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秦人的早期历史是一部苦难史,里面充满了痛苦、血泪、委屈、挣扎与奋斗。他们用不断的自我牺牲,造就了自己后来的强势逆袭。

秦,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秦人姓嬴,原本居住在东海之滨(今山东省海边)。秦人的祖先起源于一个神话。从前有一个织布女,叫女脩(xiū)。有一天她在织布,突然看见一只玄鸟出现在眼前并下了一颗蛋,女脩一看是神蛋,二话不说直接吞了。

按照神话的发展套路,女脩很快怀孕,生下了秦人祖先大业。大业的儿子伯益,曾经帮助大禹治水,并为舜帝驯服鸟兽,所以被舜帝赐姓“嬴”。

讲到这里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之前讲过商人也是玄鸟的后裔,也是一个姑娘吞个鸟蛋生个祖先。秦人与商人的起源神话,怎么一模一样啊?因为秦人与商人是铁哥们儿,穿一条裤子,两个民族都是兄终弟及,所以起源的神话相互抄抄也是正常的。另外秦人还有一项独门绝技,那就是会养马、驾车。

作为秦人,为商朝开国国君成汤驾过车,并在商朝开国之战——鸣条之战中,鼎力帮助商人灭夏。商朝建立后,一起打江山的秦人成了显贵,位列诸侯。商王朝对秦人还是很器重的,把陕西渭水中游这块肥沃的土地赐予秦人,秦人领袖中潏(yù)带领一部分族人去了那里,替商朝戍守西边领土。秦人在商的庇护下,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到了公元前11世纪,更猛的周人,在西面的岐山异军突起,一路杀向东方,一鼓作气灭了商朝。作为商人铁哥们儿的秦人,即将要倒霉了。秦人领袖恶来最终被周武王杀死。因此,内心充满仇恨的秦人,在周武王死后的三监之乱里兴风作浪,表现积极。

倒霉的秦人,没想到遇到了更强劲的对手——周公旦。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看见商人的死党秦人,就像看见苍蝇一样恶心。眼不见心不烦,周公旦直接把渭水与东方滨海的秦人当作奴隶,全部赶到远在天边、鸟不拉屎的西陲(今甘肃天水一带)。

在西陲一带混的秦人,成为被遗忘、被遗弃的民族,那里远离中原文明核心区,是已知文明世界的边缘,再往西一直走,就是中亚西域了,四周都是戎人。但那里却有一个好处,十分适合养马。

作为养马小能手的秦人,在那里把养马产业搞得风生水起。然而,秦人并不满足于现状,因为即使他们养马养得再好,在周人眼中,也只不过是替他们养马驾车的奴隶。不想永世为奴的秦人,开始走上层路线,努力为周王室服务,期望有翻身的时机。他们熬了几十年,终于等来一位著名的周天子——周穆王。

周穆王声名远扬,他是与神仙谈恋爱的第一人。周穆王爱打仗,传说他有一次向西远征,打顺手了,一直杀到昆仑山下。在那儿遇到了神仙姐姐西王母,周穆王被王母娘娘倾国倾城的美貌所倾倒,和王母娘娘谈起了恋爱。就在两人你侬我侬的时候,周朝传来敌国进攻的消息。此时的周穆王远离国土,面对如此紧迫的国家危机,他想迅速赶回去御敌,除非坐上火箭才能实现。然而一位车夫却将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办到了。

这位车夫是个秦人,叫造父。天子马车一般是有六匹马,俗称“天子六驾”。马车上的马越多,驾驶难度越大,但秦人天生就是御马高手。为了提升马车速度,造父不惧驾驶难度,直接将六驾改为“天子八驾”。八匹马拉的车动力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号称“日行千里”,立马带着周穆王赶了回去。

回去之后,打了胜仗的周穆王为了嘉奖造父,把他封到赵城(今山西洪洞),而赵城地处晋国地界。造父以赵为氏,成为晋国赵氏大夫的祖先,后来他的子孙瓜分晋国建立赵国。赵国能在战国时搞胡服骑射,建立一支纵横天下的骑兵部队,与赵人骨子里流淌着秦人善御马的基因密不可分。别看战国时秦国与赵国不共戴天,杀得血流成河,但是这两家都是同根同源,都是一个祖先,都姓嬴。

