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聊一聊瓦岗军。

要把瓦岗军说清楚,注定绕不过军队的创始人翟让。

翟让,东郡韦城县人(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孔武有力,性格豪爽。关于翟让的身份,究竟是农民、地主,还是文人、江湖豪侠,谁也不知道。因为不管是唐朝,还是隋朝的史书,都没有单独给翟让列传。

堂堂的瓦岗军创始人,被属下抢了总舵主的宝座不说,还不受历代统治者的待见,足以说明翟让的人生悲哀得一塌糊涂。

据史料记载,翟让曾经担任过东郡法曹,相当于如今地级市的检察长、法院院长、公安局局长,主管东郡司法工作,权力极大。

有趣的是,翟让虽然是执掌律法的人,可最终却触犯了律法,而且情况似乎很恶劣,直接被上官判了死刑。如果不出意外,翟让的命运也就这样了:在监狱中度过人生最后的日子,然后奔赴刑场,仰天长啸,人头落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至于瓦岗军,就让它见鬼去吧。

然而,历史再一次为我们证明:性格真的能够决定命运。历史还可以证明:改变历史进程的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

当时,看管翟让的牢头叫黄君汉,此人性格洒脱,不惧世俗规矩的约束,很像是行走江湖的侠客。在黄君汉的眼里,翟让和他是同一类人,单兵作战能力极高,也有人格魅力,如果给他机会,即便无法成为项羽那样的人物,也是可以超越吕布、关羽之流的。

黄君汉:“兄弟,你是个人才,应该有一番作为的,死在牢狱实在是有点儿可惜啊,今晚三更,我放你出去,好好发展吧。”

私下放走死刑罪犯,无论如何都是大罪。翟让是个讲义气的人,说什么都不愿走。更何况,黄君汉**裸地表达了对翟让游侠作风的敬佩,就这样拍屁股走人,是不是有点太丢人了?

翟让:“不行!兄弟一旦离开,官府必定会把罪责归咎到你的头上!”

黄君汉气急败坏,大吼道:“老子今天救你,不为别的,只是看你是个光明磊落的大丈夫,能够在乱世中拯救黎民百姓的性命,你如果能发愤图强,就算对我有报答了,何必在此做女儿姿态,想要恶心死我吗?”

历史上不是没有舍生取义,英勇赴死的人物。不过,他们的死法都有自己的套路:在大庭广众之下,或者有新闻媒体界的朋友在场,再不济也有很多小老百姓为他们奔走相告,至于赴死,肯定是想用性命换取青史留名的机会。

翟让表示,他只是个很惜命的凡人,有侠义风范不假,可为了向一个素未谋面的牢头证明这一点,还要搭上自己的性命,除非脑袋被大铁门夹了。翟让不想死,戏份到位了,也就该离去了。就在当晚,翟让越狱出逃,一路狂奔到了滑县东南的瓦岗寨。

别看古代没有全国联网的通缉,可是老百姓出门都得带着官凭路引,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身份。很明显,翟让没有这玩意儿,想去外地混生活,有点不太现实,如果继续留在滑县,身上的政治污点如何来洗除,该以什么方式谋生呢?

翟让四顾茫然,对未来的前途毫无信心。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翟让拥有一身好武艺,遇到官府围剿的时候,可以像兔子一样迅速撤离,这也算得上是天无绝人之路吧。

翟让犯事儿的时候,正好爆发了第一次高句丽战争。山东的王薄扯旗造反,瞬间就聚拢了十余万人,翟让想了想,横竖都是死,还不如造反呢!于是,单枪匹马的翟让在瓦岗寨的某个角落里扯着嗓子喊了一声:老子要造反了,你们有谁愿意的,可以来投奔我啊。

这就是瓦岗军的起义背景,简单粗暴,看起来很草率。翟让创立瓦岗军,没有任何伟大的理想和抱负,纯粹就是为了自保。翟让有几个好朋友,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同郡的徐世勣(jì)和单雄信。

徐世勣,富二代,乐善好施,胸怀天下,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

单雄信,富二代,武艺出众,擅长使枪,性格豪爽,仗义疏财。

富二代的生活非常单调,就是游手好闲,碰到自己赏识的人,摆宴席请客,广交四方朋友,碰到不顺眼的人,召集人手教训别人一顿。徐世勣和单雄信的少年生活,就是按照这样的套路渡过的。

