归降唐朝之后,被封为原国公),以防万一。
事实上,后勤保障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了作战思路上。
史万宝觉得,他是皇帝亲封的副帅,带着皇帝的殷切嘱托,因此李道玄应该尊重他的意见,凡事和他商量着来。可李道玄是堂哥李世民的狂热粉丝,对他天马行空的打仗风格极度钦佩,他觉得在战场上就应该不拘一格,随时变换思路,因此对史万宝稳扎稳打的策略根本不屑一顾。
武德五年(622)十月十七日,刘黑闼和李道玄在下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相遇。
两军交战之前,李道玄和史万宝就已经商量好了,他先率领骑兵冲锋陷阵,等刘黑闼阵势大乱,史万宝再率军出战。计划没问题,可令李道玄没想到的是,史万宝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史万宝觉得,李道玄喜欢贪功冒进,擅长玩“极限挑战”,迟早得玩完!而刘黑闼灭了李道玄之后,一定会骄傲自满,到时候他再出马,打刘黑闼一个措手不及,功劳自然全是他的。
好一个如意的算盘,可人算毕竟不如天算啊。
史万宝没想到,李道玄是李世民亲手培养出来的战将,李唐的宗室成员,李渊的重点栽培对象。说白了,他就是唐军的精神领袖,唯一的前线总指挥。
按照史万宝的计划,李道玄顺利地完成了他的使命,横尸当场。然而,当史万宝整军突袭的时候,发现将士们的状态完全不在线,一个个肝胆俱裂,畏敌不前,史万宝连刘黑闼的面都没见到,就灰溜溜地逃了回来。
李道玄兵败被杀之后,李世民曾经发出过感叹:“哎!这个堂弟,一直就以我为偶像,喜欢模仿我孤军深入,都是我害了他啊。”
李世民的潜台词恐怕是:这个傻表弟,老子孤军深入,那是仗着身边有尉迟敬德、秦叔宝这群杀才,你个小屁孩,身边有啥?
李道玄兵败,李元吉便成为抵御刘黑闼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遗憾的是,李元吉本质上就是一位纨绔子弟,虽然手握重兵,却连和刘黑闼对阵的勇气也没有,眼睁睁地看着河北落入到刘黑闼的手中。朝廷的示弱,让河北的州县大失所望,大家纷纷选择投靠刘黑闼。
历史证明,李渊选择李元吉就是个错误。大敌当前,前线需要主帅,他必须要在皇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中间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