地位得到提升的秦人,为周王室更加卖命地养马。到了周孝王时期,周天子封嬴姓部落为附庸(相当于附属部落),在秦(今甘肃清水)这个地方正式定居并修建城池。成为附庸,意味着秦人不再被当作外人,而是变成自己人了。“秦”字成为嬴姓部落的代号,更是后来大秦帝国的国号。

秦人不光具有养马这一项与生俱来的技能,还有一项更加强悍的技能,那就是打西戎。作为蛮夷,西戎也不容易,本身生产力就低,造个锅碗瓢盆都费劲。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戎人只能去抢先进文明的周人,所以周天子与诸侯被戎人骚扰得很是头疼。

而在甘肃一带,这场景却是倒过来的,秦人主动追着戎人打,戎人看见秦人就像看见瘟神一样发怵,唯恐避之不及。而在秦人眼中,戎人脑袋就像金灿灿的猪头,是升官发财的利器。秦人之所以打戎人打得这么凶猛,就是为了讨好周天子,以提升自己的政治待遇。

周宣王时期,蛮夷威胁越来越大。经常征讨蛮夷的周宣王,已经精疲力竭。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替他去打蛮夷,此时在西边经常与戎人掐架的秦人,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眼中的不二人选。

公元前825年,秦人首领秦仲正式被周宣王提拔为大夫,领军去打西戎。秦人从底层打工仔一跃跻身为西周股份制公司的中层干部,干劲十足。秦仲最终不负周宣王使命,打得西戎鬼哭狼嚎,但是自己也因公殉职,战死沙场了。

周宣王一看,封个大夫称号竟对秦人有这么大的激励,这法子太好了!

秦仲死后,留下了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均战斗力爆表,其中大儿子名叫其,是最能打的。周宣王召集了秦仲的五个儿子,借给他们七千多人,相当于三个师的兵力。大儿子其带上自己所有的族人和周王师,大败西戎,夺取大片土地。周宣王正式册封其为西陲大夫,这就相当于西边的地全都归你秦人管了。后世的秦人也不忘本,追称其为秦庄公。

实诚的秦人得了这么大的称号,如同打了兴奋剂一样去打西戎。庄公死后,他的大儿子世父并没有继位,而是发誓要杀尽戎人,拿下戎王的脑袋。为此世父把位子让给弟弟,自己带兵去杀西戎了。而世父的弟弟就是秦国开国国君——秦襄公。

秦襄公继位后,一改秦人与戎人势不两立的局面,采用了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跟我好的戎人,我把妹妹嫁给你,咱们融合成一家人;跟我不好的戎人,我直接把你消灭。就这样,戎人被秦襄公治得服服帖帖。作为盘踞西陲的强大势力,秦人引起了周王室一位重要人物的兴趣。

公元前773年,在周王室担任大司徒的郑桓公(小霸王郑庄公的爷爷),正好遇到了当时著名的政治评论员太史公伯阳甫,针对西周王室江河日下、诸侯蠢蠢欲动的局面,两人聊了起来。

郑桓公尊敬地问伯阳甫:“姜姓、嬴姓,以后谁会更加兴盛?”

郑桓公问的问题很有水准。谁都知道,姓姜的势力里,实力最强的是东方齐国。姓嬴的势力里,实力最强的是西方秦人。齐国作为西周开国功臣吕尚的封国,那是老牌强国。秦人领袖秦襄公,当时也就是一个西陲大夫,还没有位列诸侯。郑桓公却将秦人与老牌齐国相比,可见当时秦人发展势头如日中天。

听了郑桓公的问题,伯阳甫想了一下,还是谁都不想得罪,于是说:“这两股势力,都会强大的!”

伯阳甫说得没错,齐、秦后来都跻身春秋四大天王。可秦国一直是嬴姓的秦国,没有出现齐国田氏代齐换老板的情况。秦人从奴隶逆袭为贵族大夫,花费了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接下来,秦人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以火箭般的速度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