翟让被捕入狱,兄弟俩听说了,可并没有太在意。翟让越狱逃跑,兄弟俩也听说了,也没有太大反应。直到翟让在瓦岗寨宣布起义,徐世勣和单雄信才给自己打满鸡血,让人生焕发生机,随后骑着马屁颠屁颠的投奔去了。

徐世勣和单雄信的到来,让迷茫中的翟让找到了一丝安慰。许久未见,兄弟三人和过去一样基情满满,毫无芥蒂。大家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一直聊到天边露出鱼肚白,如果不是手边没有现成的大公鸡,恐怕早已经斩鸡头、拜把子,定下同生共死的联盟关系了。

聊完家长里短之后,哥几个聊回了正题,到底要不要起义?

大家一致认为,起义造反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用肉眼观察,应该是很有前途的,既然要搞革命,就得把它当作一门事业来干。如今,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尤其是缺乏优质的人才,因此得继续寻找合伙人。三兄弟说定之后,在东郡四处活动,最后又拉了几个联合创始人。

邴元真:官府小吏,小有抱负,却郁郁不得志。

贾雄:无业游民,精通阴阳之学,擅长装神弄鬼,给人算命。

翟弘:翟让的哥哥,铁杆粉丝。

人员全部到位,核心管理团队搭建完成:

翟让:瓦岗军的发起人,团队带头大哥。

邴元真:担任书记。

贾雄:担任军师。

徐世绩、单雄信:领兵将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层干部,不过都是湖边捕鱼的二流子。

单雄信和徐世勣是富二代,团队经营初期不缺钱,再加上翟让在东郡有点儿声望,起义之后招募了不少游手好闲的人。团队搭建完成之后,翟让等人便开始在东郡为非作歹,学螃蟹横着走路,比如抢劫一下来往的船只,偶尔跑到老乡的家里抢一点粮食,日子过得还算逍遥自在。

富二代这个群体比较有意思,他们喜欢游手好闲不假,可有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很爱护自己的面子,喜欢保护这个群体的一贯尊严。比如说,一群人出去吃饭,富二代总喜欢主动埋单,还会安排深夜的娱乐活动,以此来享受朋友们的赞美,从中获得些许的满足感。可如果让他们去抢劫,尤其是抢劫穷人的财富,老乡的财富,他们一定会感觉到羞耻。

有一天,号称脑子时常在线,颇有大将之才的徐世勣看不下去了,于是在一次集体会议上抛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东郡百姓都是咱们的老乡,抢来抢去也不是个办法,我都不好意思回家了,要不咱们换个地方?

翟让:“那你说去哪里!”

徐世勣:“宋州和郑州靠近永济渠,来往的运粮船和商旅行人非常多,要不咱们去哪里搞事情?”

翟让:“好的!”

就这样,瓦岗军高层的某些将领因为抢劫老乡而心生耻辱,因此决定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在永济渠沿岸抢劫来往船只。瓦岗军的宗旨是见船就抢,见人就抢,因此很快就集聚了许多财富。

有了钱,就要继续招人,而隋朝最不缺的就是人,尤其是那些游手好闲,**不安的人。兄弟几个用金钱和粮食开道,花了三年的时间,硬生生砸出了一支福利待遇超好,能招揽各界人才的起义军队伍。

声势确实造出来了,可有一个大问题:大哥翟让的军事指挥才能堪忧啊!瓦岗军和隋军交锋过几次,每次都是铩羽而归,只能到处流窜。直到隋大业十二年(616),一个大神级的人物出现,这才挽救了瓦岗军的命运。

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密。客观地说,瓦岗军的兴起靠翟让,瓦岗军名扬天下却仰仗李密的功劳。当年,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开始浪迹天涯,后来被隋炀帝的人捕获,李密用全部家当收买押运使者,这才逃出生天。

李密出逃的时候一共有七个人,逃离邯郸后,他们投奔了山东平原的起义军首领郝孝德,谁知此人是个脓包,听说李密是从牢狱中逃出来的,根本就不拿正眼瞧他,连最起码的食物都不提供,毫无起义军领袖的基本觉悟。

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李密等人为了生存,只能剥树皮而食。可时间一长,其他人开始崩溃了,李密确实有魅力,可这玩意儿不管饱啊。同样是和官府对着干,有的人就能美酒美食,活得有基本尊严,俺们却只能蹲在犄角旮旯受人冷眼,对着无助的人生唉声叹气!俺们凭什么跟着你混啊?

