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位“劳苦功高”的老师,一心只在自己的职责上,对此一点感觉都没有,继续冒书呆子“傻气”。

1425年,登基不久的朱瞻基想出去游猎,要求有关部门准备准备,结果被戴纶“封驳”了圣旨——皇上刚登基,应以国事为重,怎么能贪玩呢?

所谓“封驳”圣旨,就是不执行圣旨、把皇帝的旨意驳回去,相当于臣子用极端方式,纠正皇帝的错误。

这个“传统”源于汉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还做过很清晰的解释:“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叫抗命不遵,是死罪,关键看皇帝的“心情”。

年少气盛的朱瞻基异常愤怒,过去你把我管得死死的,呼吸都不顺畅,如今我好歹是天子,你还是不给面子,游一下猎又怎么了?就成了贪玩了?就成了荒废国事了?就是一个昏君了?劳逸结合,我又不是机器,就算是台机器,也要上点油吧!

但毕竟是自己的老师,朱瞻基起初还是没把事情做绝,只是把戴纶贬到交趾,叫他参赞交趾军务。

戴纶蒙了,老师这是为你好啊,是为你的江山社稷好啊,你干吗如此对待老师?

心里想不通,难免会发几句牢骚,传到朱瞻基耳朵里,朱瞻基便让人把他带回北京,亲自审问。

当着所有人的面,戴纶坚持自己没错,并以功臣自居,还居高临下地对这个学生来了一番严厉谴责,说的话很不中听。

朱瞻基越听越气,戴纶最后因“触帝怒”而“立棰死”——当场乱棍打死。

一位好老师,一个忠臣,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是不是有点发人深省?

作为臣子,有一颗忠心是好事,也是本分,但忠言逆耳啊!

表忠心是一门艺术,如何既表了忠心,又不至于触怒龙颜,还能让大老板心甘情愿地接受——也许,忠臣们最应该掌握的,是这样的技巧!