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嫡子”,就是王皇后生的儿子,所谓“待嫡”,就是等王皇后生儿子。
此话当然没毛病,这下没理由反对了吧?才不呢!您忽悠谁呢,皇上,王皇后嫁给您这么多年了也未生育,且体弱多病,要生早就生了,这事儿您就别提了,没用的!
好一个郑贵妃,为了能登上后位,不惜想破脑袋,又想出“三王并封”这一招。
所谓“三王并封”,就是在立太子之前,把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另一个皇子朱常浩三人都同时封王,目的是降低长子朱常洛的地位,大臣们怎能上当,又是坚决反对,朱翊钧不得不取消“三王并封”。
多次努力都被大臣们一一化解,郑贵妃能不急吗!
人一急,就容易六神无主,女人尤其如此。这个女人,只好使出最后一招,整天缠着皇帝老公,非叫他立她儿子为太子不可。朱翊钧哪里还敢再一次与大臣们“作对”,可是这个难缠的女人也得打发呀,于是他只好答应让她儿子当太子,但现在肯定不行,得等机会成熟——都等了这么久了,再等等又何妨?
此时此刻的郑贵妃,连这个最爱她,为了她不惜与众大臣翻脸的男人都不信了,朱翊钧只好与她来到大高元殿,请神明做证,亲笔写下约定以朱常洵为太子的《赐誓书》,装进一个玉盒后封住,交由郑贵妃保管,以便“机会成熟”时向大臣们出示:各位看仔细了,这是神的旨意,哪个还敢反对?
万历二十八年,皇长子朱常洛十八岁,成了成年人,大臣们的上奏如雪片般飞来,纷纷要求册封太子,然后为朱常洛大婚,与此同时,郑贵妃也哭着闹着,逼朱翊钧履行当初的承诺。
神明还真的“保佑”了,只不过这一次,神明站在了朱常洛一边——当朱翊钧打开玉盒一看,他亲笔书写的《赐誓书》竟然惨遭虫害,“朱常洵”三个字仅剩一个“朱”字,“常洵”二字成了一个大洞,显然成了虫子的食物。
“天意!天意啊!”朱翊钧失声叫道,郑贵妃呆了,傻了,接着也是“啊”的一声大叫,倒地乱滚,边哭边骂,全然没有一点贵妃的样子,活脱脱一个泼妇!
既然是神的旨意,那就不能违背,朱翊钧丢下那个满地打滚的泼妇不管,大步离开西宫,一刻不停地入朝让人起草诏书,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这场争吵时间长达几十年,“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闹得整个帝国不得安宁的“国本之争”,终于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