没过多久,几个部下就和李密摊牌,提出了分道扬镳,各奔前程的想法。兄弟们的离去不能算背叛,至少没人向官府举报李密,没人活捉李密向朝廷请赏,这已经很够意思了。兄弟们离开之后,李密不由自主地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人生的希望在哪儿,难道做错了一件事,人生就得跟着一起毁掉吗?不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就得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人生的低谷,不是因为能力不够,只因机缘未到而已。生活还是得继续,抗争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

李密喝完了鸡汤,发出了人生的喟叹:唉,还得继续逃啊。

据史料记载,逃到淮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之后,李密为了逃避官军的追捕,化名为刘智远,假装成学识渊博的读书人,躲在村子里做起了老师。就这样,李密过了几个月平淡无奇的生活,到后来才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因而心生郁闷,写下了一首抒情诗作:

金凤**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

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李密完成诗作之后,立马就哭了起来,伤心欲绝,悲天动地,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男人。当时,地方上的风气就是草木皆兵,凡是对朝廷有不满言论,或者心怀叵测的人,都是朝廷重点关注的对象,老百姓也可以随意举报。

可能是李密太有才情,让某些人颇为嫉妒,也有可能是有人看出了李密的身份,他的诗作刚刚出炉,就被人举报到了淮阳太守刘他那里。举报理由很简单:刘智远这小子不简单,大人您看看诗作就知道了。

刘他一看,刘智远把自己比作萧何和樊哙,岂不是说大隋是即将要灭国的秦朝吗?必须得治理一下。

刘他:“把这个教书先生给我抓起来,严加审讯。”

李密在村子里的人缘还算不错,听人说太守大人要弄死他,吓得连夜收拾行装,逃到了雍丘(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的妹夫丘君明家里。

邱君明是隋朝公务员,他不敢明目张胆地收留朝廷头号通缉犯,因此将李密寄托在游侠之士王季才的家里。王季才阅人无数,看到李密的第一眼就觉得此人前途无量,以后必成大腕儿,因此主动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李密。

说起来,李密还真算是个人物,浪迹天涯的时候都还能有这样的奇遇。遗憾的是,李密毕竟是朝廷通缉的要犯,连隋炀帝都做出了批示,谁发现了李密的行踪,谁就可以加官晋爵,享受荣华富贵。

妹夫邱君明很靠谱,可他的义子邱怀义却是个吃里爬外的小人,他为了获得朝廷的封赏,向官府举报了李密的下落,隋炀帝亲自做出指示,命邱怀义和梁郡通守杨汪一起去捉拿李密。

据史料记载,官府把王季才家围起来的当天,李密凑巧出门办事,得知消息后,李密立马逃遁而去。直到后来,李密才知道妹夫邱君明、岳父王季才以窝赃朝廷通缉要犯的罪名被收监,随后被隋炀帝下旨处决。

也许在那一刻,李密开始后悔了,放着好好的贵族日子不过,非得跟着杨玄感造反,非得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不是自作自受,遗祸子孙吗?天下之大,又有何处能够容身呢?

从雍丘出逃之后,李密发现永济渠附近有一支起义军混得还不错,因此决定先去拜拜别人的码头,再徐图以后的发展。这支起义军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眼下却寂寂无闻的瓦岗军。

在那个年代,李密就是大隋王朝的明星人物。李密身上有官二代和富二代的贵族标签,又以清白之身参加杨玄感的军事暴动,最后还无疾而终。在小老百姓的眼里,李密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按理说,李密的到来虽然谈不上让瓦岗军蓬荜生辉,可至少可以提高军队的知名度,让军队的招聘工作更好开展吧?遗憾的是,瓦岗高层对李密的到来讳莫如深,深为忌惮,有些人甚至感到胆战心惊,坐立不安,唯恐李密的存在会让朝廷全力围剿,以至于给瓦岗军带来灭顶之灾。

