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历六月二十九日凌晨,天还没有亮,早已驻扎在鄢陵的晋军,被从南面传来的低沉雷鸣声惊醒。

晋军纷纷走出营帐,望着黑夜中的南方,那里只有雷鸣,却没有闪电。远处的黑暗中,出现了点点火星,然而一瞬间竟变成了燎原烈火。低沉的雷鸣声已经变成了震耳欲聋的海啸声。

中军将栾书与众人欣赏着远方奇异的景象,后来栾书觉得不对劲,火光与响声是从南方朝晋军大营方向涌来的。

栾书顿时醒悟过来,大喊道:“是楚军,全军备战!”

远处发生的不是什么奇异的自然景观,而是南天一柱的楚军,他们高举着火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晋军大营奔袭。

幸好晋军训练有素,用极短的时间在大营内做好了防御准备,而此时,楚军已在晋军大营门口列好军阵。

楚国大军像讨债的一样堵在大门口,连两军交战的空地都没有留,这仗可怎么打?

晋厉公犯了难。先后有几个将领来到中军大营找他。

范燮也找了过来,他见四下无人,将自己之前不敢在朝堂说的话,说了出来:

“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

意思是,如果打赢了楚国,外患也就消除了,让晋国大夫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动力就没有了,内患迟早要爆发。晋国还不如主动撤军,只要强敌楚国存在,晋国大夫们就会紧密团结在国君周围。

范燮看得很长远,他说的也是良心话,称霸只是面子上更好看,而国家内部政局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年轻气盛的晋厉公哪会听范燮的话,他理都没理,就让范燮退下。晋厉公哪里知道,范燮所说的话,准确地预言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就在范燮要被晋厉公轰走的时候,他十七岁的儿子范匄(gài)求见厉公,范燮以为儿子会与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一起劝阻厉公,于是范燮站在一旁,想听儿子的赤胆忠言,然而范燮听完后,彻底不淡定了,他怀疑范匄不是他亲生的,竟然与亲爹唱反调。

“楚军堵在大营门口,我军无法列阵,不如我们把营内的井和灶都填平,全军只要把行列之间的距离放宽,就能在营内摆开阵势,与楚军决战!”

范燮听完后,二话不说,找了一把戈,追着儿子跑,一边跑一边骂:“国家大事,你这个小屁孩懂个鬼啊!”

晋厉公看着老范家暴小范,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是人家的家务事,只能目送范燮追打儿子跑出了营帐。

被老爹一顿暴打的范匄,可不是什么小屁孩,他日后将成为晋国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

范家父子走后,中军将栾书来了,他对厉公说:“楚军急于求战,我们先拖着,等几路大军到齐,我们再与楚军决战也不迟!”

随后郤至也来了,他说:“楚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军容不整,我军出击,楚军一定大败!”

四个人,四个不同的想法,每个人提出的意见,都是有理有据的。经过一轮头脑风暴的晋厉公选择了范匄的建议,把营内的井和灶都填平,在大营内摆开阵势与楚军决战。

晋厉公之所以选择范匄的建议,是因为这是唯一能解决迫在眉睫问题的办法。楚军一直堵在晋军大营大门口,不离不弃,他们要的是速战速决。

二十年前邲之战中晋军遭遇惨败,就是因为楚军不等晋军在战场摆开阵势,直接突入晋军大营,杀得晋军丢盔弃甲。

晋厉公吸取了邲之战的教训,下令将营内的井和灶都填平,在营内列阵准备与楚军决战。

在决战前,两国国君分别登上了一种新型的军事侦察设备——巢车,以便观察敌情。

巢车就是在一辆大车子上高架着一个望楼,人就站在望楼里观察远处敌情。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陪两国国君登上巢车的人,竟然都是敌国的人。双方都想利用敌国的人,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陪楚共王登上巢车的人叫伯州犁,他是晋国人,之所以叛逃到楚国,是因为他们伯家得罪了郤氏家族,结果惨遭灭门。伯州犁为了报复郤家,报复晋国,义无反顾地投靠了楚国,心甘情愿成为一名晋奸。

伯州犁远眺晋军大阵,说了一句没有质量的话:“晋国国君身边的公乘是属于国君的精锐。”

作为一名叛徒,通常要给新主子带来有价值的信息,而这句话就是废话,哪个国君身边的人不是精锐?

陪晋厉公登上巢车的楚国叛徒叫贲皇,他的父亲正是楚国令尹子越,楚庄王杀了子越,灭了若敖族,逃到晋国的贲皇被封在“苗”地,又被称为苗贲皇。苗贲皇与楚国王室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苗贲皇望着楚军大阵,对晋厉公说:“虽然楚军兵力占据优势,但是楚军精锐是中军的王卒,我们可以让精锐攻击楚国左右两军,再集中三军攻打楚军中军王卒,一定能将他们击败!”

