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扫平国内公族以后,任命士蒍为大司空,对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力得到大幅提高。家里有点积蓄,就可以进行投资了。小老百姓投资一般就是买房、买车,让自己生活得更体面;君王投资,无非三样:搞基建,扩军队,抢地皮。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不但扩建绛都,同时还打破了过去周天子给晋国定下的军队编制。晋武公在位时,周天子只批准晋国拥有一军的编制。而此时,晋献公开始把军队由一军扩建到二军,分称为上军与下军。

春秋时,军队编制是这样的,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两,五两为一卒,每个卒配一辆战车;五卒为一旅,每旅有五辆战车;五旅为一师,每师25辆战车;五师为一军,每军125辆战车,总计12500人。和当时的齐、楚两大国相比,晋国这么点兵力,实在太少。

这也不能怪周天子抠门,当时周天子给晋武公划定这个编制是有依据的。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晋武公刚刚统一晋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内战,晋国早就被打成了废墟,穷得叮当响,能凑出这么多人来,已经算不错的了。

后来晋献公励精图治,他自行扩充二军,把晋国从小国升级到次国地位。他不需要向周天子打报告,就这么擅自干了。反正现在周天子大权旁落了。

有的人会说,晋国这次自我升级,也就升到了次国,离大国三军还差一军呢!其实,晋献公在扩建二军的时候,还发明了一个其他国家没有的军队编制——行。所谓的“行”全部由步兵组成,晋献公建立了两“行”。这在当时算是一个创举。

春秋时,打仗主力是战车,步兵跟在战车后面,步兵地位不高,就像附赠品一样。而晋国四处都是崇山峻岭,里面经常潜伏着众多强悍的蛮夷。现在机械化作战部队,一遇到山区的复杂地形也发怵,更何况那时木头造的战车。这时两条腿、通过性能强的步兵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晋国将步兵重点打造成专克山地蛮夷的神兵利器。山脉连绵的山西,最后能被晋国全部占据,靠的就是战斗力超强的步兵。晋国步兵的神勇一直延续着,它的嫡传弟子魏武卒,后来将秦国打得差点灭国,威震整个战国时代。

有了二军与二行,晋献公在中国北方大搞武装吞并,众多小国与蛮夷的地盘都被收入囊中。晋献公对臣子们很慷慨,抢到的地盘,都分封给卿大夫。有了地皮的激励,晋国股份制公司从老板到员工,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地在北方开拓市场。就在晋献公欢快地抢地皮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到晋国,这让晋国上下如坐针毡——秦国来了!

公元前659年,秦国刚继位的秦穆公刚刚二十岁出头,他亲率大军从首都雍出发去远征,一路向东四百多公里,穿越晋国的军事重镇,浩浩****地跑到虢国边上的茅津,想要帮虢国去灭蛮夷。面对秦人不请自来的帮助,虢国国君虢公丑满脸诧异。秦国这一举措,也让晋国上下不知所措。秦国原本在西陲(今甘肃天水一带),一直与晋国不接壤。最近一次相遇还是一百年前,秦襄公与晋文侯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和晋国八竿子打不着的秦国,不知道是大脑里哪根筋搭错了,跑这么远来打蛮夷!

等晋献公召集大家开会商讨此事时,翻开地图,大家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无不暗自佩服年轻的秦穆公有如此超前的战略眼光。

茅津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左右秦晋两国未来发展的命门。茅津位于现在的三门峡市,是黄河边上的著名渡口,茅津所处的这一段黄河把现在的山西与河南隔开。茅津旁边有一条险峻的交通要道——崤函道。崤函道是由崤山与函谷组成的一条窄道,是当时陕西通往中原河南的唯一出口。占据茅津,就相当于拿下了现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交通枢纽,从而控制中国北方。

晋国现在面对的秦人,早已不是当年给周王室低声下气当弼马温的秦人了。自从西周镐京被犬戎攻陷后,作为新兴诸侯的秦国,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秦人从西陲拼命向东打,抢占了戎人很多地盘,整个陕西渭水流域全部掌握到秦人手中。秦人甚至还将首都迁到雍(今陕西凤翔县),都快要与晋国掌握的华山与河西地区接壤了!

可无奈的是,秦穆公打完蛮夷后,只能丧气地离开,因为他还真拿不下这块地,秦国离茅津太远,而且沿路还有不少小诸侯国。拿下崤函道,成为历代秦国国君的奋斗目标。秦国后来进入中原一统天下,走的就是当年秦穆公这次远征的路线。

自以为很厉害的晋献公,这次被秦穆公浇了一盆冷水。他明白晋国身旁有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秦国既然这次能穿越晋国跑到虢国边上打蛮夷,那么下次就有可能杀入晋国腹地。

晋献公必须抢在秦国之前抢占茅津,控制崤函道,彻底堵死秦国东进中原的大门。时间不等人,晋献公就在秦穆公远征结束的第二年,立马发动对虢国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