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没错,李密是隋炀帝钦定的帝国头号通缉犯,国家暴力机器正在开足马力绞杀他,一刻都不曾停歇。更何况,李密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物,基本上都死于非命。

这样的狠角色,只能拿来八卦,不能拿来交友。

据说,瓦岗军一度谣言四起,说李密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瘟神,必除之。李密内心彻底凌乱了,投军之前是遭到官军追杀,投军之后又被起义军阴谋暗杀,这日子混的,实在是苦不堪言啊。李密是个聪明人,要想解决眼前的困难,必须要先搞好中层管理者的关系,把小鬼搞定之后,再游说瓦岗高层的核心人物。

加盟瓦岗军之后,李密和各部首领往来非常密切,比如王当仁、王伯当、周文举、李公逸等人,以前都是流窜在各地的土匪流氓,文化水平不高,人格魅力也不咋的,但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遇不到讲义气的草莽英雄。

起初,这些人挺反感李密的,因为李密就是瘟神一样的存在。可时间一久,他们开始对李密刮目相看了:此人虽然是个落魄的贵族,可肚子里确实有干货,气质也和常人不一样,绝对不是一般的土鳖可以比拟的。

尤其是谈到天下大势的时候,李密指点江山,谈古论今,分析得头头是道,颇像后世财经频道的股市点评嘉宾。说到瓦岗军未来的发展战略,李密更是张口就来,见解非常独到,大有问鼎瓦岗军扛把子的架势。

这帮人就是不学无术的土匪,能和李密谈论天下大势,能有“高层会议”的参与感,档次瞬间就自动飙升,对李密也就大为追捧。

早在杨玄感叛变的时候,王伯当就和李密认识了,二人的交情还算不错。王伯当很欣赏李密的才华,看到李密跌落到人生的低谷,王伯当有意拉他一把,因此主动找到了翟让,游说道:“大哥,李密颇有才华,他说有一条计策,事关瓦岗军的美好前途,希望您能给个面子,见他一面。”

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靠什么来建立信任关系?

恐怕只有江湖的传说吧!很遗憾,李密在江湖上的名声很差,可以拿得出手的事迹只有参与杨玄感的军事叛变,可最后却惨遭朝廷清洗,以失败告终。在翟让的眼里,李密就是个不学无术的骗子,到处混饭吃的草莽,翟让看在江湖道义的面子上,不愿意找李密的晦气,但要给他封官做,没门儿!

翟让:“王伯当,我听说附近的山里有很多小毛贼啊,你们一直都没搞定,就让李密先去收编他们吧!”

最可怕的领导,不是一日三顿痛扁你,而是不给你任何建功立业的机会,却还想方设法地痛扁你,让你的世界暗无天日。李密很幸运,因为翟让还不是这种奇葩的领导。李密知道,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密单枪匹马,走访了附近有名的土匪窝。有趣的是,这些粗人不服翟让的调遣,却对李密点头哈腰,颇为尊敬。功劳虽然不大,却说明了一个问题:李密在江湖上还是有号召力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翟让答应见李密一面。

初次见面,气氛不算太友好,很像现在大公司的压力面试。

翟让审视着李密,问道:“不知道你有什么计策要对我说?”

李密清了清嗓子,缓缓道来:“刘邦和项羽都是出身布衣,最后却都做了帝王,如今主上昏聩,朝纲不振,百姓贫苦。在此之前,皇帝发全国之兵攻打小小的高句丽,又在北部边境和东突厥绝交,现在竟然远离东都,跑到了江南,这和当年秦始皇在世时的局势是一模一样的。”

翟让:“说重点。”

李密:“好吧!我想说的是,如今正是您展现雄风,攻占东西二都,除掉大隋暴君的天赐良机啊。”

不得不说,李密的书没有白读,口才也是非同凡响。看看当时的环境,确实和秦朝末年很相似,大隋帝国的崩塌只在眼前,取而代之的必然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员,以翟让的势力,未尝不可参与群雄逐鹿的游戏。

李密说完之后,对翟让充满了期许,很希望得到他的赞赏,最好的结局就是翟让能给他丢一个军师的头衔,大家合伙把瓦岗军发扬光大。

悲剧的是,李密被打脸了,被打得毫无情面。

据史料记载,翟让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表情显得无精打采:“李密啊,我翟让本来就是个盗匪,没打过争夺天下的主意,我觉得你说的志向太过远大,不是我能够做得到的啊!”