晋厉公听从苗贲皇的建议,并在苗贲皇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厉公将精锐的中军分成两半,一半去攻打楚国左军,另一半去攻打楚国右军,剩下的上军、下军、新军全力攻打楚军中军。

这样的部署是一个创新。从春秋开始,每个国家的中军都是三军里最精锐的,它都是迎战敌军的中军。厉公反其道而行之,没有让晋国中军与楚国中军硬碰硬,而是把它分成两半,分别对付楚军两翼相对较弱的左右两军。虽然分成两半的中军对付楚国两军,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是晋国中军强悍的战斗力却能牵制住楚军两翼。

当楚军两翼被死死拖住时,晋国将集中三个军,形成局部优势兵力,重点打击楚国中军,从而在战线上形成中间突破,最终彻底击溃楚军的态势。

晋厉公与众将领部署完毕后,让太史过来,算算卦。

太史占筮算了一卦,告诉在场所有人:“大吉大利!”

全军一听这么好的卦象,爆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随后四军击鼓出击。

看见晋军主动出击,楚军也击鼓进军。

鄢陵之战正式开打。

结果刚走几步,晋厉公的戎车陷泥里,出不来了。

栾书看见国君车子抛锚了,心急如焚,想让厉公坐自己的战车。结果,栾书被自己的儿子栾鍼毫不留情地怼了。

栾鍼是晋厉公戎车上的车右,他直呼老爹的名:“书退,国有大任,焉得专之!”

意思是:“书,你给我退下,你是国家委任的中军将,只需负责指挥军队作战,哪需要什么事都去干呢!”

说完,栾鍼下车使出全身的力气,将戎车从泥地里推了出来。

晋厉公脱困后,指挥大军按照计划攻打楚军。

只见分成两组的晋国中军,死死拖住了楚国左右两军。晋国的剩下三军,集中火力猛攻楚军中军。

身在中军的楚共王,那叫一个惨啊!

只见晋军如同海水一般涌了过来,中军里的王卒为了保护楚共王拼死抵抗。楚共王的戎车太华丽,目标太大,被一位叫魏锜的晋军将领锁定。魏锜朝楚共王射了一箭,正中楚共王一只眼睛。

中箭的楚共王相当恼悔。他恼的是,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竟然破相了,以后还怎么见人。他悔的是,自己之前误批了一个人,否则他不会被射瞎一只眼睛。

被楚共王误批的人就是春秋第一射手——养由基。

养由基曾是楚庄王身边的卫队长,负责楚王近卫军乘广的管理工作。这个职位虽然尊贵,是楚王最信得过的人,唯一不足的就是管的人太少,所属战车也就三十乘。

很多国君身边的亲信,如果干得好,都是委以重任,一路平步青云执掌大权。比如二战德国四大名将之一的隆美尔,他原本只是希特勒身边的卫队长,由于深得希特勒的赏识,仅用四年时间,由卫队长一路升为集团军司令,授元帅军衔。

养由基在卫队长职位上已经踏踏实实干了三十年。当年的小青年,现在已是中老年人了。

养由基也很能打,要不是他当初一箭射死令尹子越,楚庄王也不会那么轻松地平定若敖族叛乱。只可惜混了那么多年,还是个卫队长。

楚王只把他当作网络游戏里威力强大的召唤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伺候完了楚庄王,又伺候小主子楚共王,结果还被小主子给批了一顿。

就在鄢陵之战的前一天,养由基与潘党比赛射箭,两个人分别是楚国神箭手排行榜上的第一名与第二名。

养由基射穿了七层皮甲,得意扬扬的他,把成果拿去给楚共王看,结果热脸贴冷屁股上了。

“有啥好显摆的!现在打仗都讲团队合作,你一个人武艺再高,能敌得过千军万马吗?光逞匹夫之勇,你迟早要死在你的箭术上。”楚共王嘲讽道。

结果第二天,楚共王就被敌人射瞎一只眼睛,差点把小命丢了。楚共王用自己的一只眼睛,验证了箭术有多么重要。

懊悔的楚共王开始放大招——召唤养由基。

于是养由基像召唤兽一样,被楚共王召唤了出来。楚共王给了养由基两支箭,让他射死魏锜。

养由基开始释放终极技能——一箭封喉。

当年若敖之乱时,养由基就是一箭射中令尹子越的咽喉,从而终结了若敖之乱。

这次养由基瞄准了魏锜,只听“嗖”的一声,箭矢正中魏锜咽喉,魏锜一头栽倒在车上,死了。养由基把剩下的一支箭还给了楚共王。

目瞪口呆的共王第一次见识到养由基的神技,内心彻底折服,早知道一开始就把养由基召唤出来了,害得自己白瞎了一只眼。

养由基一箭定乾坤,震慑了晋军,也让苦苦支撑的楚国中军减轻了压力。

结果战场上出现了喜剧性的一幕。

新军佐郤至在楚军中军大阵中一路冲杀,三次遇到楚共王的戎车,每次都主动下车靠边停放,摘下头盔向楚共王深鞠一躬,然后再上车,驾车赶紧跑。

郤至通过自己的举动,向楚共王传达一条信息:“楚王,我是路过的,高抬贵手,不要杀我!”

