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年,法国凡尔赛宫内的宫廷剧场正在上演一出叫《中国孤儿》的戏剧,编剧正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

国王路易十五与贵族们,被这出戏剧深深地吸引着。观众们被剧中人物的侠义情怀所震撼,有的人还被感动得流了几滴眼泪。

从此戏剧《中国孤儿》一炮打响,成为西方戏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演出剧目,也成为当时大清朝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

伏尔泰没来过中国,当时能来中国的,除了商人,就是传福音的传教士。伏尔泰创作戏剧《中国孤儿》的蓝本,就是法国传教士带回来的中国经典戏剧《赵氏孤儿》。

戏剧《赵氏孤儿》当时在中国的热门程度,不亚于现在电视台播了十几年的《还珠格格》。

戏剧《赵氏孤儿》的故事来源于《史记》,所以司马迁老先生才是第一创作者。司马迁号称“史圣”,他说的话,都是具有至高权威的。

我们来看看《史记·赵氏家》是怎么讲述《赵氏孤儿》故事的。

赵盾死后,他的儿子赵朔继承了赵氏族长的位子。晋景公看赵朔小伙子才华横溢、一表人才,就把自己的姐姐赵庄姬嫁给了他。

晋国朝中有个大奸臣叫屠岸贾,他特别善于对国君阿谀奉承,晋灵公死的时候,他被赵盾贬职。赵盾死后,到了晋景公在位的第三年,屠岸贾再次被起用,担任司寇(国家最高法官)。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奸臣屠岸贾恨死了赵氏家族,天天都在筹划如何将老赵家彻底消灭掉。

为了能将罪恶计划付诸实施,他使出老办法,对晋景公溜须拍马,把晋景公哄得很开心。获得晋景公的信任后,屠岸贾利用司寇的身份,向晋景公进行普法宣传。

屠岸贾:“国君,当年赵盾弑杀灵公,这是滔天大罪,若不加以严惩,以后必有人效仿,国家迟早要出乱子的。”

晋景公:“你说得很有道理。”

屠岸贾:“灵公当时被弑杀,虽然赵盾不在现场,但他是叛乱的领袖。做臣子的弑杀国君,赵氏的家族子孙却还在朝中做官,定是一股黑恶势力。不能让罪犯一家逍遥法外,请国君诛杀赵氏!”

听完屠岸贾的普法教育,晋景公觉得必须对朝堂扫黑除恶,不能再让类似事件继续上演,必须以儆效尤。

晋景公:“就依你所言,诛杀赵氏!”

韩厥听说屠岸贾奉国君之命要诛杀赵氏,立刻向好友赵朔告知此事。

赵朔听后,不肯逃跑,他认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随后赵朔对好友韩厥说:“有你在,我们赵家香火就不会断绝。所以我死而无憾!”

韩厥听完后,假装有病,足不出户。

很快屠岸贾率领大军突袭赵家府邸——下宫。

族长赵朔和自己的三个叔叔赵括、赵同、赵婴齐全被杀死,赵氏惨遭灭族,封地被晋景公剥夺。

屠岸贾对赵家毁灭性的打击,史称“下宫之难”。

就在赵家被屠岸贾当作黑恶势力一网打尽时,有一条漏网之鱼逃了出来。这条鱼可不一般,她是晋景公的姐姐赵庄姬。

此时赵庄姬身怀六甲,马上就要生了,她逃到弟弟晋景公的王宫内,躲藏了起来。

赵家虽灭,却有两个死党活在人间,一位是赵家的门客公孙杵臼,另一位是赵朔的朋友程婴。公孙杵臼受到赵家太多的恩惠,赵家遭此大难,他打算自杀殉了赵家。

公孙杵臼找到了程婴,劈头盖脸就问:“你咋还不死啊!我打算马上自杀殉了赵家!”

换一般人被这样问,肯定要暴跳如雷。程婴却没有生气,他并不是涵养高,而是他知道赵庄姬即将临盆的好消息。

程婴说:“赵朔的妻子即将生产,如果生下来是男孩,那我就好好奉养这孩子。如果生的是女孩,赵家断了香火,那我就去死!”