如果是在后世,你去面试的时候老板这样说话,意思就是你很有才华,应该有更大的舞台,咱们这里容不下你!不过,翟让还是留下了李密。

现实很骨感:李密想要混成瓦岗军的核心成员,难如登天。

有时候,世道不好,只能拿余生去熬。如果你的命好,自然有人把机会送到你的面前,如果你的命不好,人生就像是死人的心电图一样,波澜不惊。幸运的是,李密属于前者,人生转机很快就到来了,谁也挡不住。

当时,有个叫李玄英的人对李密非常仰慕,自从李密逃亡之后,李玄英就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一心想要追随他,至死不渝。李玄英不是疯子,也不是盲目地崇拜李密,他对李密的追求,纯属私心作祟。

早在隋大业十年(614),洛阳就出现了一个流传很广的童谣《桃李章》:“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四个影响重大的政治谶言。

第一个:亡秦者,胡也!后来弄假成真,胡亥真把大秦弄丢了。

第二个,病已当立!后来弄假成真,刘病已登基称帝,史称汉宣帝。

第三个,桃李子,得天下!后来弄假成真,李渊做了皇帝。

第四个,唐三世之后,武氏代有天下。后来弄假成真,武则天做了皇帝。

当然,此时第四个还没有出现,但前两个谶言的存在已经让李玄英兴奋不已,如今大隋再现预测帝位的谶言,对没有出头之日的李玄英来说,完全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如果把握得好,留名青史完全不在话下。

李玄英坐在家里冥思苦想,想要破解谶言中隐藏的关键信息。可思来想去,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姓李的人会在不久后做皇帝。问题是,天下姓李的人太多,究竟谁才是未来的天子呢?李玄英始终没有放弃这个谶言,经过刻苦钻研之后,李玄英得出了三个结论:

第一:天子一定是李姓之人,但一定不是自己。

第二,桃李子也可以理解为“逃李子”,暗指逃亡的李姓之人。杨玄感政变失败后,李密成了朝廷通缉犯,对号入座,李密完全对得起“逃李子”的称号。

第三,强烈的心理暗示,勿浪语,谁道许,不就是一个“密”字嘛。

在李玄英的世界中,未来天子的雏形已经出来了:李密。

接下来的几年,李玄英将这个秘密一直留存在心底,从不敢对外人提及,他害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也害怕别人捷足先登。隋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离开洛阳,带着萧皇后一起到江都避难。 直到此时,李玄英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定了:所谓的天子前往扬州,就是一去不复返的意思,那李密做天子岂不是板上钉钉了?

李密加盟瓦岗军的前后,李玄英在洛阳散布消息,说数年前“桃李子”的谶言其实说的就是李密,他还拿出了自己精确的分析,让人不得不信。

预测天下走势的谶言重现江湖,自然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一时间,李密再次成了大隋王朝的明星人物。

李密是何许人也?李密娶没娶老婆?李密如今在哪儿?铺天盖地的小道消息甚嚣尘上。终于,有人一锤定音:听隔壁老王说,李密在瓦岗军混饭吃呢。

在谣言的影响下,土匪流氓、草莽英雄、流民百姓纷纷前往瓦岗投军,发不发工钱无所谓,有没有肉吃无所谓,唯一的条件就是做李密的兵。

翟让并没有因为李密得了人心就忌惮他,在翟让的眼里,谣言只不过是庸人自扰,牵强附会而已。翟让很淡定,李密却开始着急了。

李密有自己的雄心壮志,他明白想要在乱世中闯出一番天地,光靠谣言是不管用的,任凭别人说得天花乱坠,老天爷也不会用神雷把你劈到皇帝的宝座上。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关键得有军队、有钱财、有地盘。没有人投资你,你就得找靠山,找发展平台。很显然,李密看上了翟让的瓦岗军,这里有他需要的政治资源。想要打败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内部瓦解。

李密认真研究了瓦岗军的高层人物,最终选定了翟让的嫡系军师贾雄。

一个是喜欢装神弄鬼的野鸡军师,一个是科班出身的军事战略家,很难想象这两个人怎么能搞到一起。有趣的是,两人最后还真成为无话不说的铁哥们儿。贾雄从李密这儿得到了极强的满足感,一度拍着胸脯表示,关键时刻,他一定会在翟让的面前继续推荐李密,不能就这样埋没他的才华。

事实上,翟让也不是蠢蛋,江山社稷就在眼前,九五之尊就在眼前,他如何不会动心?李密的话极具**力,让他欲罢不能,日思夜想。

有一天,翟让找来军师贾雄,试探性地问道:“军师,李密让我争夺长安和洛阳,你觉得这个想法很疯狂,还是很现实?”