楚共王一看郤至还挺上路子,让人送他一把弓,郤至哪还敢要,赶紧带着人去攻打郑国军队。结果郑国军队被冲垮,郑成公逃走了。

就这样晋楚两军你来我往杀了一天,到了晚上星星都出来了,双方才收兵,回去休整。

虽然白天打得很惨烈,楚军盟友郑军被击溃,但是战斗力顽强的楚军,主力尚未受损,第二天仍可再战。

晚上,作为楚军指挥的子反,统计军队伤亡情况,及时补充士兵,修理盔甲兵器,整理战车马匹。他下令:“第二天早上鸡叫之时,全军开饭,吃完早饭后,立即投入战斗!”

打了一天仗的晋军忧心忡忡,原本以三军的兵力击溃楚军中军的计划,因为养由基的出场,彻底泡汤了。楚军主力尚存,而支援晋军的四国联军仍未到达战场,如果明天继续开打,鹿死谁手尚难定论。因此,晋军上下不敢掉以轻心,全力做好第二天的战斗准备。

为了迷惑楚军,苗贲皇故意放走楚军战俘,让他们回到楚军大营,散布晋军准备死战的消息。

没有上过战场的楚共王,原本对战争充满了浪漫的幻想,没想到第一次上战场的他就成了残疾人。从未吃过苦头的共王,能做到重伤不下火线,已经难能可贵了,要让他接着参与第二天的厮杀,那就是考验共王意志力的时候了。

听闻放回来的俘虏说,晋军准备明天死战。不淡定的楚共王,打算找总指挥子反来商议。然而,子反身边的一个侍从不经意的举动竟改变了战争结果。

这个侍从看子反白天太累了,故意倒了酒,让子反喝酒解乏,结果子反喝醉了。

派去找子反的人回来告诉共王,说子反喝醉酒了。楚共王的小心脏立马要蹦出来了,他的意志力彻底崩溃了。共王心想,主将都喝得不省人事,这仗还怎么打?赶紧让大军撤吧!

被自己吓死的楚共王,来不及收拾东西,连滚带爬地跑了。

这一跑不要紧,本来身心受伤的楚共王跑得太快,摔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无论身边人怎么扶,共王就是起不来。这时一位叫黄衰微的大夫急中生智,一脚踹在共王的屁股上。长这么大,从来没被别人打过的共王恼羞成怒,立马站了起来,大家趁机把共王架上马车,送走了。

第二天清晨,吃完早饭,列队完毕的晋军,发现对面空无一人。晋军冲入楚军大营后,发现楚军早已撤走了。由于楚军走得匆忙,军粮没有带走,这些军粮让晋军足足吃了三天。

楚国大军全部退入方城,做好随时应对晋国为首的五国联军的进攻。但是有一个人没有进入方城,他一个人留在了外面,这个人就是子反。

子反作为全军的总指挥,他认为此次战败,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平心而论,鄢陵之战楚军始终不落下风,未分胜负。要不是楚共王提前逃跑,第二天晋楚再次开打,胜负难料。

跑回老家的楚共王痛定思痛,作为一名仁厚之君,他没有回避自己犯下的错误,也没有否定子反的正确指挥。

共王派了一名使者去见子反,使者转达共王的原话:“这次鄢陵战败,是寡人的错,请大夫不要自责!”

子反听完后,心情好多了,正打算卷铺盖回国时,又有一名使者前来,而派使者来的人,正是子反的政敌——令尹子重。

子重此时很开心,自己的政敌输了一场大战,他要好好羞辱子反。

子重的使者说:“历史上,楚军的总指挥打了败仗,是如何自我处置的呀?请您学习城濮之战后的子玉,像一条汉子死去,而不是苟且偷生地活在世上!”

子反一听完,原本的好心情顿时全无。他明白,如果自己安然无恙地回国,背后将有无数的人像子重那样指责自己,为了自己的名节还是死了吧。

于是子反挥刀自尽。

对于子反的死,楚共王深感愧疚,他决定要好好重用手下的能人。这个能人就是养由基。鄢陵之战后,养老爷子升官了,开始管理上万号兵了。

年轻的晋厉公,在短短数年之内,打瘫秦国,击败楚国,成就不世之功。

唯一看出问题的还是范燮,他像复读机一样,又开始提醒厉公。就在晋军胜利回国时,范燮拦在厉公车前,说道:“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国君您还年轻,群臣们又没有天大的本事,而我们现在取得这么大的胜利,所有人都疯狂了,国君你要小心啊!)

晋厉公听到范燮的话,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无论自己做出什么好的成绩,面前这个死老头子总是咒自己,这是巴不得自己死啊。

出于对老臣的尊重,晋厉公理都不理范燮,头也不回地坐车走了。

范燮看着厉公远去的背影,内心无比惆怅。现在晋国已无对手,能使内部团结的外患没有了,晋国朝堂之上的血雨腥风即将到来。

“外宁必有内忧”成为一个沾满鲜血的诅咒,这个诅咒即将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