过了没多久,赵庄姬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小孩取名叫赵武。

大奸臣屠岸贾听说赵庄姬在宫内生了个男孩,为了斩草除根,他亲自率兵闯入宫中,搜查男婴。

赵庄姬把儿子放在裙子里,并对孩子说:“如果赵家要绝嗣,那就让孩子大声哭吧;如果赵家能躲过一劫,你就不要哭。”

当士兵搜查赵庄姬时,奇迹出现了,孩子不哭了。

听说此事的程婴急了,他找到公孙杵臼,商议以后怎么办。

程婴说:“虽然屠岸贾这次没有搜查到,万一下次搜查到,怎么办?”

公孙杵臼说:“扶立幼主和去死,哪件事简单?”

又是关于死亡的问题,这让程婴很无语。报答赵家有很多种方法,为啥老要死呢?

看着眼前这位毅然决然的义士,程婴内心既赞叹,又无奈。

程婴赞叹的是,公孙杵臼就是顶天立地的义士;无奈的是,无论自己选哪个,公孙杵臼都会选择死亡,他要以死报答赵家。

“扶立幼主难,去死简单!”

公孙杵臼要的就是这句话,他说:“你去扶立幼主,让我去死。”说完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程婴,程婴同意了。

这两人从别人的手里买了一个婴儿,给这个婴儿包上贵族用的小被子,然后公孙杵臼抱着这个小婴儿躲在深山里。

两人的表演即将开始。

程婴从山里出来后,假装是赵家的叛徒,向屠岸贾告密。只要屠岸贾给他千金,他就会告诉赵氏孤儿藏在哪里。

屠岸贾付款后,程婴带着士兵,去找到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看到程婴带着屠岸贾的士兵来了,就开始表演。他大骂程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而他宁愿自己死,也不愿让赵氏孤儿去死。

士兵也不想废什么话,直接杀了公孙杵臼与婴儿。

而真正的赵氏孤儿早已被程婴从宫里接了出来,程婴带着孩子隐居在深山里。

下宫之难结束后的十五年,晋景公生病了,这病总是治不好,于是就找人来占卜。

占卜的结果显示:“因为赵氏当年冤屈太重,只有复立赵氏,国君的病才能好。”

晋景公心想,可能是当年把赵氏灭族这件事做得太过分了,因此,自己遭受了老天爷的诅咒,所以自己的治病良药是赵家人。

这时韩厥说话了:“赵氏还有一个孤儿在世,这个孩子叫赵武,正是您的姐姐所生!”

晋景公为了病情早日好转,要求马上复立赵氏,于是韩厥让程婴带着赵武进宫。

为了试探朝中大臣对复立赵氏的态度,有一次,群臣来探望晋景公病情时,晋景公故意让赵武出现,并对大家说,这是赵氏的子孙。

群臣看到赵武后,对于国君的意思立马心领神会,集体表示赞成赵氏复立。

赵武拜谢群臣后,朝堂上的大臣们就带着赵武去把屠岸贾的家给屠了!

到了赵武二十岁的时候,晋景公为他举行了加冠礼。这时程婴来了,他不是向赵武表示祝贺的,而是来道别的。

“当年赵氏惨遭灭族,我的好友赵朔被杀,为了救你,公孙杵臼牺牲,就剩我一个人苟活在人间。现在你已成人,我的使命完成了,是我去黄泉与他们见面的时候了。”

无论赵武如何苦劝,程婴依旧要赴死。

年轻的赵武内心无比悲痛,程婴与他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程婴却如父如母地抚养着他,看着世界上最亲的人要离自己而去,赵武发出哀号。

任何人都阻止不了一心赴死的人,随后程婴自杀了,赵武为他守孝三年。

《史记》里赵氏孤儿的故事讲完了,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程婴和公孙杵臼取义成仁的壮举,成为后世道德的楷模。