这是二选一的问题,是或者不是,答案似乎不重要,关键是你的结论是不是有说服力。所谓的职业素养,就是在关键时刻,以专业的手段来说服外行。

就拿贾雄来说,作为资深的占卦师,肯定不能信口开河,或者站在战略的角度给翟让分析局势。贾雄为了李密的幸福,当场给翟让表演了一出算卦的好戏,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吉!吉不可言!”

翟让:“说人话!”

贾雄:“主公,眼下是乱世,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很难啊”

翟让:“就是让你出主意,你的吉不可言究竟是什么意思?”

贾雄:“大哥,最近洛阳城在流传一则童谣,说李密有王者之气,以后会做皇帝,大哥为何不和李密一起合伙创业呢?”

翟让:“既然如此,李密为何不自立门户,非得找咱们干呢?”

贾雄蒙了,说好的聊天套路呢,思维也太跳跃,太天马行空了吧。贾雄有点儿不知所措,这话该怎么圆回来呢?历史证明,想要在大集团担任核心高管的人,都得有两把刷子,关键时刻,这种本事可以保住自己的小命儿。

比如贾雄,聪明伶俐,储备的词汇量大,脑子稍微一转,就组织了一套堪称完美的语言:“主公,您姓翟,翟者,泽也!蒲者(生长在沼泽之中的植物),必须依靠泽才能生存!所以,李密需要投奔您啊!”

此处应该有热烈的掌声,这样的机变反应,可以拿来作为教科书的案例。

如果贾雄说翟让和李密是福祸相依、同舟共济的关系,然后从战略的高度逐一分析,恐怕活不过第二天早晨。可换一种说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翟让的存在决定了李密的未来,对翟让这种粗人来说,就容易接受多了。

在贾雄的穿针引线下,翟让接受了李密,并将他引入到核心团队之中。二人既然成为创业合伙人,自然是无话不谈了。李密是性情中人,肚子里藏不住事儿,尤其是关乎自身前途的事,他很想一吐为快。

有一天,哥俩在一起聊天,李密来了这么一句:“大哥啊,咱们瓦岗军如今是兵多将广,如日中天,可有些隐患却不得不除啊!”

翟让不以为意:“你倒是说说,有何隐患啊?”

李密:“兵多将广固然是好事,可咱们以抢劫为生,粮饷十分匮乏,长此以往,一旦人马疲乏,大敌压境,大哥该如何应对?”

翟让这才惊醒过来,谦虚地问道:“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避祸?”

李密:“攻取荥阳,争雄天下。”

不得不说,李密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从地理位置来看,荥阳位于郑州市的正西,至少有两个重要的战略价值。

价值一:荥阳扼守在山东、河北等起义军到洛阳的必经之路,按照排排坐分果果的有利原则,谁靠洛阳近,谁就占据了夺城的先机。退一步来说,如果瓦岗军在河南战场失利,向东是一片平原,逃跑也是很便利的。

价值二:荥阳以西是虎牢关,虎牢关以西是巩县(今河南省郑州巩义县),这里有隋朝的国家级粮仓——兴洛仓,如果能够拿下兴洛仓,不仅可以解决瓦岗军的粮食供给问题,还可以对洛阳造成威胁。

李密“攻取荥阳,争雄天下”的建议,犹如平地而起的一声惊雷,在瓦岗军高层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大家一致通过了攻取荥阳的战略决策。

有能力、有想法的员工,被称为优秀员工。有能力、有想法,而且愿意站在老板的位置考虑问题的,那才叫好员工。事实证明,李密不仅是优秀员工,而且还是好员工。“攻取荥阳”的战略建议,成了李密跻身瓦岗领袖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