很多伟大的人物,死后都会被追授一些响亮的名号,但是程婴和公孙杵臼实在太猛了,他俩一直被追封到一千六百年后的宋朝。

因为宋朝皇室姓赵,他们自认为是赵氏孤儿的后人。在宋朝,程婴和公孙杵臼成为感动大宋的著名人物,上至朝廷大员,下到黎民百姓,都把他俩当作学习榜样。

宋朝皇帝对于老祖宗的两位恩人,那是大封特封。封程婴为忠节信诚侯,封公孙杵臼为通勇忠智侯。

后来宋朝皇帝觉得封侯还是太低了,直接封公,并且名字又长又霸气,封程婴为忠翼强济孚佑广利公,封公孙杵臼为忠果英略孚应博济公。如果程婴和公孙杵臼姓赵的话,没准宋朝皇帝直接给他俩封王了。

到了元代,由于戏剧行业发达,对于《赵氏孤儿》这么好的素材,肯定要继续改编,而编剧对于悲剧情节的改编,总喜欢把主人公往死里虐,让他越惨越好,这样剧情才更好看。编剧把程婴买来的婴儿改成程婴自己的儿子,让他为了救赵氏孤儿,亲自献出自己的儿子,并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杀死!

通过元代文艺工作者的改编,《赵氏孤儿》登上了中国古代文艺的巅峰,成为中国四大悲剧之一。

讲完了《赵氏孤儿》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笔者想对大家说的是,一个历史故事,剧情越是跌宕起伏,人物越是鲜活饱满,那它虚假的可能性就越高。

《赵氏孤儿》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只是一部神剧,大部分内容都是瞎编的。

现实世界都是讲逻辑的,有因才有果,而神剧里只讲神奇。我们在这里做个简单的推敲。

神奇之处一:赵朔托孤给韩厥

韩厥告诉赵朔,屠岸贾要杀赵家。赵朔对韩厥说,有你在赵家香火就不会断绝。

神奇之处来了,春秋时可没有B超,赵朔咋知道老婆生的是儿子呢?万一是女儿呢?

神奇之处二:屠岸贾搜查王宫

赵庄姬躲入宫内,那是得到了晋景公的庇护,毕竟她是国君的亲姐姐。屠岸贾竟然敢带兵入宫搜查,这是拿晋景公当空气啊。

晋景公在晋国历史上好歹也是有作为的国君,一个国君是不可能让一个臣子在自己的地盘上随意撒野的。

神奇之处三:韩厥是如何得知赵家有后

晋景公生病,占卜结果要复立赵家。韩厥立马就说赵家有后。

而下宫之难后,程婴躲了起来,生怕别人知道赵家还有后人。韩厥是咋知道赵氏孤儿的存在,还能准确找到程婴的呢?

所以,《赵氏孤儿》是被人编出来的神剧。我们在之前的“魔幻大逃杀”章节中就说过,先秦编剧能力哪家强?赵国当属第一。

左丘明就因为拿到赵国的史料,被严重忽悠,把赵国老祖宗奸雄赵盾描写成大忠臣,把晋灵公描写成荒**无道的昏君。

忽悠只要一开始就不会结束,战国中前期的左丘明就这样被忽悠了。等战国结束了,完整的赵国史料忽悠力更强,接着中招的就是“史圣”司马迁。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也需要参考资料。他担任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相当于现在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兼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手里掌握着全国最全的文献资料。

司马迁写的《史记》里,主要有三大块内容,分别是:讲述帝王的“本纪”;叙述王侯的“世家”;描写名人的“列传”。而“世家”里,描写赵世家的内容,是所有世家里文字最多的。

司马迁在写赵世家的时候,一定用了赵国的史料。由于赵国遗留的史料最丰富,所以在《史记》的“世家”里呈现得最翔实,但是娱乐性也是最高的!

民国学者李景星先生对“赵世家”有过精辟的概述:“通篇如长江大河,一波未平,一波复起。令览之者应接不暇,故不觉其长,用笔节节变化,有移步换形之妙。”

可见赵国史官编写赵国史料是极其用心的,然而越是费尽心力去编写的史料,就越容易反映出史官背后的老板——赵国王室的心虚。

因为他们祖上赵盾杀过国君,更重要的是,让赵家灭族的下宫之难,真正原因是赵家内部的性丑闻。

要不是赵武是个不世出的人才,赵家也不可能东山再起,更不可能瓜分后来的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